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縱橫北國 第四一三章 襄陽之戰(之五)

中城城頭襄陽守軍均已到位,在外城駐扎的一萬八千士兵迅速回收,見到朱序前來眾將將他圍攏問道︰「將軍,為何下達放棄外城的命令,看眼前秦兵不過六七千人,為何不集中力量聚而殲之?」

朱序默不作聲,站在城樓朝外城護城河望去,眾將順著她的眼光看去,但見護城河火光沖天,火把點點若天的繁星,百余條大船和前竹筏載著滿滿的秦兵正迅速增援外城。&&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這才明白朱序的決策何其英明,若不是當機立斷迅速撤離外城,被下面這六七千秦兵纏斗住,不消半個時辰,敵軍在不斷的增援之下便可將自襄陽守軍全部纏住,到時候退又退不得,殺又殺不得,最終的結果便是全軍覆沒,城破人亡。

「將軍,現在該怎麼辦?」眾人問道。

「乘秦軍未全數到達圍困城池,馬派人叢南門出城向荊州唐刺史求援,諸位亦不用慌張,秦人奪我外城又如何?我中城堅若磐石,城中糧草足夠我軍一年之用,只要我等眾志成城,何懼他秦人凶猛。」

眾人低落的心氣被朱序點燃,身為襄陽守軍都有一種近乎偏執的信心,只要不是被敵軍攻進內城,便絕對不會承認城破了。

督護李伯護站在一角的暗影里冷笑,心道︰「這是你主將輕敵,居然識破不了敵軍佯退的詭計,還請我們去飲酒慶祝秦人退兵,簡直是笑話;若是我等,早被你砍下腦袋當尿壺了。」

再想想自己在襄陽城熬了幾十年還只是個督護之職,跟了朱序這個毛頭小子依靠祖蔭來便是主將,世道之不公平簡直教人要喊冤罵娘。

苻丕興致勃勃的看著護城河火把點點照得河面宛如白晝,心中欣喜異常;沒想到這個石越這麼有本事,果然一戰建功,一舉將天塹護城河突破,並繳獲百余艘戰船,佔領外城。

雖然戰船只是簡易的漁船改造而成,算不得什麼好東西,夜襲也只是殲滅了三千多晉兵,戰果不甚輝煌,但是此戰的意義可不是僅僅用這些東西能衡量的,外城佔領,就等于敲掉了襄陽這只核桃的硬殼,露出里邊香脆的果肉,雖說這果肉要吃到嘴里還需費一番心思,或挖或摳或挑出來,那邊是眼見便能入口之事,總比圍著這個刺蝟無法下口要好千倍萬倍了。

慕容垂有些傻眼,楊安有些發蒙,這個石越,想不到膽識如此了得,即便是他們也決計不敢用這種不太靠譜的方式來奇襲襄陽.水軍,昨日勞師動眾的撤軍之時,這兩人就有些郁悶,沒想到不靠譜的石越遇到不靠譜的苻丕,兩個不靠譜的在一起亂搞一頓,這事居然就靠譜了。

「連夜不間斷運送大軍渡河,到天明時,我要外城全部是我大秦士兵,將襄陽城圍困的連只鳥都別想飛出去。」苻丕大喝道。

「大將軍,十七萬大軍不必全數過河,留下幾萬在各處護城河搭建橋梁,修築土石壩,便于我騎兵縱橫往來,亦不必完全依靠著破船竹筏來爭渡了。」石越悄聲道。

「你說的很對,既如此,便請慕容垂將軍和楊安將軍各帶兩萬人馬在東西南北各處開始修建浮橋堤壩,以便于我軍來往馳騁,兩位將軍可有異議?」苻丕下令道。

楊安、慕容垂兩人驚訝的張大嘴巴,也不知這苻丕是真的要整他們還是根本不懂軍隊中的規矩,軍隊中自然有專司架橋鋪路之軍,但是干這些的除了前鋒軍不得不為之之外,正常情況下都是由官職底下的將領率領戰斗力低下的士兵來擔負這樣的工作;在大秦軍隊中,干這些事的士兵們被其他士兵們統稱為‘老鼠兵’就是譏笑他們像老鼠一樣成天身泥土灰蒙蒙的,像只打洞的老鼠。

