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大戰序曲 戰和兩難(三)

蔣介石接著說︰「東北軍的裝備雖然很好。可是他們的戰斗力不強,敬之二次北伐時是和他們交過手的,最清楚他們的實力。這些軍閥部隊,遇上弱敵士氣高昂,遭遇強敵則一觸即潰。當年張漢卿在涿州指揮十萬東北軍,有飛機大炮助戰,圍攻傅作義不足萬人的無援之師,歷時百日竟不能下,東北軍的戰斗力由此可見一斑。kao東北軍自己,他們是絕對打不過蘇軍的。更何況,大戰未起,作為主帥的張漢卿已經沒有了氣勢,不僅他自己一再來電,甚至還拉上閻錫山,一起勸我和蘇聯人談判,這樣的東北軍,怎麼可能戰勝蘇軍?」

蔣介石冷哼一聲說︰「蘇聯人現在要求恢復‘中東路’原狀,難道要我蔣中正把他張漢卿剛剛武力奪回來的中東路再拱手送給蘇聯人?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要和蘇聯人打一仗,要讓蘇聯人吃些苦頭,付出些代價,這樣蘇聯人才會仔細想明白。他們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奪回‘中東路’。如果他們認為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過大,那他們就會主動找我們來談判的。」

說到這里,蔣介石皺了皺眉頭,很無奈地說︰「要想有這樣的結果,必須要有中央軍去東北參戰,可是張漢卿鐵嘴鋼牙,就是不同意中央軍進東北。而以東北軍自己的力量抗擊蘇聯人,一旦打敗,即使中央不和蘇聯人談判,他張漢卿也很可能獨自和蘇聯談,而那樣的談判必然是‘城下之盟’不僅喪權,還要辱國。」

對于張學良不同意中央軍進入東北這件事,屋子里的眾人都明白張學良的心思,那就是他害怕戰爭結束後,中央軍賴在東北不走。

東北易幟就是張群往來聯絡,他對東北軍的內部各種勢力了解的很清楚,也對張學良這位熱血少帥很有好感,他能理解到張學良此時要面對的內外壓力有多大,他也不認為中央現在就徹底把東北拿過來有什麼好處。在他看來,現在的要任務是先消滅gcd的紅軍,然後整合各個地方勢力的武裝,最後才應該去解決東北、新疆和西藏、外蒙的問題。張群決定幫張學良一下。

張群看看蔣介石說︰「正如委員長所言,東北軍如果被蘇軍打得大敗,甚至被蘇軍重新奪回‘中東路’,那樣即便中央不與蘇聯談判,漢卿也會無奈同他們談判,而且一定就是‘城下之盟’。這樣的情況是我們誰都不願意見到的。不僅僅是我們,就是漢卿也一樣不願意見到;第二種情況,就是漢卿同意我們中央軍進入東北參戰,即使沒有取得絕對勝利,至少也讓蘇軍付出大的代價。如果蘇聯人不願意承受這個代價,他們就會直接和我們談判,這種情況是很可能生的。去年我們和蘇軍在內外蒙交界處生的那場沖突就很能說明問題。所以,我建議是不是我們給漢卿一個保證,‘一旦和蘇軍的邊界戰斗結束,中央軍就返回關內,決不在東北駐扎。’」

蔣介石微閉的眼中精光一閃,打斷張群的話說︰「岳軍此話不妥!中央軍是國民政府的軍隊,而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政府的軍隊有權在中國版圖內的任何一地駐扎,不需要什麼人同意,也更不應該做出生麼保證。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何應欽雖然有些耿直,可並不迂腐,他剛才之所以說應該談判,那是他對張學良不滿,他也認為蔣介石的話是對的。那就是必須要打一仗。何應欽認為,要想徹底戰勝蘇軍是不可能的,不過中國軍隊並不需要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勝利,只要逐次抵抗,不斷殺傷蘇軍的有生力量就可以逼蘇聯人主動談判,只要逼得蘇聯人不得不坐下來談判,對于中央政府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他相信,蘇聯現在沒有精力入侵中國,他們這次擺出大戰一場的架勢,其實也是逼中國政府和他們談判,只不過這樣的談判會更有利于他們一方。而且他也認為張群的話極其不妥,堂堂中央政府怎麼可以給一個地方勢力做什麼保證!

