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泰如今已經是越來越習慣他作為關隴年輕一代子弟們的共同偶像這一新身份,在听到眼前這人自報家門時不免小小驚訝了一把,沒想到還真有意外收獲。

梁士彥此人固然不如六柱國十二大將軍威名赫赫,也不像高、賀若弼等名聲響亮,但也是周隋之際一位非常重要的關隴武將,在北周平齊的戰爭過程中也甚有表現,同樣可以稱得上是在府兵制度下關隴軍事武裝集團中的代表人物。

如今的梁士彥雖仍年過而立,但仍功名未著,在李泰面前仿佛一個迷弟一般一臉崇敬的痴望著自己的偶像,那激動的眼神瞧得李泰都有些發慌。

他先是微笑頷首對梁士彥稍作回應,並贊賞了其人剛才在校場上所展現出來不俗的弓馬技藝。

得到偶像的親口夸贊,梁士彥心情頓時更加的亢奮,連忙又抱拳說道︰「請問李大都督是否也要參加西征涼州一戰?未知卑職是否有幸充列大都督所督戰陣?」

李泰聞言後便搖了搖頭,旋即便見到梁士彥頓時流露出一臉失望的神情。

稍作沉吟後,他便又笑語說道︰「無論受督何人,總是為國殺敵、建功立業。梁將軍勇健不凡,此行必能壯擊賊軍,凱旋之日將軍若赴上封城相見,我必具宴款待功士。」

「一定一定,那便先謝過李大都督!」

梁士彥听到這話後便又笑逐顏開,舉手作禮道︰「待到歸來之時,一定要登門叨擾、拜訪李大都督,屆時還請大都督不吝賜教。」

一邊的史靜在听到兩人這一番對話後,心中也是驚奇不已。近年來李泰聲名鵲起,就連他遠在隴邊都頗有耳聞,但他一個基層的兵長戍主、又沒有前往關中參加大閱的機會,對上層的人事變動感觸仍然不夠深刻。

此時見到梁士彥這個比他還要更加驍勇幾分的東秦州將領對李泰都大有頂禮膜拜之態,更因為得到一個可在戰後拜訪李泰的機會而喜不自勝,史靜心生驚詫的同時,也不由得意識到如今的李泰怕是比他所了解、所想象的還要更加勇壯威風。

意識到這些後,史靜自是心情復雜,不只是因為前後所見李泰權勢威望的天差地別,也是因為雙方之前談不上愉快友好的接觸而暗生憂慮。須知他今流落隴右擔任一個前程渺茫的戍主,也是因為前事所致。

隴右雖然地處邊境,但真正與敵交戰、建功立業的機會卻是不多,而且不同的軍隊彼此間的地位和待遇差距較之別處還要更加嚴重。

史靜既非此境豪強出身,也不是獨孤信的嫡系部曲,在此邊的待遇甚至不如州郡鄉團,處境可謂艱難。特別還有一些舊日人情仇怨讓他驚疑不定,心情便不免更加的憂悵。

他這所謂的舊怨,自然不是李泰。商原史家已經獲得了李泰的諒解,這一點他也從家書中得悉,自己流落隴右難以返回,那也只能算是他自己倒霉了,如今他們一族實在沒有余力再搞什麼人情運作將他調回關中。

真正讓史靜心生警惕的,其實還是高平李氏兄弟。他父親史歸當年在擔任原州刺史時,一念計差選擇依附于侯莫陳悅,結果被李賢兄弟們引武川軍侯莫陳崇而將之擒殺,而他們一族也作為罪戶被入遷京兆安置。

如今西魏朝廷和霸府已經徹底鞏固住了在關西的統治,他們史氏一族當然也不敢再對此舊仇念念不忘,只希望能夠同過往切割干淨而存活此世之中,但在見到當年的鄉仇勢力越發雄大時,心情也不免驚季不已。

今日史靜之所以與梁士彥部曲約斗,就是因為昨日見到李賢部曲入營,因彼此營宿地點太過接近,故而暗使部下將營帳偏移出去幾分,卻不想侵佔了梁士彥營地,才發生了這場約斗較量。

按照之前約定,既然比斗輸了,他們是要返回之前的營地駐扎的。這一來一回瞎折騰一番,想避的人還沒有避開,反而可能會更加引人注意。

所以史靜心中便暗生想法,便也連忙抱拳說道︰「未知末將是否有幸來日能于席前得拜使君、聆听教誨?」

听到史靜這麼說,李泰心情自是更加歡暢,便又點頭笑道︰「既言款待功士,我又怎會吝嗇一席?若得與諸驍將勇士歡聚一堂,于我也是一大榮幸!」

說話間,他向身後一招手,喚來一名親兵稍作耳語吩咐,那親兵領命後便匆匆而去,不多時便帶回兩副制作精良的甲刀。

李泰抬手指著史靜和梁士彥笑語道︰「今日場外得觀兩位將軍英姿風采,心情因此暢快不已。遺憾不能同行西去、並肩作戰,且將此甲刀贈予壯士,借兩位之手代我力誅賊寇,來日慶功宴中甲刀陳列席上,便以兩位英勇事跡左酒盡興,不亦快哉?」

