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64章 曹昂的震懾力

陳琳連夜為曹昂草擬了一道檄文。

曹昂看著這文章,不自覺地倒吸涼氣。

「••••••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卑侮王室,敗法亂紀••••••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卓為甚••••••」

曹昂看完,後背都有些發汗。陳琳不愧是一代大家,這文章寫的,是字字如刀,刀刀刻骨,看完一遍,有一種被精神凌遲的感覺。

可惜董卓是個大老粗,感受不到文字的力量。

曹昂清楚,這文章一出,立刻就會如藝術品一般,傳遍大江南北,到時候曹昂「立名」的要求便算是達到了。

于是曹昂讓人用黃絹寫好,分送各州郡,甚至專門謄抄了一份,讓人送往洛陽。

希望能給董卓一個驚喜。

緊接著曹昂便召集諸將,商議進軍之事。

徐州上下也為曹昂的態度驚到了,這才幾日,曹昂就改了主意,之前曹昂可是揚言「誰請求出兵,便派誰前往酸棗」。

不過對于曹昂態度的轉變,大家多是支持的。

董卓遷都長安,一把火燒了洛陽,做的的確是太過分了,而徐州上下此時對于大漢的忠誠,還算是較為充盈的。

畢竟四百年漢室,已經深入人心了。

曹昂開始點將,表下邳相曹彬為討賊將軍,為大軍主帥。

這兩年,雜號將軍已經多了起來。此番討董,各路諸侯每人都掛了一個雜號將軍的名頭。曹彬資格差一些,但沒這個名頭,就比旁人矮上不少。

曹彬得知曹昂這個大佷子給他個將軍頭餃,歡喜萬分,就差抱著曹昂高歌一曲了。

而曹昂也高興的很,親叔叔走了,下邳國就是他的了。

其余諸將,以心月復馬銅為護軍;中監軍張昭為行軍長史;參軍秦松為行軍司馬,軍隊共計調動五部十九曲,九千五百人馬,號稱三萬人。

這個結果大家都很滿意。

尤其是徐州人士,他們覺得張昭為行軍長史,乃是染指兵權的第一步。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曹昂以張昭為行軍長史,不過是想削弱徐州人士的主干力量,跟之前舉孝廉、茂才之事,目的相同。

張昭太執拗,性格又強硬,不如王朗懂得妥協、轉圜,在徐州派逐漸做大的情況下,並不適合留在身邊。

而且曹彬與張昭關系並不是很和睦,之前在下邳任上,甚至有些合不來,所以張昭的兵權,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張昭倒是不太想前往酸棗。

他這個中監軍做的好好的,去打什麼仗。而且張昭並不喜歡曹彬,總覺得對方粗鄙,看不起對方。

于是張昭便向曹昂請辭。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還是曹昂專門前往張昭府上拜訪,言「曹彬性格跳月兌,勇而少謀,旁人約束不得。」希望張昭能幫著「看住曹彬,不讓他胡亂動兵」。

曹昂這一番高帽戴的,讓張昭完全沒法推月兌。畢竟曹昂都推心置月復了,你還拒絕,是不給曹昂臉嗎?

出兵的命令一下,幾乎沒怎麼耽擱,曹彬便帶著三千多下邳郡兵,沿著汳水趕往彭城,與曹彥、隋成二部會師後,從水路趕往酸棗。

剩下的臧霸、朱蓋二部,因分駐徐縣和淮陰,便取道睢水,前往酸棗了。

豫州河多,且相互連通,利于調兵,所以偌大的豫州,每逢爭霸,勢大的一方幾乎如卷席一般平蹚。

徐州出了兵,曹昂之前的討賊檄文,終于發揮了他的作用。

酸棗、河內這邊的聯軍,听說曹昂起來聲討董卓,紛紛喜出望外。尤其是袁紹,見到曹昂的檄文之後,赤著腳在帳中吟誦了起來。

對于眾人來說,太清楚曹昂的威懾力了。

帝國戰神的名頭不是吹的,曹昂可是打得羌胡、匈奴、鮮卑損兵折將的主,這名頭擺出來,就跟核武器一般。

袁紹對于討賊之事,終于有了底氣。此戰即使不能勝,但也敗不了。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