何應欽看著蔣介石說︰「委員長,我同意和蘇聯人打一仗。而且我們不能僅僅盯著東北,還要給閻錫山和新疆的金樹仁去電,要他們提高戒備,嚴防蘇聯人在內蒙和新疆搞鬼。至于張學良不同意我們中央軍出關,他是怕中央軍戰後不走,我看是不是讓雪竹的部隊去東北,他的部隊都是剛收編的地方部隊,張學良總會放心了吧。」

何成浚苦笑著說︰「委員長也有這個意思,我還為此去找過張學良,可他也是不同意,我看只要是沾上中央兩字的部隊,張學良就不會同意。」

宋子文忽然cha話說︰「既然漢卿不願意中央軍進入東北,閻錫山的晉綏軍他總該接受了吧。」

何應欽搖頭說︰「子文,這行不通,晉綏軍的戰斗力還敢不上東北軍,他們去了起得作用不大;而且閻錫山這個山西土財主,派兵去東北沒有什麼利益可得。他怎麼會答應?即使他真的派兵,他的晉綏軍也不會給張學良賣力氣打仗,有他們可能更壞事。」

宋子文不甘心的又說︰「那就干脆讓西北軍去東北,西北軍能打仗,讓他們和蘇聯人去打,既可以消耗他們的實力,又省的費心整編他們。」

宋子文的話讓蔣介石哭笑不得,自己這個大舅哥在金融財政上很有能力,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出色,自二七年寧漢分流以來,如果沒有宋子文四處奔波籌集資金,管理政府財政,他可變不出那麼些大洋大打銀彈,就是中央軍的軍費都會有困難。這一年來又積極奔走,同西方各列強談判,尋求收回關稅自主權,使中國有權確定關稅稅率和監督稅收,按宋子文的說法,估計明年就可以有一個結果。這一切,別人是辦不來的,宋氏兄妹中也只有這個子文令他很滿意。可是宋子文在軍事、政治上的眼光就差得遠了。

蔣介石微微一笑說︰「子文,西北軍能打仗不假,可是你想過沒有。馮煥章當年可是kao蘇聯人的支持,才有能力使被張作霖和閻錫山聯手打敗的西北軍重新恢復元氣。現在馮煥章巴不得的能和蘇聯人再勾搭到一起,如果西北軍到了東北,他們幾十萬大軍背kao蘇俄,有他們的武器裝備支持,那還不是如虎添翼。」

蔣介石又加重語氣說︰「幾十萬裝備精良的西北軍,可是比蘇聯人還要可怕的!」

蔣介石的話不僅讓宋子文打了一個激靈,就是其他幾人也吃了一驚,馮煥章可是有和蘇聯人聯合的前科,他的立場變化又極快,沒有人敢保證西北軍到了東北不會和蘇聯人再聯起手來。真要如此。不要說蘇聯人會重新收回「中東路」,就是張學良的東北軍還能不能在東北立足都很難說。

眾人又議論了半晌,也沒有想出辦法來。蔣介石暗自嘆了口氣,無奈地對張群和宋子文說︰「岳軍、子文,你們兩人和張漢卿的私交都不錯,你們再給他電勸勸他,跟他講明利害關系,告訴他,沒有中央軍,東北軍是打不過蘇軍的。」

侍衛長晏道剛推門進來,打斷了蔣介石的話,蔣介石不易察覺的微微皺了一下眉。

晏道剛報告︰「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來電。」

蔣介石輕輕嘆了口氣說︰「念吧。」

「國民政府蔣委員長均鑒︰據報,蘇軍近日仍不斷繼續向滿洲里、綏芬河等地增兵,現兵力已六萬,並不斷越界尋釁,邊境形勢日漸惡劣,大戰一觸即。學良深望委員長下和談之決心,最終解決東北問題。另︰聞第四路軍驍勇善戰,實為關內諸軍之翹楚,為保東北戰事之勝利,學良懇請委員長令第四路軍出關助戰。學良切切以盼!」

張學良同意宋哲武的第四路軍去東北,這讓苦思不得其法的眾人眼前不由一亮。說第四路軍是關內諸軍翹楚,雖有些夸大,可也差不太多。何應欽就不認為宋哲武的第四路軍要比中央軍所有的部隊強,他認為中央軍里,劉峙的第一軍戰斗力就絕不輸于第四路軍。不過何應欽也認為,除了有數的幾支部隊外,能趕上第四路軍戰斗力的部隊還真就不多。第四路軍如果能去東北,他還是放心的,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以為事情已經解決了的眾人,再看蔣介石時,卻都不由得愣住了。只見蔣介石不僅沒有絲毫的高興,相反倒是臉色陰沉的怕人。眾人一時都不明所以,不過很快楊永泰和何應欽、林蔚這幾個最了解蔣介石的人就想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是蔣介石懷疑宋哲武和張學良私下里有勾連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