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89、快去請郡王

李綱接受聖旨後,立刻組織兵力。

只是之前張所可是把周圍兵力調動不少,李綱只剩下一些廂兵可用,無奈之下,也只能夠帶著廂兵趕往黃河邊。

還好有黃河做屏障,哪怕是廂兵,也能夠抵擋金兵的進攻。

李綱剛在黃河岸邊部署好,兀術的大軍就已經到了黃河北岸,兩軍隔河相望,大宋的廂兵看到那殺氣騰騰的女真士兵,都有點膽怯,如果不是還有一條黃河做阻攔,他們肯定會原地潰散的。

手下的樣子,李綱也都看在眼中,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夠不停的告訴手下,只要對方無法渡河,就沒有辦法他們。

李綱帶來的工匠迅速打造投石機,這東西對付渡船是最好用的,只要砸的準,說不定一顆石頭就能夠砸沉一條船。

在兀術這邊,一邊到處抓工匠打造船只,一邊等待金國的援軍,自己帶來的十萬大軍已經不足七萬,這點兵力在這里有點不夠用了,好在完顏阿骨打知道後,又給兀術派來十萬大軍,用不了半個月就能夠到達。

黃河北岸的金國大軍給了大宋朝廷不小的壓力,趙佶連每天的搓麻都給省了,實在是心神不寧,無法安心打牌。

「陛下,我看還是發出勤王令,讓各路兵馬進京防守。」

有大臣給趙佶出主意。

「不妥,如今到處都有賊寇鬧事,如果兵馬都進京了,各地就沒有壓制的力量,倒不如抽調精兵強將,依靠黃河天險和京城的城牆固守,金兵遠道而來,糧草定不充足,一旦糧草沒有,他們就只能夠離開大宋。」

也有大臣反對,因為大宋現在並不太平,南邊的方臘,西邊的王慶田虎,都還在征繳之中,如果把兵力抽調,這些賊寇可能會形成更大的聲勢。

「臣反對,如果那些金兵禍害我大宋百姓呢,沒有糧食的話,他們肯定會對附近的百姓下手。」

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只知道貪,還有幾個官員是關心百姓的,哪怕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憐憫,那也能夠讓他們在適當的時侯,把百姓端出來。

「陛下,不如讓清河郡王帶兵來吧,只要清河郡王出馬,肯定能夠把金兵打退。」

終于有官員把那個禁忌說出來了,沒辦法,小命要緊,如果金兵來了,攻破京城的話,這些顧忌算得了什麼。

「不行,清河郡王已經封無可封,救駕是大功,如果清河郡王打退了金兵,你讓陛下如何封賞。」

這就是趙佶不想找蘇驍的原因,因為蘇驍封無可封,如果不封的話,恐怕會讓蘇驍不滿,蘇驍如果做點什麼,那麼威脅可是要比方臘那些賊寇大多了。

「不封官職可以賞金銀,美女,也可以加封清河郡王手下的人,這樣清河郡王肯定也不會不滿。」

有小聰明覺得,可以從其他方面來補償蘇驍,說不定蘇驍會更滿意。

「愚蠢,你覺得清河郡王缺金銀和女人嗎?如果封賞清河郡王手下的人,清河郡王的勢力會更大,到時候誰還能制約清河郡王。」

還是有擔心蘇驍勢力變大的人,所以趙佶雖然封賞杜壆等人,缺不給杜壆等人實缺,讓杜壆等人依舊在蘇驍麾下。

「我可沒說是普通美女,不如再下嫁兩個帝姬,這樣陛下和清河郡王之間就更加緊密,以後就是清河郡王想反,也不好意思。」

有人無恥的說道,沒錯,女人在他們的心中就是工具,哪怕是皇帝的女兒,那也只是一種工具。

趙佶听著群臣的討論,心中也是亂如麻,如果只用兩個女兒就能夠安撫蘇驍,那一點問題都沒有,哪怕是把自己的女兒都送給蘇驍,只要牢牢的拴住蘇驍,讓蘇驍永遠為趙家賣命就行。

「下嫁帝姬也行,朕膝下儀福帝姬和柔福帝姬都是二八年華,可以下嫁清河郡王,哪位卿家願為朕走一趟呢。」

趙佶說道,他也是早就想把蘇驍找來了,只有蘇驍才能夠擋住那如狼似虎的金兵,現在終于可以下旨了。

「臣宗澤願往。」

宗澤站出來說道,好友李綱已經去對抗金兵,自己也要貢獻一份力量。

「好,宗卿忠心有加,賞黃金百兩。」

趙佶很滿意,這個時候外邊兵荒馬亂的,可沒有什麼人想要離開東京汴梁。

拿了趙佶給蘇驍的旨意後,宗澤帶著親信,騎著快馬向河北東路方向進發,早一天見到蘇驍,就能夠早一天請回蘇驍的援軍。

幾天後,兀術等到了自己的援兵,工匠們也已經開始坐船,兀術已經看到自己兵圍東京汴梁城的盛景了,張邦昌和劉豫天天在他身邊拍馬屁,讓兀術也有了一點飄飄然的感覺。

在黃河南岸,李綱這里就沒有那麼輕松,對面金兵給他的壓力太大,他雖然鐵骨錚錚,是一個忠臣,但他是文臣,帶兵打仗的事情從來都沒有做過,只能夠比照兵書上,盡自己最大努力。

一架架投石機已經準備好了,只要金兵敢渡河,他就能夠讓金兵知道,大宋不是好欺負的,在河岸上,還有修建好的工事,能夠阻擋金兵的騎兵沖鋒,李綱只覺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天意。

李綱的一個親信張保,是一個能人,看到自己老爺如此勞神,就想要為老爺出力,所以找了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偷偷的一個人駕船度過黃河,來到了對面金兵大營,想要刺殺兀術。

只是金兵大營守備森嚴,抓了幾個舌頭都沒有能夠進入到金兵大營之中,這讓張保相當惱火,干脆心一橫,來到造船的營地,一把火點燃了那些半成品和木料。

天干物燥,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這些木料快速點燃,很快就形成了不可阻擋之勢,張保也趁著金兵大亂,又駕船返回了黃河南岸。

李綱知道後,斥責張保不奉軍令,擅自過河,張保也不在意,自己是李綱的家臣,有功勞也不會封賞,反正自己殺的痛快,燒的痛快,這就足夠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