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原大戰 故技重施(一)

二個石得到馮玉樣抽調孫連仲等精銳部隊要圍殲他的辛「洲出電後,不由大驚失色,立刻緊急變更部署,一面急令劉峙將部隊撤回睢縣、河堤嶺一線,一面緊急抽調平漢線上官雲相第九軍由由漢口乘船來援,並令何成淡在平漢線積極反攻,逼迫馮玉祥抽調隴海路兵力回援平漢線。同時,蔣介石又親赴朱集車站督戰,就近指揮應變。

但是,中央軍再想順利回撤已經晚了,西北軍的孫良誠、龐炳勛、吉鴻昌、孫連仲等人已將中央軍突襲部隊在高賢集、龍曲集等處包圍,中央軍在西北軍的突然打擊下被截成數段,在西北軍一浪緊跟一浪的凶猛沖鋒中,雙方很快就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

中央軍雖然得到了蔣介石的緊急情況通報,可還是因為事倉促,損失慘重,倉皇中一部經太康向周口潰退,一部經睢縣向商邱潰退張治中指揮教導二師掩護退卻,損失尤巨。其中西北軍張自忠師繳獲中央軍張治中部卡車數十輛,軍旗、文件槍支彈藥甚多。

還有一件事是必須要說的,那就是在隴海路激戰期間,第二方面軍騎兵曾奇毒歸德機場,當時鄭大章帶領他的騎兵千余人,于夜間急馳田余里,奇襲歸德飛機場,燒毀中央軍飛機口架,俘虜機師和地勤人員刃余名,中央軍航空司令張惠長也幾乎被俘。

只是非常讓馮玉祥遺憾的是,當時鄭大章不知道蔣介石就在機場附近的朱集車站,蔣介石的總司令部這個時侯只有衛兵和憲兵2四多人,好在趕來向蔣介石匯報戰況的陳調元正好在指揮部所在的列車上,鄭大章的騎兵一出現在車站附近,立刻引起了混亂,一見情況危急,陳調元一面打電話急令附近的部隊火前來救援,一面立刻下令全部衛兵都下車到車站上組織陣地,密集對外射擊。

因為蔣介石的衛隊都是使用德國沖鋒槍,火力十分密集,讓鄭大章誤認為車站上有中央軍大部隊,又因夜間不便大舉進攻,而且他也沒有重武器,只得帶著他的一千多名騎兵迅撤離現場。

據蔣介石當時的隨從秘書周佛海在他的回憶錄《往矣集》中記述︰「當我們住在歸德的時候,有天晚上,我從夢中被槍聲和很大的轟炸聲驚醒。只听見侍衛長王世和大呼道︰「火車頭呢?!,因為正預備開動,火車頭離開了列車,當時火車欲開不得,槍聲響了半小時始息。後悉是馮的騎兵來襲機場。他們的任務,燒了飛機就回,誰知那時我們車上只有勁多名憲兵,兵站上又沒有其他軍隊,如果騎兵達到車站,主帥以下都要被俘。那麼,那個時候以後的歷史,又是另外一個寫法。真是氣數。不過那個時候,我們都學空城計的孔明,齊說一聲「好險哪!,所以說這一仗是打得很驚險和艱苦的。」

隴海路經過長期血戰,終于形成僵持,雙方不得不深壕高壘,出現了類似一戰時期西線戰場的情況。此時蔣介石認識到僅靠武力打敗反蔣聯軍機會渺茫,開始把他的關注重心重新放在他的百試不爽的策略上來。

對于這場大戰有著關鍵作用的,莫過于張學良。如果宋哲武一定真心做王佐,那張學良就可有可無,即使張學良助閻錫山、馮玉祥反對中央,蔣介石也會毫不在乎,以宋哲武第四路軍的實力,馬上就會端了閻錫山和馮玉祥的老巢,等不到東北軍進關,閻錫山和馮玉祥就會全面崩潰。

可是蔣介石是絕不會在任何時候都完全相信任何一個人的,這麼多年的政治斗爭,讓蔣介石深信一條,那就是任何承諾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利益才是最真實的。更何況,現在就是宋哲武反戈一擊的好時機,為了促使宋哲武早日行動,他以秘密任命宋哲武為中華民**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可是宋哲武的主力還是窩在太行山里不動手,這讓蔣介石很是心疑。

因此,這個時候張學良對于蔣介石就越的重要了。

雖然4月日,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宋哲武等分別就任那個所謂的中華具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副司令職。並一再電催張學良就副司令職,可張學良並沒有就職,已經說明張學良還在猶豫。

可是蔣介石並沒有馬上許給張學良高官,這是因為他在等宋哲武的行動,甚至他也一度認為以中央軍現有的實力就足以擊敗閻錫山和馮玉祥領導的這些烏合之眾。可是,隨著戰局的展,蔣介石知道自己低估了這些烏合之眾的實力。所以,在秘密任命宋哲武後,6月引日,南京國民政府也公開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二叭二個。並由張群撲濁陽致送印信和委任※

