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遺提起了關羽與潘濬的矛盾,以及當初罵過糜芳和士仁的事情。

關索說道:「潘濬作為荊州主政之人,與父親都是公事上的分歧。」

「至于士仁當初在大軍出征之前準備軍械,結果他直接把庫房給燒了。說這里面沒問題,恐怕都沒人信!」

「只是罵了兩句,都是輕的!」

「糜芳袒護潘濬和士仁,與父親經常有爭辯,這也不是大問題吧?」

潘濬很喜歡表現自己,當初在江夏做從事的時候,就敢直接殺掉下屬的縣令。與同樣個性鮮明的直男關羽共事,有點兒分歧也算正常。

士仁在需要拿出物資的時候,倉庫卻直接被一把火給燒光了。

這麼巧的事情,一看就是有問題。就像查賬時,賬本剛好被燒。或者清查糧倉時,糧倉剛好被燒一樣的有問題。

但關羽出征在即,也只是罵了兩句,確實屬于是網開一面了。

但糜芳袒護潘濬和士仁是個什麼情況?

關銀屏說道:「當初逍遙津之戰,李典和張遼也有矛盾,兩人面對孫權的十萬大軍,卻同心協力,打出了一場大勝。」

「甘寧和凌統更是有殺父之仇,但在兩人和解之前,也從未因私廢公,戰場上也是相互配合。」

「士仁、糜芳都是軍中老人,潘濬性格高傲,總不會因為這些小事就反叛吧?」

關索也說道:「父親與潘濬有矛盾,卻把荊州政務都托付給他。士仁出了如此大錯,也只是罵了兩句。糜芳更是不用上陣就可以有戰功。」

「他們就看不到這些?」

李遺淡淡地說道:「像張遼李典、凌統甘寧,都是少數,所以才會被廣為傳頌。」

「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所以都會因私廢公的!」

「至于他們有沒有問題,我們回到江陵,一看便知!」

江陵城,糜芳親自接待了三人。

關索和關銀屏特地對李遺私下里說,糜芳一如既往,看不出有問題。

糜芳是個公子哥,一直都被糜竺給保護得很好,不是個城府特別深的人。

所以糜芳是沒有問題的?

李遺百思不得其解。

「糜太守,不知潘治中如今在何處?」

糜芳說道:「你說承明啊?他剛剛去巡視沿江的烽火台去了!」

李遺問道:「烽火台有什麼問題嗎?需要他這個後方的一把手親自巡視?」

糜芳笑道:「烽火台事關江陵和公安的安危,雖說眼下曹軍被君侯給堵在樊城一帶,但是君侯有過交代,沿江的烽火台不能放松,以免後方被偷襲!」

李遺又問道:「我听說潘治中與士仁將軍,以前觸怒關君侯的時候,都是由你出面化解。可有此事?」

糜芳很是得意地一笑:「現在大敵當前,內部肯定不能出問題。」

「上陣殺敵有關君侯頂在前面,後方穩定有潘承明和士君義坐鎮。他們都是荊州重臣,我怎麼能看著他們相互鬧矛盾呢?」

「我雖說上陣打仗不行,在後方處理政務也不行,但是我的資格和地位擺在這里,他們三人都要給我面子。」

「每次只要我親自出面,他們就都得和解!」

「我與君侯相交幾十年,連他也要照顧我的面子!」

「我有時候當面都叫他雲長的!」

糜芳說完,自己哈哈大笑,對自己能調和矛盾,在荊州多少出了一點兒力,也是很滿意。

他自己都說了自己打仗不行,處理政務也不行。現在做個和事佬,也算是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

李遺拿出糜竺的家書,遞給糜芳:「我從漢中出發時,令兄子仲將軍,特地要我把這封家書親自交給太守你。」

糜芳打開家書:「兄長的信?」

「我與兄長都好幾年沒見過了,可很是想念啊!」

李遺仔細看著糜芳的表情,說道:「子仲將軍特地要我囑托于你,說你現在坐鎮的江陵乃是荊州最重要的地方。要你以興漢大業為重,做事盡心盡力!」

糜芳笑道:「我這兄長如此嘮叨,他還以為我是個小孩子呢?」

「等襄樊戰事一結束,我就找機會去成都一趟,免得兄長掛念!」

李遺琢磨了半天,見糜芳沒有破綻。

這是一個城府不深的人,現在面對李遺的問話,表現出來的都是很正常的狀態。

關索和關銀屏也沒有發現糜芳的問題。他們自幼就與糜芳認識,更能看出來糜芳有沒有異常表現。

「糜芳竟然是被潘濬和士仁推出來做保護.傘的嗎?」

想想也對,一個吉祥物怎麼會被拿來主導一場驚天巨變?

「潘濬還沒有回來,這都多少天了,總不會這人真的有問題吧?」

關索抱怨道。

他現在和關銀屏越來越覺得潘濬不正常了。

一個坐鎮後方的荊州文官之首,卻在這種時候待在烽火台不動身,恐怕很有問題。

但是沿江如此之多的烽火台,也不知道他潘濬到底在哪一座里面,也沒辦法一個一個找。

關銀屏勸道:「我們不如一起去公安吧,先找找士仁有沒有露出什麼破綻來。」

眼下沒有證據,說出來也沒人相信啊。還是要偷偷搜集證據最重要。

三人剛剛走到江陵靠近長江的渡口處,卻被糜芳派人給追了上來。

「潘治中剛剛回到江陵,你們可以去見他了!」

糜芳不知道這三人一直問潘濬的情況是個什麼原因,但是潘濬既然回來了,那就先通知他們見面再說。

關索不滿地嘟囔著:「左等右等都不回來,偏偏我們一說要去公安,他就回來了。」

「我們還要不要先回去找潘濬?」

李遺一臉嚴肅地說道:「馬上通知糜子方,要他立即把江陵戒嚴!」

長江下游的水面上,遠遠地出現了許多白帆。

等船只再靠近一點兒,李遺已經早就看清楚了上面的圖案。

是江東往來行商的船只。

這個時候,大隊的江東商船出現,加上潘濬剛剛從烽火台回來。

李遺第一反應就是,呂蒙已經開啟了白衣渡江的行動。

而潘濬,就是讓烽火台失效的罪魁禍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