兩人听到這番話,也都驚喜不已,忙不迭又抱拳道謝。那梁士彥更忍不住將李泰所贈甲具現場披掛于身,又惹得左近圍觀群眾們直贊英武,各自艷羨不已。

史靜自不像梁士彥那樣高調,但在向李泰道謝完畢後又向前一步,躬身小聲說道︰「使君能否稍移尊步,听取末將奏報軍情?」

李泰听到這話後不免一愣,有些狐疑的看了看史靜。他在隴右官職雖高,但在這西征大軍中卻無具體職事,跟史靜也不是什麼直接的上下級關系,這家伙有什麼軍情要向自己奏報?

但見史靜的眼神忐忑中夾雜著幾分央求,似乎是真的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急欲道來,李泰想了想後便點了點頭,著令親兵將左近一座小帳清理出來,並抬手示意史靜跟隨自己入內。

待入帳中坐定,李泰便听到撲通一聲,抬眼望去便見史靜直接跪拜在自己面前,同時語調真摯誠懇道︰「末將雖然不才,但也可稱淺具勇力,使君前亦有見,若蒙不棄、懇請能為使君門下走卒,充列鷹犬、鞍前馬後……」

李泰當然是有想要招攬史靜的心思,可自己這里還沒來得及用力,便見史靜已經是納頭便拜、語調懇切的希望能夠成為自己的門生部曲,一時間也有些驚訝,並不無狐疑︰難道不知不覺間我的王霸之氣已經壯大凝實成一道光環了嗎?

「末將亦知此請著實冒昧,未知究竟,使君恐怕不能釋疑接納。身遭情勢所迫,不敢隱瞞使君……」

史靜見李泰並沒有即刻作答,便又連忙叩首恭聲將他家同李賢一家的舊怨、包括自己擔心可能會繼續遭到李賢打壓制裁的想法一並道來,態度倒也坦誠,未敢有所隱瞞。

李泰听著史靜語調淒楚的陳述,但心里卻是暗自生樂,听這家伙當下的語氣,那是完全不想再計較殺父之仇、只盼望能夠免受高平李家繼續打擊壓制,可你給兒子起名史萬歲的時候,怎麼不擔心李萬歲要弄你?

當然,史靜心中具體是個什麼樣的想法,李泰也不在意。眼下其人因為畏懼李賢一家的權勢而打算投靠托庇于自己,他也樂得接納下來,畢竟史靜本身就是一員能力不俗的勇將,更不要說未來還有史萬歲這個贈品,他當然沒有理由拒絕。

至于說史家同高平李氏過往的仇怨,對他而言也不算是什麼大事。只要避免讓史靜同他們兄弟直接發生什麼接觸和聯系,便算是給他們面子了。高平李氏固然聲勢雄壯,但也管不到他招收什麼樣的人到自己門下。

「過往事跡如何,我既不知、也不關心,但既然入我門下,便需忠勤自勉,但能奉義守法,邪情自難加害!」

李泰示意史靜站起身來,並對他正色說道,算是認下了這一個主動投靠的門生。

史靜聞言後連忙又點頭應是︰「僕一定謹記郎主教誨,無論在公在私,絕對不敢辱沒門儀家風!」

李泰見其態度誠懇恭敬,便也滿意的點點頭,只是一轉念又噗嗤一聲笑起來,這是因為想到日後府兵制度正式確立後、諸將士們需要改從主將姓氏,諸如獨孤信的部將李屯不久後就要改叫獨孤屯,這不就是說史萬歲就成了貨真價實的李萬歲?

史靜自然不知李泰這一番惡趣歡樂從何而來,在拜了李泰為主公後,心中忐忑雖然大減,但卻還仍未完全釋懷,便又垂首小聲說道︰「郎主既不參加西征此役,那麼僕是繼續從軍西征,還是留守此間拱衛郎主?」

「你繼續隨軍奔赴涼州即可,稍後引你拜見河內公,便先暫受河內公督令。此戰若得英勇創功,我必為你請降封賞。」

李泰自知他在擔心什麼,聞言後便表態說道,希望史靜不要因為受到了自己庇護便消磨斗志,而是在涼州一戰搏求表現從而給其安排一個更高職位,區區一個戍主在今李泰麾下也已經不大頂用了。

史靜听到這話,不免又是大喜過望,更覺有後台跟沒有後台確是兩種體驗,他戍邊幾年都無緣得見隴右大都督獨孤信,沒想認了老大後轉頭便可見到老大的老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