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楊紫安在別院只住了七日,雖七日,兩人卻都知道,已經是異常難得了,博武很識趣,日日跑去隔壁三舅的別院去找天福表哥,跟著他一起去看采摘蓮蓬和打魚,蕙畹和楊紫安卻都是喜靜的,兩人通常早晨會在書房里停留,蕙畹畫畫,楊紫安看書。

也是到了這時,楊紫安才現,這丫頭竟是很有繪畫天的賦,那一手工筆花鳥,真真難得的緊,不禁想到當初進學時學畫的情境,想必那時她定是憊懶,糊弄了去的,楊紫安最喜她給自己畫的一幅小像,畫中的自己側臥在碧紗窗下,手握書卷,周圍的背景卻都是極模糊的,她卻又添了許多手繪的纏枝牡丹在他周圍,雖然奇怪,但不得不承認非常漂亮,故要了來,想著回去掛在自己親手繪的博蕙小像旁邊,也很不錯。

有時候楊紫安也會陪著蕙畹,去後面劈出的一塊花圃中種菜,一開始楊紫安還不知道是什麼,蕙畹解釋了,才不覺莞爾,心道這丫頭真是個古怪的,不知何時竟喜歡上了自己動手整理這些農桑稼檣之事。

吃了午飯,兩人偶爾也會蕩舟荷塘,去尋那清透盈滿的荷香,芙蓉浦中,兩人的心在漸漸靠近彌合,以至竟是沒有了一絲縫隙,雖然蕙畹沒說什麼,但楊紫安也是知道她的,若是不喜歡,定不會這樣陪著自己,故心內大定,想著將來自己也在這邊建一個別院,到了炎炎夏日,陪著蕙畹來這里消暑,豈不愜意的緊兒。

心里遂暗暗定下主意,兩人畢竟未婚娶,自是不能這樣日日在一起的,所以七日後,蕙畹送走了戀戀不舍的楊紫安,博武也跟著回去城里,因劉氏讓人來喚他去給博文過小禮,雖然遠些,但這誠意還是要的,故令博武親自去送。

因兩家同姓自是不成,張老太爺做主,認了朝中一個王姓同僚家做親,故女方改性王,故這禮是要送兩家的,不過也看出,宗偉家定是十分中意博文的,不然也不會弄這麻煩的事去,這一宗親事算是做成了。

宗民在一邊瞧著卻暗暗欣喜,心想,這樣看來,若將來自己娶蕙畹,也是可以循這個例了,搏武這次進京送小定,自是留的時間長了些,宗偉家里他也是來過幾次的,兩人即是同窗又相當投契,故在一起玩了幾日,不在話下。

且說這門親事,是有些故事在內里的,張兆嶼是個官場混久了的,自是知道風向,就看張家兄弟這勢頭,恐還會榮寵下去,和前些年兄弟兩個進京赴考投拜無門時,真真不可同日而語,主要張兆嶼瞧出來了,這張家雖在朝中無根底,卻是皇上在後面托著,不騰達才奇怪。

另外張兆嶼和兄長雖在朝經營多年,卻不善那銀錢產業上的經營,如今還罷了,等過些年,恐有坐吃山空之憂,而這張雲卿卻是個別樣精明的,如今他親家舅爺劉順的大名,恐大燕都沒有不曉的,也是個奇人,一個莊稼漢,如今卻是譽滿全國的大商賈,真真令人稀奇的很。

且極會鑽營,前些日子听說張雲昊敬上一味新茶,皇上嘗後,甚是夸贊了一通,竟是隨口就把皇家供奉賞給了出茶的莊子,這莊子當然不是別家,正是劉家的,而京城宗室貴族官宦之家,向來是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皇上說這茶得味,一時都競相去購置,劉順在京城的茶莊,還沒開,那新茶已經早早就預定出去了,連兄長都嘆道,想不到這張家兄弟雖在官場的時日短,卻是深諳其中門道的,向來官商不分家,沒有銀子,這官當的也長久不了。

故張兆嶼才應了自己的側室趙氏,將自己最寵愛的庶出之女雪慧改了姓嫁于張博文,且主動拖了老太爺出面說項,親事才定了。再說這張雪慧,雖是庶出,其母卻趙氏卻很有手段,原是張兆嶼成親前房里的丫頭,因容顏美麗,故得了寵,生了長女張雪慧,故,雖青春已過卻仍很得寵,並且協理著府中內宅事務。

宗偉的母親雖是嫡妻,卻是個喜清靜無為的性子,素日里只在自己院子禮佛,並不大管府中事務,故,宗偉家的內宅實際上是張雪慧的母親趙氏管著的,當然也就甚有體面。張雪慧卻是被爹娘寵大的,有些刁蠻嬌縱,只比宗偉大一歲,除了對宗偉有些忌諱,即使自己一母所出的弟弟,也不是多上心的,顏色雖出挑,卻沒有其母的心機手段,且喜攀比,故有些淺薄,可是心氣卻奇高。

