簡體版

第520章 董卓何以掌權(上)

曹昂在瑯琊和郭嘉、鄭度商議何進之死的影響時,遙遠的洛陽城中,董卓正在和謀士李儒商議下一步的動作。

這個李儒戴著鐵面,透過縫隙,隱約能看到臉上的疤痕。

若是曹昂在這里,一定能認出此人便是自己的謀士李參李相如。

當初廣陵事了,曹昂入京,李參留在海陵輔佐定徐。不過李參是個不安分的主,他已看出這天下將亂的征兆,便有心謀劃,于是向曹昂請求,前往洛陽,參和進這紛爭之中。

對于李參來說,他是大漢的叛逆,只要大漢在,他就永遠是暗夜里的鼴鼠,見不得光。唯有推翻大漢,擁立曹昂,他才有重新站到人前的機會。

雖然當時曹昂在洛陽的處境並不好,可他並沒有讓李參前來。李參這個人,膽大包天,曹昂戒備的很,可不敢讓他前來洛陽胡搞。

不過曹昂也知道李參是一枚很好的棋子,用的好了,能發揮奇效,于是曹昂便讓李參前往關中,投奔董卓。

曹昂其實不希望董卓敗得太快,有董卓這個標靶在,曹昂以後發展的才會越安定。否則自己父子二人,各擁大州,袁紹、袁術兄弟也安心不得。

對于李參來說,他不在意去哪,能攪事就行。面對曹昂的命令,他欣然前往洛陽。

其實李參也明白,他一個叛逆,在洛陽並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李參以文士的身份投奔了董卓,剛開始並不受重視。後來屢出計謀,這才得了董卓的信任。

尤其是天子征召董卓為少府,李參便獻計使軍中羌胡生亂,又幫著董卓上書︰「羌胡憋腸狗態,臣不能禁止••••••」最終軟硬兼施,幫著董卓留在了軍中。

之後天子拜董卓為並州牧,也是李參獻計,讓董卓停駐河東,守住了手中的軍隊。

及至後來何進招董卓入京,李參建議董卓,明從何進,暗通袁氏;又在洛陽生變之時,建議董卓果斷入京,最終從袁家的桌子上,分得了此次動亂的一杯羹。

由是董卓對李參越發信任,倚為心月復。

此時董卓擁兵在洛陽,旁人不敢逆,但董卓自己卻很清楚,他此番入京,步騎不過三千,加上弟弟董旻的兵馬,也沒有多少,一旦為袁紹等人看清底細,後果絕不會太美妙。

因此董卓憂心忡忡,難以自安。

這日李參前來議事,董卓便言道︰「文優(李儒字),我軍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而河東之兵若要前來,還得半月,這麼長時間,實在讓人難安。」

其實這個問題李參早就想過了,就等著董卓來問。

李參很清楚,雖然董卓明面上對自己很信任,可他畢竟是後來之人,董卓該有的戒備也不會上,他若是太上趕著,反而讓董卓生疑。

于是李參仿佛思索一番,這才言道︰「既然明公兵少,未若無中生有也。明公可每夜率兵,潛出軍營,到了次日一早,便大陳旌鼓的回來,城中之人,必以為我軍援兵將至。如此數日,我軍便生出數萬人馬之勢。

而此時城中生亂,何進、何苗兄弟皆亡,二人部曲亦無所依從。袁家素來以出身自傲,看重名士,卻看不起我等小人。所以明公可派人拉攏軍中中下層將領,同時離間鮑信、丁原等人與袁家的關系,如此袁家兵勢大減,我軍則兵勢益增。」

董卓听了大喜。

于是從第二日一早,洛陽城的百姓便見到每天早上,都有一隊隊的人馬從西面入城。這些人馬威武雄壯,兵勢強盛,一看便是西軍精銳,很多人見了都心生畏懼。

而私底下董旻則帶著董卓給的金銀財寶,四處拉攏軍隊。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