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二十五章錢貨兩訖(二合一)

傅宗龍的話,讓幾個屬官皆是有些無語。

反正都是賀今朝他搶來的,能不大氣嗎?

六畝地平均能產十八石稻米,就給割稻子的百姓一石,看著挺多,但賀今朝擁有的十七石可都是平白得來的。

這無本的買賣,成都府百姓還能得到些好處。

感念賀今朝的康慨,讓他收買了人心。

賀今朝簡直就是花別人的錢,干自己的大事。

傅宗龍見幾個屬官皆是不言語,便開口道︰

「此番對付賀賊,我還沒想出好辦法,就這麼貿貿然的支援成都,怕是會落入陷阱。」

副總兵張令,是僅次于秦良玉的蜀中名將。

快七十的歲數,在馬上用五石弩,中必洞胸,軍中號「神弩將」。

年輕的時候他跟著奢崇明反叛,攻佔成都,後來半路投降,被奢崇明將他一家老小全都宰了,祖墳都被平了。

前幾年張獻忠入侵四川,激戰時,他臉上中了三箭,猶自奮戰,打的張獻忠大潰而逃。

如今在臉上留下了幾道箭瘡,此時開口道︰

「巡撫,成都只有八千左右的官軍,能守住多久,還是個問題。」

傅宗龍也曉得這個難題,但他有些擔憂賀今朝想要圍點打援,先把他手中的有生力量給擊殺,然後轟開成都。

這樣短時間內,四川便再也沒有能圍剿,或大規模抵抗錘匪攻勢的官軍了。

洪承疇那里的情況也不如樂觀,他與張獻忠之間還沒有發生戰事。

傅宗龍覺得洪承疇能夠在今年冬季來援,就已經算是好的。

一想到這里,他看向張令︰「老將軍可有什麼主意?」

「沒有。」張令連連搖頭︰

「錘匪凶名在外,但總得打上幾場相互試探,方能曉得能不能戰勝他們。

如今我軍駐守在遂寧,就算想要及時救援成都,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老將軍的意思是繼續挺近成都?」

「至少要讓成都的守軍,看見我軍是在救援,而不是放棄增援,免得他們戰心皆無,不等我軍到來,就投降。」

傅宗龍對張令的話覺得極為奇怪︰「你憑什麼覺得他們會投降?」

「巡撫憑什麼覺得他們不會投降?」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反賊,雖然重新回歸大明的懷抱,但與哱拜的待遇並無區別,總是副職,不可能扶正的。

畢竟是有前科的!

這些士卒當真有為大明盡忠的想法嗎?

誰他娘的不想活著。

雖然張令早就是多少年的官軍了,但骨子里依舊有反賊的思維。

不說士卒,單單是這些文官,真到了生死關頭,有幾個能梗著脖子跟反賊說,本官就算是死也不會背叛大明。

這種文官他又不是沒砍過,只要砍三兩個頭鐵的,剩下的官都會降。

張令的話,令本就沉默的房間,變得更加沉默了。

就連傅宗龍想給那些士卒找理由,他都找不出來。

說錘匪嗜殺,破城之後屠城?

這種事幾乎沒有市場,還不如說關外的清軍會屠城的,因為他們在北京附近就干過這種事。

可錘匪也不曾有過這種傳聞。

賀今朝的軍紀極好,那些流寇多是忍受不了嚴苛的軍紀,所以才不願意跟著賀今朝混的。

再加上錘匪從不欠餉,據說軍餉很高,所以才那麼多人願意給他賣命。

光是從賀今朝收割稻子,讓利于民就可以窺見一二。

傅宗龍有些氣餒,越想越憋屈。

麾下官軍的品行以及作戰能力,竟然被一個反賊給吊打。

關鍵他與賀今朝還沒有親自交過手呢!