據得到的情報,張學良一度考慮是否就任蔣介石的任命,而分別電詢張作相、萬福麟、湯玉麟等人。只是由于這三人的勸阻,張學良才沒有馬上就任。不過,從張學良對南北方所委派副司令職的反應。其態度確實較傾向南京中央。

還有幾件事也讓蔣介石有些放心,先就是蔣介石指示兵工署以戰備需要為名,向東北兵工廠訂購械彈。雖然上海、南京、漢陽、福建等幾個兵工廠現在產量很大,加上這幾年的庫存積累,還有從德國訂購的大批武器彈藥已經足夠中央軍使用,中央軍武器彈藥充足,可是他還是從張學良那里買,就是在試探張學良的態度,當然也有拉攏張學良的意思,蔣介石可是給的雙倍的價錢。

其次,汪精衛、閻錫山正在北平籌備的北平國民政府,邀張學良出任政府委員,張學良不僅自己婉拒,還召回了顧維鈞、湯爾和、羅文干等奉系人物,不讓其加入北方政府。但卻保薦同意王家禎、胡若愚等就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次長、青島市長等職。亦可看出張學良態度之端倪。

再有,何成淡在任北平行營主任時,與張學良相交極好,身在河南的何成俊按照蔣介石的要求也一直在和張學良電報往來不斷。據何成俊轉來的張學良的電報。惟是東北自對俄沖突以後,創巨痛深,人民顛沛流離。視中州殆有過之。而起視日俄兩鄰,一則日肆欺凌;一則故為狡展」。弟以輪材,支撐艱局,只此對內對外,已實有應付不暇之勢。」由電文內容可見,張學良立場雖傾向南京,但對出兵幫助中央平叛一事,母內部意見不一,仍持審慎態度。

另據吳鐵城報告,6月3日為張學良約歲壽誕,東北各軍政要員幾皆赴沈陽祝壽,張學良在北陵集會商議應付時局辦法,會中意見約分成三派︰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和級金純等人主張保境安民,不與任何一方合作;王樹翰、莫德惠、劉尚清、沈鴻烈、炮文炮等人主張與南京合作,其中王樹翰主張最力;此外,于學忠、萬福麟、王樹常、喊式毅、榮臻等人則靜候張學良決定。因為內部意見不一,張學良仍舉棋不定。

不過,張學良的態度已經更加明顯,已經派東北邊防長官公署軍事廳廳長榮臻在暗中和蔣介石派去的祝壽專使李石曾再三磋商出兵事宜。張學良本人也在6月舊日致電何成俊雲︰「。關于使戰局早就結束,減輕人民傷害,仁者之懷,實符鄙願。石曾先生留沈,連日迭與晤商,正在詳慎策哉中。」

只是讓蔣介石焦慮的是,時間轉眼已經過了半月,張學良那邊竟然又沒了動靜。這段時間張學良一直以養病為由,躲在葫蘆島,雖然曾三度拒絕閻錫山和馮玉祥的代表賈景德、薛篤弼等會晤之請;但對蔣介石派去的張群、吳鐵城、方本仁等人也不明確表態,只是每日不厭其煩地和張群、吳鐵城夫婦打麻將。

眼看戰局膠著,蔣介石十分焦慮,直到被晉接軍張蔭梧壓著打了一個多月,退守膠濟線的韓復雜來電討要援兵,才讓蔣介石眼前一亮。

蔣介石馬上命令從武漢方面抽調李拋階五十三師,擬從湖北經長沙,再轉海運由青島登陸,協助韓復集夾擊膠濟線晉餒軍的張蔭梧部。這件事跟林蔚、劉峙、陳調元幾人一商量,幾個人一致稱贊蔣介石這步棋走的高。

這時,青島地區為東北軍海軍沈鴻烈所控制,登陸青島必須獲得張學良同意;蔣介石給張群去電,要他請張學良同意,「令沈鴻烈準中央軍停靠碼頭登陸並加以掩護。」接到電報的張群在第二天的麻將桌上,把電報交給了張學良,張學良這回沒有多做猶豫,馬上給沈鴻烈去電同意。雖然在青島登陸的只有李掘所五十三師一個師,兵力有限,對山東戰局作用作用不大,可蔣介石卻十分高興。

這是因為,青島為東北軍海軍所控制。中央軍得以上陸,在閻錫山、馮玉祥看來,必定懷疑張學良要加入蔣介石的陣營,在反蔣聯軍中造成恐慌!而且,既然中央軍可以在青島登陸,則天津亦可以登陸,閻錫山後方必然動搖。

而最讓蔣介石興奮的還是,他的這一招已經讓張學良在不知不覺中表明了態度。

不過,很快又生了一個變故小這讓蔣介石立刻心急如焚。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