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二章 十八路諸侯討黃巾

盧植協同左中郎將皇甫嵩為和右中郎將朱,盡起朝中十萬大軍,直奔廣宗前線。

第一站,他們到達的便是曲陽。

盧植率領大軍到達曲陽後,並沒有懲治董卓,而是詳細打探廣宗之戰的詳情。

待了解詳情之後,皇甫嵩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不由得急聲說道︰「董太守,你是說那黃巾賊人只靠同等數量的騎兵就將你擊敗?」

董卓的臉色黑成一片,沉聲說道︰「確實如此。」

「義真問此話何意?」盧植看向皇甫嵩。

「上次吾領軍在廣宗與那賊酋張角作戰,僅被一人殺敗,滿朝文武盡皆認為吾是在滿口胡言,推月兌責任,但實則吾所言千真萬確,如有一絲假話,定讓吾不得好死。」皇甫嵩苦著臉說道。

「義真不必發如此毒誓,滿朝文武不相信你,我等還是相信你的。」盧植說道。

「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戰我們未必有勝機啊,這才過去了多久,短短數年之久,那黃巾賊寇的騎兵便能大破董太守所破,固然,這其中有董太守輕敵大意之因,但西涼鐵騎名揚天下,其戰績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滿朝文武不知,只知董太守輕敵冒進,他們不知,我等武將還不知西涼的兵鋒之盛嗎?即使輕敵又能輕敵到哪里,黃巾賊寇能夠堂堂正正地擊敗西涼鐵騎,可見戰力之強,我們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黃巾軍了。」皇甫嵩長嘆一聲說道。

皇甫嵩的話讓眾人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戰爭該打的還是要打。

盧植並沒有急功冒進,而是讓士卒在曲陽城休整了一段時間,待體力、精力徹底恢復之後,率領著大軍來到廣宗城外,離廣宗城三十里安營扎寨。

盧植軍中的攻城器械主要有雲梯、沖車、霹靂車和大黃弩等。

盧植看到廣宗城牆上紀律森嚴的黃巾士卒便知道此戰不好打,盧植穩座中軍,令旗一搖,霹靂車和大黃弩在眾多漢軍士卒的推動下緩緩地推了出來。

為了防止黃巾軍的騎兵出來破壞這些攻城設備,盧植讓董卓的西涼鐵騎護在側翼。

廣宗城牆上的黃巾軍根本不為所動,默然看著漢軍推動著霹靂車和大黃弩到達他們預定的攻擊點。

隨後,黃巾軍令旗搖動。

「嗖!」

「嗖!」

「嗖!」

黃巾軍的守城巨弩和投石車發動,鋪天蓋地般轟向漢軍的霹靂車和大黃弩陣地,雖然準有些不足,但黃巾軍使用的是覆蓋世打法,眨眼間,漢軍的霹靂車和大黃弩被砸了個稀巴爛。

操縱霹靂車和大黃弩的漢軍士卒也被射殺一地。

「嘶~」盧植直吸了一口冷氣,不由得開口說道︰「他們居然有如此遠程利器。」

「這一仗,不好打了。」皇甫嵩低聲說道。

盧植本想著來個遠程打擊,先聲奪人,提升漢軍的士氣,不想被黃巾軍先聲奪人了,提升了黃巾軍的士氣。

盧植聲色不動,令旗再次搖動,片刻之後,漢軍從營帳中連拖帶打地拉出一大群衣衫襤褸卻頭戴黃巾的人。

漢軍士卒先是殺雞駭猴,接連砍下數十顆頭顱後,便用皮鞭抽打這些人,然後讓這些人扛土填護城河。接著,漢軍派出弓箭手壓陣,只要這些人敢逃跑或者不動彈,就是一波箭雨射過去。

這些人便是盧植一路行來,圍繳、俘虜的黃巾軍部眾。

廣宗城牆上的張角臉色大變,沒想到漢軍如此卑鄙。這個時候,張角聖母心發作,不忍對這些人下手。

「大哥,動手吧。」張梁厲聲喊道。

「可是……他們是我們黃巾的部眾,貧道讓他們跟隨我等,不是讓他們死在我們的箭下。」張角咬著牙,痛苦地說道。

「那就將他們救回來。」一道聲音從天空中傳來。

「道友,你怎麼來了?」張角興奮地說道。

「漢軍重整旗鼓,意圖攻打我黃巾,這麼大的事情我怎麼會錯過,青州一切有張寧在,道友可放心。」楊斂說道。

「多謝道友來援,還請道友施以援手,救下這些黃巾部眾。」張角說道。

「好說。擺好箭陣,打開城門,讓這些黃巾部眾進城。如若漢軍趁勢來攻,我會施展呼風之術,借助風力,讓漢軍體會一番箭陣的威力。同時,派人接管這些人並嚴加看管,省得有漢軍細作混在其中。」楊斂說道。