十四及笄後,說了多家親事,都嫌東嫌西的不滿意,這個博文一開始張雪慧卻也不喜歡的,心里計量張博文的父親雖是四品,但畢竟是個外官,他又是個白身,還听爹爹說過,這張家原來不過就是普通的莊戶人家出身,因得了祖父的助力,才進了官的。

張雪慧心里度量著,她家定是個窮酸氣重的,故不喜,後來是她娘親趙氏私下道︰

「我的兒,這可是你的造化,那張家過去是清貧,如今可不得了,為娘私下里掃听了,他家手底下的產業,可真真都是進銀子的聚寶盆啊,如今雖是四品外官,可是那張博文的小叔,如今卻是正四品的京官,且頗得皇上賞識,听說那張博文今年秋試,若中了舉,明年春天來京會試,憑我們兩家的關系,定能謀個好功名,如今張家,可是一門打著燈籠也難尋的好門第,還是我慫恿你爹爹去請你祖父說項才成的呢,你莫要不懂事,且壞了好姻緣」

張雪慧哧一聲道︰

「就是他家有錢,他母親可是真真的鄉野村婦,我一個京城的大家小姐,去到她家侍奉一個蠢婦,豈不惹人笑話」

趙氏不禁瞪了她一眼,暗道這都該怪自己從小寵這丫頭,如今卻是個如此不知進退禮節的,這也正是趙氏想法設法謀這個親事的原因,她知道那張家大抵是欠著老太爺的大人情的,將來自己這個任性的閨女過了門,縱有些不妥之處,總還會拘著些體面,不會鬧得不開交去,且也听說,張家老爺沒有妻妾,只有一個嫡妻,卻是個村婦,想也見識不大。

將來內宅的大權,還不是就落到了閨女手里,雖這丫頭不善理事,將來自己多幫一些也就是了,過些年,這府里宗偉當了家,若容不下自己,去依靠女兒也是個穩妥的退身步,娘倆下半生的富貴體面也就不愁了,但趙氏也清楚,那劉氏既然能以一個村婦之姿,讓那張雲卿騰達後,仍未娶一妾,想也不是個平常的蠢婦,且隱隱綽綽的听說,他家小叔家里,是她家三小姐張蕙畹主了幾年事的。

張蕙畹,趙氏曾略略見過一兩面,不知怎的卻與宗偉宗民交好,大概是因為他兩個哥哥的原因,這位三小姐,趙氏只一打眼就知道,不是個軟綿的角色,雖年紀尚小,卻溫柔和氣,大方知禮,就是老爺和那府里的大伯都贊好呢,即使都是自己的孩子好,趙氏也不得不承認,自家閨女和人家一比,根本不是一檔上的,遂也暗暗也有些嘀咕,能教養出這樣出色的女兒,那劉氏恐也有些成算的。

若是自己閨女過了門還不收斂性子,鬧出事來,恐也不好看,想到此,臉色一肅道︰

「雪兒,就是你素來不喜讀書,可女戒和三從四德,為娘也曾細細教過的,你該知道,這是身為女子必須守著的根本,過了門,你要記得,上面孝順公婆,下面忍讓叔姑,不然你也見過張家的三小姐,那是個綿里藏針的丫頭,縱是你婆婆臉軟,那丫頭也不好相與,將來鬧將起來,想必你也討不到好去」

張雪慧見母親真真有些惱了,遂住了聲,嘴角卻一瞥,眼中閃過一絲嫉妒,那個張蕙畹她看著就不喜歡,一個小丫頭而已,身上穿的戴的,卻都是難得的上品,且見過的都贊是個好的,自己就不服,若說容貌上,自己比她也不差,別的她也不見得就比自己好去,不過嘴巧會巴結罷了。

況過了門,自己是大嫂,她敢怎樣不成,不過一個未出閣的小丫頭,怕什麼。張慧雪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以後過了門,卻給一向平靜的張家添了大堵,最終導致的下場不說也罷。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卻說過了小定,博武略停了三兩日,就回了平安城,時序也進了秋,楊紫安尋機會別了蕙畹,進京去了,博文搏武卻日夜苦讀,以待來日的秋闈,博文是個不知變通的,搏武卻甚靈透,秋闈前十來天,猜忖了幾個四書五經上的題目,央求著蕙畹給他做了幾篇範文。

博武心里計量著,自己讀書雖也不太差,但卻不大用功,所幸押些題目,讓蕙畹去填,若是僥幸有一個,以蕙畹的才學,那是必中的,豈不便宜。這里蕙畹卻也是哭笑不得,想博武幫了自己和楊紫安不少忙,遂也不好推辭,只撿三篇寫了給他。搏武也是個聰明的,略看了幾篇,就差不多背了下來。