傅宗龍就看不見有三分勝利的希望。

尤其是這種事不能深究,也不能仔細想,因為越想約覺得絕望,這場仗就沒法打。

「巡撫,依我的主意,咱們先前往成都府駐扎下來,同樣也派人去割稻子,儲存軍糧。

防止全都被錘匪割了,收買人心,同樣也可以讓成都守軍燃起抵抗的希望。」

張令模著花白的胡須提了個建議。

援軍不到,城內的守軍極其容易破了士氣,到時候還不是任由賀今朝揉捏。

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還需早做打算。

就算是對峙,也不能遠隔幾百里對峙,在成都,這可是官軍的地盤,如何能讓一個外來的給嚇唬住了。

客軍作戰,不利的該是賀今朝才對。

無論如何,氣勢上都不能輸。

傅宗龍認同張令的話,待在這里兩萬大軍縱然安全了些,可最終目的是保證成都不失。

他對城內的守軍,尤其是王洪那個領兵之人,當真沒什麼信任。

本想讓一個混吃得死的待在後方,不給他添亂,誰承想戰事短時間內就糜爛到了這種地步。

讓這種關系戶頂在了前頭,他能有什麼力挽狂瀾的本事?

頭疼。

傅宗龍雖然信任左右布政使以及巡按等人,定然不會做出投降之舉。

可真正打仗,還得靠一幫士卒,而不是幾個主要的文官。

「先打出五萬的旗號,緩慢趕往成都府,以防遭到埋伏。」

「是。」張令領命之後便下去準備了。

行軍有他這個老將安排,傅宗龍也稍微放心一二。

但面對錘匪擺出來的架勢,他依舊沒有什麼良策,可以解決。

傅宗龍只能捏著額頭,逼迫自己想出一個對付賀今朝的法子。

甘展騎著戰馬,帶著九個人慢悠悠的往前走。

駐守在興堰村的譚銘請求支援,此等小事自是不用上報大帥,甚至都不用驚動虎威將軍劉二虎。

早就按照先前定下的處置法子,拿了牌牌就走。

甘展此番作戰立下功勞,受了些小傷,正想騎馬出去轉轉。

屬官願意給他這個面子,照顧傷兵嘛,有利于恢復。

在山陝之地,打土豪的事情,他們這群老人可沒少經歷過。

再加上宣傳隊演繹白毛女等等,對流程皆是熟悉的很。

區別是只不過是從一個地方打到另一個地方。

興許過不了多久,咱兄弟們在大明兩京十三省還沒畫一個圈,就打到大明京師去了。

咱跟著大帥又不是沒去過!

跟著大帥走南闖北,他們這些原來的明軍士卒,就越發的覺得大明朝要完蛋。

或者盼望著他完蛋。

這天下,合該咱們大帥當皇帝!

甘展主要是覺得在軍營當中,養傷的日子甚是無聊。

幸虧大帥並沒有打算立即攻城,要不然他還趕不上戰事,那他娘的不是白來成都一趟了嗎?

在甘展看來,成都守將也是個憨貨。

打仗能力不行。

自大帥在城外閱兵,早就奪了守城士卒的士氣,令他們感到害怕。

可那個領頭的卻是死守城池。

天底下哪有這種長久的守城之法?

無論如何都得在夜晚把這場子找回來,去外面偷襲,引起營嘯也好。

或者是派人在晚上放火炮之類的,不用打著人,只為不讓城外的士卒睡個安穩覺。

如此疲憊敵軍,方能保持更長久的守城。

光是堵死四座城門能管多大用處?

如此以少數精銳士卒襲擾的策略,大帥指定不會把營寨扎的離成都城如此近。

可那個明軍守將一點反制措施都沒有。

真是個廢物!

如今城外正在當著守將士卒的面,慢慢制作攻城器械。

從無到有,從一變十,足可以讓守城士卒時時刻刻感到威脅。

願不得大帥不著急攻城,這成都已然是桉板上的肉。

大帥就等著打官軍的援軍呢!

甘展獨自想著,忍不住出了聲,自己以前也是官軍,不也是這樣嗎?

可一旦當了錘匪,腦瓜子不知道怎麼就靈活多了!

興許就是上了大帥開的講武堂吧。

在指揮打仗這方面,總是有了些許的見解,不像以前一樣,只想著到處搞錢,緩解自己的生存壓力。

甘展騎著戰馬,倒是也不著急。

免得己方到了村子里,那些狗腿子被嚇得不好動手,就壞事了。

其余幾個人跟著甘展,不知道他突然笑什麼,莫不是大帥提前告訴他能獲得什麼獎賞了?