「好!就依道友所言。」張角興奮地說道。

待漢軍營地的黃巾部眾被漢軍逼著抗土填河來到護城河邊上之際,廣宗城門忽然大開,吊橋也緩緩地放下,張角直接立在城頭,大聲喝道︰「我乃大良賢師張角,凡我黃巾子弟,听我號令,快速進城。」

黃巾部眾听到張角的話後,直接扔了筐子,沿著吊橋跑進城門。城門後,張寶親自帶領大軍接應,並將他們帶到一處偏僻的營地,嚴加看管,防止漢軍細作混在其中。

盧植見廣宗城的城門已開,令旗一搖,董卓看到令旗援動後,便興奮地大吼一聲︰「兒郎們,隨本將沖!」

董卓帶著西涼鐵騎瘋狂地向著城門沖去,只要佔據吊橋,拿下城門,便是大功一件。

漢軍士卒發出漫天的呼喊聲,快速奔跑著向前。

「哼,找死!風起!」楊斂冷哼一聲,北冥神功發動,瘋狂地抽取天地元氣,隨後,武道元神一動,開始施展呼風喚雨之術。

一時間,狂風大作。

風是從廣宗城吹向漢軍一方,吹得董卓的西涼鐵騎都睜不開雙眼。

「射!」張角趁機一聲令下。

黃巾軍箭陣發射,再風力的加持下,箭枝的射程比以往增加了數倍,殺傷力也增加了數倍。

一時間,漢軍傷亡慘重。

「撤!」董卓的西涼鐵騎首當其中,董卓見部下死傷慘重,心中痛極,不由得目眥欲裂,此時狂風大作,昏天暗地,董卓也顧不得盧植什麼命令,直接大喝一聲,率軍逃離戰場。

跟隨西涼鐵騎進攻的漢軍步卒也是損傷慘重,盧植等人見狂風四起,根本看不清前方的戰況,只听到慘叫聲一片。

「鳴金!撤兵!」盧植鐵青著臉說道。

鳴金聲響起,進攻的士卒迅速撤了下來,出師不利,盧植的臉色很不好,最終,盧植沒有繼續攻城,而是帶軍直接撤回了營地。

「沒想到那賊寇如此狡猾,以往張角那妖道只是用呼風喚雨之術傷敵,沒想到卻出此陰招。」盧植深吸了一口氣,強行平息心中的狂躁後說道。

「不見得是張角那妖道。」皇甫嵩開口說道。

「義真你的意思是?」盧植問道。

「是另一妖道楊斂來了。張角那妖道雖然會些法術,但那些法術華而不實,軍中戰將凝煞成氣便可將其破掉,且張角那妖道腦袋僵化,騙人是一把好手,將法術與弓箭相結合,如此靈活運用術法之事,他還真不一定能想到。」皇甫嵩說道。

「按照義真所說,那我們還得繼續撤,最好是撤入曲陽城內,楊斂那妖道既然能夠飛行,那區區營帳必然攔不住那妖道,如若那妖道放一把火,燒了我們的糧草,那我們就危險了。」

「曲陽城雖小,但有城牆保護,再多加派人手,嚴防死守,不給那妖道可乘之機,我們便能安枕無憂。」朱沉聲說道。

盧植聞言,頓時覺得這里也不安全,便直接帶著大軍回到了曲陽城,然後派人嚴加防守,這時,盧植等人才松了一口氣。

「一個妖道,就令大軍束手無策,縮手縮腳!今日我軍寸功未立,廣宗城如此難打,諸位有何教我?」盧植端坐中位,沉聲問道。

眾人皆相視無言。

以往張角施法,軍中只需要戰將合力便能破掉其法術。但是,現在敵人的法術不用來殺敵了,而是用來增加箭枝的威力,這就讓人有些難受了。

「不若我們多多打造木盾?」一名將領說道。

「不妥,即使打造木盾又如何,說到底還是得靠雲梯攻城,而且,據細作查探,廣宗城內的老弱皆被楊斂那妖道接去青州,廣宗城內全是青壯,士卒十萬之眾,且久經訓練,已然呈精兵之像。」

「我們才十萬大軍,如果與其硬踫硬,最先承受不住的是我們。」皇甫嵩說道。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在沒有遠程打擊武器的前提下,守城一方總比攻城一方的損失要小,也要省力。