這日秋闈,三場大考過,博武一進府,就直奔蕙畹房里來了,蕙畹和秋桂正靠在沿炕上做女紅,博武一腳買進來,湊到她身邊,見她正在做一個皮子的手套,手腕處翻出一圈黑色的兔毛邊,精致好看的緊兒,不覺一把搶過來笑道︰

「這個我瞧著不像妹妹帶出去的式樣,給了我吧」

蕙畹白了他一眼,拽過來道︰

「你的我另作,這是世子哥哥的,他在皇上身邊想必要到處跑的,我想著車嬌恐也做的少,倒要經常騎馬,卻是最費手套的,我這里多做幾副給他罷了,你和大哥的也不急,過些時日再做也使得」

說著抬眼打量搏武幾眼,現雖是三場試過,卻滿面春風,喜色贏面的,不禁笑道︰

「怎麼,來我這里報喜不成,瞧你這得意的樣子,想必考的不錯了」

搏武撓撓頭,突然給蕙畹一作揖道︰

「哥哥這里先謝過妹妹了,將來若是哥哥僥幸蟾宮折桂了,定不會忘了妹妹的」

秋桂在一邊撲哧一聲笑了,蕙畹訝異的道︰

「你這是說的什麼呢,亂七八糟的」

秋桂卻笑道︰

「小姐再不用猜,指定是二少爺前些時日煩您寫的幾篇文章里,有一個押正了寶的,是也不是」

搏武嘿嘿一笑道︰

「秋桂丫頭跟著畹兒身邊,這些年也變得聰明多了,是啊!那個君子之道真真押的正好,我刷刷刷的,就把你那篇寫上去了」

蕙畹不禁抿嘴一笑道︰

「我當什麼事,就是我寫的,也不見得就真中了去,秋闈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的」

博武道︰

「我雖寫不出來,但卻會瞧,你的那篇若是不中,那主試官就是一個蠢人」

蕙畹和秋桂不禁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蕙畹才正色道︰

「雖是我給你捉刀,即使中了,也不是你的才能,所以你勢必要努力一二才是」

博武道︰

「放心,若是這次中了舉,我也知道好歹的,去苦讀也就是了」

蕙畹不禁點頭,卻說十天後放榜,張家又成了平安城的話題,張家的兩個公子都中了舉,且二公子張搏武竟然是頭名的解元,令城里的人們交口稱贊,擔任主考的卻是個熟人,那年蕙畹考童試的學征大人韓逸舟,年前生了官,任貢院院政,正是這屆秋闈的主考官。

若說前面兩場四書五經的通識,這張博武並不出彩,只這最後一篇策論,卻真真字字珠璣,錦繡文章,令韓逸舟驚艷非常,記憶中,除了那個夭折的張博蕙,仿佛就是今天這個張搏武了。且听說這張博文、張搏武原是張博蕙的兩個親哥哥,不禁暗暗驚奇。這張家果真是有門道的,也不怪這些年騰躍的快了。

中了舉本是大喜事,何況博武還高中解元,張家遂大擺筵席,邀請親朋之交來湊熱鬧,張雲卿心底卻暗暗奇怪,他雖知道博武也是個聰明的,可卻考的比一向刻苦的博文還好,總感覺那里有些不對勁兒。不過糾結了兩日,也就放開了,畢竟是大大的喜事。

卻說這邊秋闈事了,韓逸舟進京復旨,皇上听說平安城今年的解元竟然是博蕙的二哥,不免大是好奇,心說,難不成這張家真是讀書的種子不成,怎麼個個這麼才高,故特特的調了張博武的試卷來瞧。楊紫安進來的時候,正看到皇上拍案叫好,倒不妨一愣,楊紫青見他進來急忙道︰

「紫安,你快過來,你前些日子還說博蕙的兩個哥哥不如博蕙,可是差矣了,你瞧瞧張搏武這一篇,君子之道,洋洋灑灑卻犀利非常,尤其最後的一句,故此,是為君子者,當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好個張搏武,竟是個大才」

楊紫安接過看了一遍,心里卻暗笑,若自己猜的不錯,這應該是出自蕙畹的手筆吧,筆鋒承轉,完全就是昔日博蕙的風格。不過確實如皇上所說,是一篇難得的好文。再一次,楊紫安不得不折服于蕙畹,這丫頭真的驚才絕艷。忽然想到昨個夜里收到的包裹,里面除了兩副手套,還有蕙畹親手做的護膝和護腕,雖不過一個小小的包裹,卻令楊紫安從心里一直溫暖到全身,這樣的體貼的蕙畹,卻不是他曾經熟悉的博蕙,但卻更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