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安排國事

「依臣之見,當務之急,莫過于散兵歸農,現在,瓦剌和察合台汗國兩大強敵都受到了巨大的削弱,一時難以與我們抗衡,殿下之前為了確保打勝仗而召集的多余的士兵和民壯此時應該遣散他們,讓他們回家務農。

此外,臣建議除了修繕被損壞的城牆和疏通必要的水利之外,免除肅藩全年的徭役,令百姓們可以休息。

向哈密、肅州這些剛剛經歷過大仗的地方,還應該免除一部分田賦,以補償百姓因為支持殿下打勝仗而受到的損失。如此以來,才能盡快地恢復我肅藩的民力。」

不得不說,這位肅藩的左長史魏無忌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三言兩語就把肅藩的戰後重建工作給安排的差不多了。

這還真是個人才啊,朱桂心里不由地一喜道。

因為朱桂不計較魏無忌向朱元章打自己小報告的事情,還傳令嘉獎魏無忌,所以魏無忌對朱桂是很感激的。

還是那句話,涉及到原則問題,魏無忌還是不會讓步的,這畢竟關系到他的身家前程,一家老小,但是,像這種戰後重建等不涉及原則性的事情,魏無忌出于對朱桂的感激,還是願意傾盡所學去幫助朱桂的。

他是肅藩的左長史,肅藩經濟的發展,民力在戰後的恢復,本來就是他的分內之事。他竭盡所能幫朱桂做到最好,即便是老朱知道了能說什麼,你派我來肅藩做這個左長史不就是干這個的嗎?

朱桂對左長史魏無忌這種投桃報李的行為是心知肚明的,看來還是聖人說的好,巧詐不如拙誠,唯誠可得人心。

劉玄德收買人心之計,寡人知之矣。

朱桂對左長史魏無忌提出的政策十分地贊同,坐在大王座上的身子都不由得因為激動而動了動,十分高興地說道︰「魏先生真乃大才。

三言兩語就把我們肅藩的戰後重建工作給安排妥當了。諸位愛卿,還有什麼異議?」

魏無忌說的這些話,已經是戰後重建最好的策略了,諸位肅藩的文武大臣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什麼要補充的,再加上見朱桂也如此贊同,便不再多說什麼,齊齊地向朱桂作了一揖,道︰「臣等無異議。請殿下定奪。」

見諸位臣工沒有異議,這件事就算是這麼定下來了,因此,朱桂也不再耽誤,坐在大王座上,對負責起草教令的官員們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按照魏先生說的辦。

擬寡人的教令,肅藩全年全境,除了哈密和肅州修繕城牆和疏通必要的水利之外,免除全部的徭役,若有再敢巧借各種名義給百姓攤派徭役的,從重處理。

另外,肅州和哈密境內的田賦要酌情減免,以減少那里百姓的負擔,盡快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有敢隨意盤剝百姓者,嚴懲不貸。」

在田賦和徭役的減免當中,朱桂尤其是注意徭役的減免。在封建社會,這徭役可以說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將老百姓盤剝的十分厲害。

眾所周知,大明朝的田賦並不是太高,老朱本來就是貧苦農民出身,知道農民的不易,所以將大明朝的田賦定的很低,並且寫下祖訓,不許後代隨便更改。

所以,終大明一朝,除了崇禎時期為了打仗而追加的「三餉」之外,田賦基本上沒有什麼增加。

可是,為什麼到了明朝中期之後,就有很多的百姓因為負擔太大而把自己的土地賣給舉人什麼的大老爺,自己去當佃戶?

甚至有不少百姓紛紛拋棄土地逃亡,成了流民呢?

在這上面從中作梗的就是徭役,徭役其實就是征調老百姓免費給官府干活。

而且,徭役這種東西沒有辦法量化,即便是朱元章也沒有辦法在祖訓里規定老百姓每年只能服多少徭役。

所以,這就給了那些地方官們很大的操作空間,他們在任內可以巧立各種名目去抓壯丁,比如修河道啊,比如抬轎子啊,給衙門的公人打下手啊等等等等。

這些勞動都是無償的,有時候你還得自備干糧,一去就是幾十天甚至是更久。

家里的壯勞力被官府抓走了,那地里的活兒自然就沒人干了,古代種地完全就是靠人力,主力就是男人、壯丁,女人只能在一旁幫忙,沒有了男人,是干不了這些活兒的。

因此,一旦男人被官府抓去服徭役,那地里的農活基本上就荒廢了,等到了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家人往往就會斷了頓,甚至不得不賣兒賣女,或者是將大門一鎖,全家出去要飯逃荒去。

所以,大明的百姓是很不願意服徭役的,這時候,那些愛民如子的官老爺們就會站出來,一臉和藹地說道︰「不願意服徭役,那也行。本官體恤百姓,只要你繳納一定的錢財,就可以免除徭役,本官找個人替你服徭役。」

如此以來,百姓們往往就會乖乖就範,繳納一定的錢財來免除徭役。

如果踫到一個有良心的好官,可能一年就來這麼一下子,大家交點錢對付過去,日子還能過下去。

但是,若是踫到一個扒皮式的壞官,隔三差五地就給你派徭役,你想不去,可以,交錢來,如此一來,時間長了,那些百姓們自然也就受不了了,只能賣房子賣地去對付那些官老爺,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就只能舉家逃亡做流民。

所以,在朱桂眼里,百姓的最大禍害莫過于徭役,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就是因為輕徭薄賦,整整幾十年的時間,除了修了幾次長安城以為,從來都沒有給百姓們派過徭役,讓百姓們都能安安心心地在家里務農。

這才成就了一大盛世。

據史料記載,新莽末年,赤眉軍攻破長安,這些山東來的窮苦兄弟來到了長安之後,為了搞軍餉,也為了發財,將西漢皇帝的陵墓基本上都盜了一遍。

像什麼高唱大風歌的高祖劉邦,第一位女強人呂後,甚至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沒有幸免。

但是,農民兄弟也是有原則的,有兩個人的陵墓他們動都沒有動,一個是漢文帝,一個是漢宣帝。

這兩個人一個開創了盛世,讓他們過上了家給人足的好日子,一個在位時期免除了漢武帝的一系列苛捐雜稅,重新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百姓心中有桿秤,此言不虛啊。

所以,朱桂對于亂派徭役這種以無形的手去剝削百姓的行為最為痛恨,緊接著又下了一道聖旨,道︰「對于免去肅藩全年徭役的事情要大力監督,寡人要派官員去各地巡視,如果有不遵守寡人教令的,寡人決不輕饒。」

肅藩的這些文武官員都是從基層模爬滾打上來的,對于下面的那群人如何損公肥私,盤剝百姓心里頭是門清兒的。

現在,見朱桂一下子就把問題的關鍵給點出來了,又下了嚴厲地旨意來禁止官員們干這些事,便不再多說什麼,齊齊地向朱桂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臣等遵旨。

臣等一定選派官員,加強監督,確保我肅藩的地方官不敢隨意的盤剝百姓,令百姓們都可以修養生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