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四六節 準備開始(求月票)

所以這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兩者結合才是王道啊!

大規模先沖潰你,讓你先變成小木頭。

隨後再游騎戰術慢慢的磨你,這不比你慢慢的從大木頭上削快多了?

等到沖潰你之後,我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一次又一次的以多打少。

著名的以少勝多案例基本大多就是這樣。

比如,你總兵力五十萬,我才五萬,打不過怎麼辦?

戰場就這麼大,五十萬人,你不可能把五十萬全都放在一個地方。

資源不夠啊,比如說水源,五十萬人一條河不夠喝啊!

所以以少勝多,你就得找到這五十萬兵馬的要害之處。

比如各部之間的聯絡,各部之間支援的路途,敵方必定會派人把手。

你過去一看,嗯,你三萬,我五萬,以少打多瞬間變為了以多打少。

我滅掉你這三萬,然後破壞路途,隨後拖延你相互支援的速度,最後再滅掉你左邊的這四萬人。

隨後再找右邊的要害,滅三萬,再滅掉你右邊的四萬人。

我的兵力還是五萬,你的已經變成了三十六萬。

隨後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就在這麼一次次以多打少的小戰爭下慢慢的轉換了局勢。

等到你的將士們都惶恐不安,士氣低落的時候,我覺得時機到了,然後一戰定乾坤,一場以少打多的經典戰役出現。

所以說,大軍不是那麼好帶的,五十萬听著霸氣,但人越多,帶起來越艱難,你要準備、要防範的就越多。

五十萬大軍全部進攻,幾處十幾處戰場,沒那個本事顧都顧不過來,更別提這十幾處戰場還要相互配合。

比如,一個將領帶一支偏軍,一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非常的厲害,但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將才。

自己打爽了,你回過頭一看,敵人從你的缺口跑了,回過頭滅了己方帥營,那你是有功有過?

怎麼合理的安排手下的將領,這也是一門學問,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所以說能領萬人數萬人打仗的,那就是將才,能領十萬人就是帥才,能領五十萬的,那是千百年出幾個的人杰。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你給我多少我就能帶多少,逆不逆天?

兵仙那不是吹出來的稱號,那是一步步打出來的。

而霍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將才,最多也就是一個帥才,至于人杰、國士,他沒有這個本事。

但既然是個將才,那就要走到將領的極致,甚至于壓過那些名帥,人杰!

我用五萬兵馬就能取得你五十萬兵馬的戰果,誰厲害?

名將都不能滿足霍嬗,要做就做神將,千古之將!

走到極致,做一個那些名帥人杰都崇拜的【將】!

………

匈奴人不服從紀律,這段時間一直在訓練他們。

而一只不服從命令,沒有紀律性的軍隊,霍嬗是帶不了的。

而如今終于取得了成果,再有羽林軍將士當軍官,那問題就不大了。

霍嬗覺得沒啥問題了,匈奴義從的悍勇如果加上了羽林軍的紀律,那霍嬗覺得他們稱的上一支強軍。

而霍嬗此次準備怎麼打,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準備把游擊發揮到底,給他們玩一波大規模游擊。

而要想執行霍嬗的戰術,沒有一定的素養是執行不了的,而羽林軍最不缺的就是戰術素養。

………

五月初八,霍嬗帶著大軍早就已經來到了狼居胥山腳下,匈奴人也趕了過來。

左大都尉秘密前來,商量他隨後的撤離問題,希望霍嬗能夠接應他,那霍嬗自然是滿口答應。

當提到右賢王答應了左大都尉的所有合作以後,霍嬗心中不由的覺得好笑。

初十大戰,初九夜晚殺死兒單于,右賢王還答應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他難道覺得憑借他就能壓住單于被殺的恐慌?

霍嬗心中有些好笑,這是把他當菜雞了。

兒單于死了,右賢王組織大戰,隨後滅了我的大軍,趁勢上位,好打算啊,好打算!

至于能不能殺死兒單于,這就要看左大都尉的命了!

隨後霍嬗給他講解了一下他需要知道的計劃,給了他一樣東西以後就直接打發了他。

霍嬗給他的東西是弩,當然不是神臂弩,這大殺器不可能給別人。

不是神臂弩,那自然就是冠軍連弩,沒給多,只給了十具。

要不是為了幫左大都尉干成這事,霍嬗就連連弩都不會給他。

這玩意要是讓匈奴人得到了技術,那就是個大麻煩。

它的單獨殺傷力並不大,但是成建制了很厲害,這東西步兵用來野戰,才是最厲害的。

冠軍連弩的構造也很簡單,所以也就說明了很容易仿制。

但既然已經給了,那就給了吧!