「黃巾軍擁有一州之地,且休養生息數載,大勢已成。或許長年累月地拼消耗我們能贏,但是,陛下顯然沒有耐心等那麼久。」盧植說道。

「我們繞過廣宗,直奔青州如何?」朱說道。

「右中郎將此言不妥,別忘了那黃巾軍還有騎兵,不管是弓騎兵還是重騎兵,都是步卒的噩夢。」董卓適時開口道。

「對啊,忘了黃巾軍的騎兵了。」盧植臉色一沉。

「攻城用計,無外乎水攻火攻,先說水攻,此地既不著河,也不沿水,水攻之計無從說起;再說火攻,即使火攻成功,那妖道會使呼風喚雨之術,大雨降下,火攻之術也不能建功。」

「我等不知那妖道還有何妖法,想必從城外挖掘地道進入城中之術,也不見得能偷襲成功,鬧不好還會損兵折將。還有,那楊斂會飛,此地又處平原地帶,將其精銳誘出城外再采用伏擊之術也未必能見效果。唉,難!」皇甫嵩長嘆一聲說道。

「如此說來,只能硬踫硬地拼消耗了。」盧植皺著眉頭說道。

盧植本以為一個小小的廣宗城可謂是手到擒來,沒想到卻是一跟硬骨頭,鬧不好不但啃不下這根硬骨頭,還會被崩壞了牙齒。

「不若我們上書朝廷,言此戰慘敗,將黃巾賊的實力盡量往大了說,我們奏請陛下,言黃巾勢成,已呈春秋戰國時代一國的氣候,單憑我們一路兵馬已經難以平叛,各路調兵;」

「另一方面,游說各位朝臣,讓他們促成此事,他們也不想黃巾為禍天下。」董卓眼珠子一轉說道。

董卓這次可謂是損失慘重,再也不想踫黃巾軍這塊硬骨頭了,萬一將自己的家底賠掉,那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可謂是一落千丈。

由于黃巾起事八州俱反,漢帝劉宏開始恢復了州牧制度,放權給各個州牧,允許他們有募兵的權力,做為武將的董卓已經敏銳地感知到,有兵即為王的時代即將來臨,董卓可不想拿自己的家底硬踫黃巾,當下當以保存實力為主。

「也罷,我們便上書朝廷。」盧植想了想也沒有具體辦法,自己手下十萬大軍如若消耗在這里,等待自己的又是牢獄之災。

已經經歷過一次牢獄之災的盧植,先前對自己無故被下獄也有些不滿,心中多少有些郁郁之氣,索性便將這難題交給朝廷,直接上書漢帝,言黃巾勢大,需要各路調兵。

盧植、皇甫嵩、朱等人也開始發動家族勢力,游說朝堂重臣,朝堂重臣全都是士族門閥利益的代表者,自然也不會放任黃巾禍亂天下,紛紛上書諫言,言黃巾勢大,已成氣候,要漢帝劉宏調集各路兵馬。

漢帝劉宏經過深思熟慮,在建立西園八校尉的同時,開始下詔,號召各路人馬,齊結廣宗,圍剿張角。

劉宏也想在這場圍剿張角的過程中分得一杯羹,遂同意了盧植等人之請,只是,劉宏明確表示,一定要活捉楊斂。

劉宏已經不滿足一點一點地從楊斂那里得到十分之的藥丸,想要拿下楊斂,直接從楊斂口中得知延壽藥丸的配方。

大漢這座戰爭機器開始動了起來,不過,說起來簡單,運作起來難。齊集各種人馬,不但要調兵,還得集結,更得籌集糧草以及統籌調配等等,一時間,大漢亂成了一鍋粥。

好在,大漢的軍隊緩緩地向著廣宗一帶集結。

董卓也建議曲陽太小,根本無法駐扎如此規模的大軍,便建議移師巨鹿。這樣不但可以駐扎大隊人馬,還可以截住廣宗黃巾軍西進冀州之路,廣宗的黃巾軍如若想逃,只得退入青州。

這樣正合漢軍之意,如若黃巾軍退入青州,漢軍正好趁勢掩殺,追著廣宗黃巾軍殺進青州。

待盧植所率的漢軍和董卓的西涼鐵騎移駐巨鹿後,奉漢帝劉宏天子詔的各路人馬開始緩緩地開進巨鹿城,匯集下來總共有十八路諸侯齊結巨鹿。

分別是︰南陽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兗州刺史劉岱、並州刺吏丁原、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冒、山陽太守袁遺、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再加上盤踞在曲陽城的董卓所部,一共十八路諸侯。

十八路諸侯外加盧植的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駐扎巨鹿,對著廣宗城內的黃巾軍磨刀霍霍、虎視眈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