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四節 三個月

接下來,各連安排好了以後,一什一什的進入承華廄去領馬匹。

等到出來一隊後,這一隊人馬聚攏著六百馬匹往營地里走去。

幾個騎術精湛的這一會,已經降服了幾匹馬,騎著馬在頭前引路,剩下的人分布在周圍,不讓這些馬亂跑。

有那些調皮的馬兒想要沖出來,就會被幾個將士一起聯合鎮壓,不讓它們露出苗頭,一旦跑起來,那就沒辦法了。

軍中是人才最多的地方,群馬該怎麼驅趕,他們清清楚楚。

霍嬗看了一會,就連他都覺得這些馬是真的好。

一個個差不多都是六尺,就算沒六尺,也在五尺七八,這在這個時代是非常罕見的。

全部六千匹馬都為黑色,這個倒是比較正常,秦馬整個品種里面將近一半為黑色。

找齊這些馬,肯定不容易,霍嬗心里已經記下了,改天要給公孫賀送兩斤好茶葉。

把馬帶回營地以後,開側門,直接關進了馬廄之中。

這幾日天氣也很好,馬廄四面封閉,也沒多少風。

不過這麼多公馬關在一起,很容易出事情,但是就一晚上,不礙事。

本來是應該分圈的,但是天色已晚,明日再說。

第二天一早,全軍日常訓練停了下來,這幾天有他們忙活的。

他們得給這些馬分圈、訓馬、訂馬蹄鐵、記好自己的馬匹,日後還要學習怎麼養馬。

霍嬗還專門把那十幾個輝渠老人喊了過來,教導他們怎麼養馬。

第一步就是分圈,分好圈以後才好進行下一步。

這些都是好馬,不用檢查里面有沒有帶著啥隱形疾病的馬,太僕那邊早就檢查過了。

先是分圈,二十二匹馬一個馬圈,兩馬一槽,大規模養馬就這條件,單馬單圈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六千匹馬隨即進入馬圈,一個滿了下一個,然後就是給馬圈釘牌牌子。

一什管理一個馬圈,一人兩匹馬,這就是他們日後的戰馬,他們必須自己養。

就這一項工作,就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人多力量大。

然後第二天就是給這些馬釘馬蹄鐵,這個他們也要學。

日後出征,不知道一出去就是多長時間,馬蹄鐵隔一段時間必須要更換。

若是馬蹄鐵不適合馬匹了,那比沒有蹄鐵傷害還大。

釘馬鐵就用了兩天的時間,他們跟著少府的工匠也學了兩天。

按理來說,那十幾個愛馬如命的輝渠老者是不會讓這一幕發生的啊。

‘你要給馬蹄釘鐵片,這是要毀了一匹戰馬啊!’

霍嬗還清楚記得當初的那一幕。

所以因為見過冠軍釘蹄鐵,已經接受過了這個概念,所以他們不僅沒有反對,還相當支持。

接下來就是給他們自己的戰馬選擇合適的馬鞍,韁繩,然後在上面刻上自己的身份,免得拿錯。

馬匹的事情忙完以後,已經過去了五天。

接下來一直到次年二月底將近三個月時間,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輝渠老者的指揮下和各自的戰馬培養感情,培養默契。

至于養馬和練騎兵戰術的事,那時間就長了。

騎兵戰術要一直練,一直持續到太初元年,兩年時間。

養馬的問題也是,養馬是個大問題啊!

馬匹什麼表現下是餓了、什麼表現渴了、什麼表現病了?

什麼氣候下該怎麼養;冬天給吃什麼、喝什麼;夏天吃什麼、喝什麼;奔跑三十里吃什麼,五十里吃什麼?

去到河套草原怎麼養;去到漠北怎麼養;去到羌人的地盤,也就是青藏高原該怎麼養?

怎麼才能奔跑時讓馬匹更舒服;怎麼才能讓它們必要時安安靜靜;怎麼才能在對陣時激發它們的士氣;怎麼才能壓制它們在草原見到狼時的恐懼?

必要時候還得持續帶虎豹豺狼給它們練膽子。

這些都是要學的。

別的騎兵用不了這麼麻煩,霍嬗的就要這麼麻煩,現在麻煩,免得日後馬匹出問題丟命。

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他們過得很是充實,每天卯時四刻起床,然後跑步,接著吃早餐,喂馬匹。