霍嬗已經給他說明了,以後要是讓他在匈奴看見一具連弩,霍嬗就要找他的麻煩。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完了,匈奴義從听說要去砍單于,也沒有啥其他的情緒,滿滿的都是興奮。

霍嬗已經在他們的心里,種下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影子,單于算什麼,他們又沒見過。

………

五月初九早晨。

霍嬗帶著眾軍侯和軍司馬開始探查敵情。

看著眼前的匈奴大軍,霍嬗都想仰天大笑,他從未覺得打仗這麼簡單過。

霍嬗強壓著激動的心情問向眾人︰

「看看,有何策略?」

霍嬗指了指前面成片成片的匈奴大軍。

十三萬的匈奴兵馬,覆蓋了方圓十里的範圍,一眼都望不到頭,漫天遍野的都是人和馬。

這還是因為雙方定下的是野戰,所以未設營帳,不然十里算個啥啊!

「主公,十幾萬大軍聚到了一處,不好打。」

趙破奴看了一會後面色凝重的說道。

按照以往對匈奴的了解,各部是不會聚集到一起的,就算是匈奴共同行軍,他們的軍隊駐扎也不會在一起,雖然離得不遠。

一個原因是匈奴的制度,各部獨立。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後勤的問題,各部聚集在一起,草場不夠。

但是這次,顯然是特殊的情況。

霍嬗點點頭︰

「這種情況,我早有預料,但是誰跟你說不好打?在我看來,反而更好打了。」

旁邊的趙充國突然開口了︰

「騎兵聚集在一起,這反而是一件蠢事,只需要一波沖擊,就能讓他們潰散,殺傷雖然不可能大,但是士氣必然低落。」

其他人都是一愣,緊接著都是大喜,紛紛議論了起來。

霍嬗沒管他們的議論,他看著遠方的匈奴營地,不由的在心里感嘆了一句︰

‘真是天助我也!’

十三萬騎兵全都聚集在一起,騎兵最大的機動性和沖擊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絲毫。

也不知道這是誰出的主意。

按理來說,匈奴人不可能這麼跟他們玩騎兵,以他們對于騎兵的了解,也不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

說不定會有啥陰謀,霍嬗的心里升起了一絲警惕。

………

五月初九夜晚,左大都尉準備開始行動,他待在自己的帳篷里,等待著時間的到來。

左大都尉準備了五十個人,經過右賢王的幫助,把這些人全都混入了單于帳的近側。

不得不說,兒單于的身邊簡直跟篩子一樣,你不死誰死。

他身邊的人全都是烏維留下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右賢王安插進去的。

兒單于對自己的兵馬非常的在乎,倒是對自己的身邊人不多管。

若不是左骨都侯幫他清理了一批,估計各部的人手還要更多。

往單于身邊安插人手的又不止右賢王一個人,基本三大族都會往單于身邊安插人手。

送老婆,送僕人,有時候還送勇士,匈奴的一種習俗。

顯然,兒單于不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

時間緩緩的流逝,快要到子時的時候,左大都尉走出了帳篷,看著單于帳的方向,靜靜地等待著。

與此同時,與他同樣心情忐忑的還有右賢王。

只不過左大都尉的心情是緊張,而右賢王的心情是興奮,他有些迫不及待。

他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就等著左大都尉那邊得手了。

他就連兵馬的問題都已經想到了。

他害怕兒單于死後兵馬會陷入恐慌,漢軍乘虛而入,所以他提議把兵馬全都聚集到一起,以做防御。

兒單于起初不同意,其他人也不同意,但是在他和他這一方的部落首領的退兵威脅下,勉強同意了下來。

他其實提議把兵馬聚集在一起,不光是有怕單于死後士兵恐慌的緣故,他更害怕的是左賢王部、左大將部這些部落。

若是他們游離在外,在他和漢軍大戰之時,這些部落袖手旁觀還好。

他怕的是這些部落和漢軍一起攻打他,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這種情況。

這十三萬大軍,他的勢力兵馬只有三萬,而兒單于勢力是八萬,中立勢力是兩萬。

他的想法是事發之後,掌控單于部兵馬,那他加上就有八萬,兒單于剩下三萬是左賢王部騎兵。

只要掌控了單于部,那一切都將不是問題。

至于外面的漢軍,右賢王不太重視,他本來挺忌憚的,但是後來經過左大都尉的訴說,他對這支漢軍沒有了忌憚,但依舊重視。

但是經過這幾日的探查之後,發現他們才三萬兵馬,右賢王的重視程度降到了最低點。

在他看來,三萬兵馬而已,其中九成都為降兵,就算你是衛青,都不可能有啥大威脅!

他現在一心只有單于位置,他等了幾十年,就等這一天了!

用一個詞形容右賢王的狀態非常貼切,利欲燻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