兩人又驚訝轉為憤怒,但苻丕是主帥,抗命的事他們是決計不敢的,于是二人怒氣沖沖的領命而去,苻丕不明就里,納悶的問左右道︰「兩位將軍怎麼了?為何臉色不悅?」

苟萇笑道︰「兩位將軍沒有不悅,他們是在高興而已。」

「哦,名將就是名將,居然連高興的樣子別人都看不出來,還以為是在生氣,城府之深,令本帥佩服之至。」苻丕淡淡道。

眾人模不清他到底是在調侃還是真的在發出感嘆,均咬牙忍住笑意,憋得難受之極。

到了天明時分,秦軍渡河十三萬,十三萬大軍將襄陽城團團圍住,在外城開始修建工事,搭建土台,肆無忌憚的的折騰起來。

朱序嚴令四城加強戒備,襄陽百姓全城總動員,再無絲毫懈怠之意,每個人的臉神色都變的嚴肅起來,昨夜丟了外城,天明時軍民們登高一看登時殺了眼,四下里旌旗招展,十幾萬兵馬鋪在四城外,光是看著黑壓壓的營盤,便叫人膽寒;也幸虧他們是襄陽人,否則換成任何一座城池的百姓,恐怕也要丟了魂了。

秦兵倒不急于進攻,他們在等攻城器械的到達,護城河的浮橋尚未搭好,河面太寬,實在有些要楊安和慕容垂的好看;只能等浮橋搭好,投石車、床弩、以及攻城雲梯車盡數運達之後,方能展開全面的進攻。

這兩三天的時間對于攻守雙方都是一種折磨,等待也是一件令人焦心的事情。

朱序及時的派出輕騎趕往荊州求援,荊州刺史唐沖也剛剛接到了朝廷的聖旨,當今聖韓暮親自擬詔命他速速移師明,以便及時對襄陽城進行救援,韓暮尚未得知襄陽外城已破的消息,所以,雖然言辭鄭重,但是倒也顯得不是很急迫。

唐沖在猶豫,他打發回去欽差,安頓好求救的襄陽騎兵之後,立刻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唐家是江南大戶,此次新皇台,很是得了些利益,唐門子弟在京中外地均有任命,相比較而言,除了身處京城的老爺子之外,就他唐沖的官職最大,地位最高了。

荊州這可是戰略要地,原本此地是桓溫的地盤,桓家倒台之後,多少人眼盯著這個位置,但是唐老爺子馬力強勁,硬生生的從其他家族手中將這個肥缺擒下,唐沖從一名小小的太守,一躍而成炙手可熱的荊州太守,這對才三十出頭的唐沖來說,可謂是大好的更進一步的機會;假以時日唐沖未嘗不能累官至六部尚、內閣輔臣的地位。

當然前提是不能犯錯,這也正是唐沖如此小心謹慎的原因。

「大人,聖旨既然已經下了,襄陽又派人前來求援,卑職看,還是盡快出兵為好,萬一襄陽陷落,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同知吳大人道。

「吳大人說笑話呢,襄陽若是陷落怎麼會怪罪到刺史大人頭,大人的職責是守衛荊州一地,最多負有馳援之責,何來襄陽陷落怪罪大人之說?」一名唐沖心月復反駁道。

吳大人道︰「即便如此,朝廷下了聖旨,顯然是要大人負起這個責任來,大人怎能抗旨呢?」

「聖旨言道︰著荊州刺史唐沖速速移師明震懾秦軍,伺機馳援襄陽。這可是說的明明白白,伺機馳援,震懾秦軍,可沒叫大人立刻發兵攻打秦軍。」

「襄陽派人來求救,難道坐視?」

「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末將建議大人即刻點兵,按照聖旨所言移師明,但是若言現在就去攻打秦兵,也太草率了;襄陽來求援的騎兵也說了,襄陽城只是外城被破,秦兵圍城而已,襄陽堅固異常,豈是說破就破得了的,再說秦人萬一圍而不攻在我馳援路設伏打援,我軍前去豈不是自投羅網?到時候襄陽沒事,倒將我荊州拉下水,誰來負這個責任?吳大人你麼?」

那心月復言辭犀利,吳大人听到這里再也不敢接口,也不能說他是強詞奪理,確實有這個可能。

唐沖見眾人都無話說了,適時出來開口道︰「無論如何,兵是要發的,荊州七萬兵馬明日啟程前往明,著同知吳大人留守荊州,其余諸將跟隨我前去,同時派出斥候小隊沿途搜索,查明秦軍企圖;襄陽方向多派幾隊,就這麼定了。」

眾人齊聲應諾,唐沖打定主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慢慢吞吞的起兵,慢慢吞吞的行軍,抵達明之後閉門不出,形勢一天不明朗就絕對不去踫這趟渾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