到辰時四刻開始學習,學習識字、學習軍法、學習數學,一直學習到巳時,開始練習軍姿、隊列、行走、拳法等等。

一個時辰到午時吃午餐,然後午休一會,到未時二刻,開始在上林苑遛馬。

在輝渠老者的教導下訓練人和馬的默契,人在馬上的一些技術動作,這一項馬蹬立了大功,本來就有點基礎,大家都學的飛快。

一直練到申時四刻,兩刻鐘處理好馬匹問題後到申時六刻。

大半天過去了,大家也都累了,然後開始進訓練場,單雙杠,四百步障礙,鍛煉身體體能啥的,放松放松腦子。

一直鍛煉到酉時四刻,然後吃飯、喂馬,最後洗漱回營房,戌時軍法官開始思想教育,一直到亥時四刻熄燈睡覺。

時不時還會有日間或夜間的拉練,所以說這三個月過得很是充實。

值得一說的是,隔壁的虎賁,把這些全都原原本本的學了過去,但是他們的效果是不如羽林這邊的。

因為他們缺少了那三百多的軍法官,沒有人排解情緒,你吃的再好,將士們也會有不好的心情。

效果雖然不如,但是也差不太多,因為兩軍之間來了一次聯動。

每月一次大比,羽林排名靠後的人若是沒壓住虎賁排名靠前的人,虎賁這些靠前的人就會來羽林。

所以兩軍是拼了命的在比,虎賁的想沖進羽林,羽林的不想去虎賁。

兩軍互相比拼,互相競爭,時不時一起拉練,畢竟都是熟人,所以兩軍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好。

雖然虎賁一直被壓在羽林底下,但是羽林軍中人並沒有在心底里看不起他們。

因為他們知道,虎賁只是弱于自己,要是和大漢其他的軍隊相比,虎賁依舊是最強的那個。

這個比是以三千人為單位,步兵爭鋒。

兩個水平差不多的將領,一人領虎賁,一人帶除過期門這一類的大漢精銳,虎賁大概率能贏。

所以他們沒有過分嘲笑過虎賁,當然,一定的調侃、表面的看不起,那是天天都有。

訓練了三個月,霍嬗覺得差不多了,準備把兵器、盔甲、弓弩這些東西發給他們,可以開始訓練這些東西和騎兵戰術了。

霍嬗定的羽林軍非常簡單,主要是輕騎和輕戰騎,兩者自由切換,沒有重騎,但那不過是相對後世來說。

全軍五營,一營五連,每營的一連為斥候連,他們是妥妥的輕騎,不會往戰騎切換。

斥候營一人四馬,兩匹戰馬,戰時再配兩匹馱馬。

兵器甲冑就是皮甲一副、騎盾一副、柳葉刀一柄、匕首兩把、騎弓一張、弦三根、箭兩壺、一壺是二十支箭。

所以斥候連的將士,日後箭術跟羽林其他人比都必須要更加突出,不光箭術,各方面都要突出。

而剩下的人馬都是輕戰騎。

一人五馬,戰時配三匹馱馬。

而戰騎的裝備相對于輕騎來說,多了冠軍輕甲一副、冠軍刀一柄、冠軍連弩一把、弦五根、弩箭三盒,一盒三十支。

平常游蕩時著皮甲,拿柳葉刀、弓和弩,冠軍輕甲和多余裝備由馱馬帶著藏一邊,他們就是輕騎。

需要沖陣之時,換上冠軍輕甲和冠軍刀,去掉不需要的裝備,他們就是戰騎。

其實在這個時代,它就是重騎,只不過缺了一副輕馬甲和騎槍。

而像水袋、糧袋、鹽袋、睡袋、工兵鏟、打火石、磨刀石、針線、後備蹄鐵等等,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

以及各種裝備維護的工具,一什一個帳篷等等,很多東西。

你想要精銳,那就得承受負擔,不然帶那麼多的馱馬干什麼!

帶馱馬,一個是為了避免戰馬負擔過重而損失戰斗力,兩匹戰馬也是這個原因,行進間換乘。

另一個是沒有後勤,啥都要自己帶。

霍嬗的羽林都是輕騎兵,而劉徹的虎賁就不太一樣,其中兩千人和羽林一樣。

剩下的一千人,那是妥妥的具裝甲騎,這才是霍嬗認為的重騎兵。

霍嬗沒想到自己研制出來的冠軍重甲、冠軍馬甲、騎槍這些,自己沒用上,劉徹倒是用上了。

沒辦法,劉徹就愛這個,在他看來,就這種全身包的嚴嚴實實的最好,看著異常的霸氣。

劉徹又在掂量著招兵,不多招,就兩千,招高大威猛、力大無窮之士,再來兩千具裝。

若不是虎賁剩下兩千人霍嬗覺得練具裝太浪費,劉徹能把這三千都變為具裝。

霍嬗不練具裝是因為他更愛輕重騎,而且輕騎的用處更大。

重騎在輕騎面前沒有可比性,遛都能遛死他們。

持續跑跑不快,跑一會就癱,這玩意兒限制太大。

沖步兵、大規模軍團作戰、特定地理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殺傷力,沖起來確實可怕,沒人能擋住他們。

你就算把大唐陌刀營拉來,那沖過去還是跟紙糊的一樣,能夠完美詮釋不堪一擊這個成語。

但是霍嬗的夢想是馳騁疆場,帶著這玩意兒,還怎麼馳騁?

而且就這時代,有霍嬗練出來的這樣的精銳輕重騎,就能橫掃亞歐大陸。

或者說,不管古代哪個時代,都可以橫掃。

具裝大規模劃不來練,不過練個三五千,霍嬗還是挺支持的。

霍嬗的輕重騎,耗費也挺大的,不過他這些都是軍官種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