畢竟大帥從來不吝嗇賞賜有功的將士。

此時田間地頭大有在撿麥穗的人,他們比以前好多了。

至少見到錘匪士卒不會下意識的逃跑,而是不緊不慢的翻找地里的麥穗。

像這種不給耗子留過冬的習慣,屬實是窮怕了。

甘展手搭涼棚看著遠處的稻子,不得不說,成都這塊地就是比山西要肥沃多了。

畝產三石還一年兩熟,是家里產量絕對比不過的。

但總歸都能收入到自家庫房,甚至還能把陳糧賣給大帥,以供軍需所用,家里的妻子皆可吃飽穿暖,不受人欺辱。

孩子稍微長大些,也可以識字。

無論是甘展還是其余從明軍陣營里投效,靠著軍功晉升為錘匪正兵的人。

在山西老家的時候,總覺得差距不是很大,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

可是一旦離開老家,往外面一走,那他們與大明官軍的差距感就陡然而生。

同為大明底層官兵,誰沒苦過?

自從大帥建立起錘匪,用錘子講究「新道理」之後,他們這群人才成為了別人羨慕的對象。

那些明軍士卒家里,有幾個有田地的?

有幾個能娶得起婆娘,養得起一家老小的?

還不都是當大官的才能有這些?

哪會輪得上大頭兵,就算是家丁都沒有錘匪的待遇好。

再加上進入陝西之後,誰不想法子加入錘匪?

對于錘匪正兵的羨慕,更是讓他們這群人非常得意,甚至極為慶幸自己運氣不錯。

早一點遇到了大帥,連帶著家人一起過上了好日子。

所以當他們離開山西老家,到其余地方作戰的時候,更是無比蔑視那些為了二兩軍餉都欠著的明軍士卒。

他們被大明的將軍們哄騙了那麼久,還沒想著逃離苦海,當真是悲哀。

走到今天這步,甘展自是覺得他可以俯視這群明軍士卒。

譚銘看著曲家奴僕開始搶糧,然後連刀都沒抽出來,帶著幾個人進去破敗的房屋,就把他們給一陣打。

待到甘展來了之後,扔下幾個想跑沒跑了的奴僕。

「誰讓你們來的?」

「回好漢爺的話,是曲老爺讓我們來收債的。」

「收債?」

「馮家欠你們老爺多少債?」

「二十兩呢,這些糧食不過是利息。」曲家奴僕跪在地上道︰

「好漢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放在皇上面前都能說的啊。」

「好!」

譚銘高聲應和,叫人拍了拍一旁的箱子,這里都是銀子。

「我家賀大帥仁義,看不得百姓受苦,今天就替所有人清了對曲家老爺的欠賬。」

幾個奴僕顯得有些不敢相信。

「去敲鼓,把村子里人都叫來,你也回去給曲老爺報信,叫他帶著欠條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哎。」

錘匪在布置,村民一听這話,也多是出來了。

畢竟曲老爺的威嚴,大家還都是害怕的。

不曾想賀大帥竟然真的給他們清賬,這種好事誰不來瞧瞧。

曲老爺本來听說自己的家奴被打,有些擔驚受怕,可沒成想那反賊賀今朝竟然會幫人還錢?

難不成他先前就是個及時雨,所以才會卷起如此大的勢力,像宋江一樣,讓人人都為他效命?

最後也會投降朝廷,博得一個好出身!

曲老爺想通了這里,便叫人收攏好欠條,前往祠堂的廣場,那里地界開闊,還有個戲台子。

譚銘就跟著曲老爺一筆一筆的清賬,總歸千余兩的銀子。

待到最後,曲老爺把所有欠條都交給譚銘,譚銘叫人拿來一個火盆,當眾燒了。

惹得底下百姓紛紛跪拜,感謝賀大帥之類的話。

從今以後,他們再也不用背負欠債的這座大山了。

同樣逢年過節,也不用在想法子給地主送禮去。

曲老爺也是一陣搖頭,這幫反賊果然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譚銘哈哈大笑,啪的一聲合上曲老爺想要清點數目的箱子。

「曲老爺,接下來該談談咱們兩個的事了。」

「譚好漢,我們已經錢貨兩訖,沒什麼好談的。」

曲老爺臉色很是不好,他竟然模我裝銀子的箱子!

要他不是個反賊,定要把他的狗爪子給剁嘍,叫他不懂規矩。

「不不不。」譚銘連連搖頭︰

「是你曲老爺跟村民的高利貸結束了,並不是跟我錘匪達到錢貨兩訖,懂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