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六章 宜將乘勇追窮寇

「追!當然要追!必須要追!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楊斂說道,然後立即開始調兵遣將,對兵敗如山倒的漢軍進行追擊。

楊斂首先將張角所部的戰馬全部調集起來,調集到自己手下,將自己部下的步兵換成騎兵,然後尾隨漢軍敗軍。

追擊漢軍敗軍也不是窮追 打,而是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遠遠地吊著他們,這種無形的壓力更為要命。

漢軍士卒見到黃巾軍騎著馬追來,更加拼命地逃亡,逃向巨鹿。有士卒要逃往其他地方,便會被楊斂所部騎兵像趕羊一樣趕回來,逼迫漢軍敗軍渙往巨鹿。

到達巨鹿城後,楊斂所部兩萬騎軍遠遠地散開,將巨鹿城以及周遭遠遠地包圍起來。隨後,楊斂使用假兵之計,將張角所部調動起來,與楊斂本部人馬摻雜在一起,給漢軍造成一種人人手持步槍的假像。

同時,楊斂也將廣宗城內的青壯調動起來,效彷長平之戰,在巨鹿城外廣挖壕溝,截斷漢軍的退路,死死地將數十萬漢軍困在巨鹿。

被困守在巨鹿城的漢軍主帥顯然也不是酒囊飯袋之輩,發現了黃巾軍的意圖,立即組織突圍,並采用了聲東擊西、瞞天過海之計等等。

楊斂不為所動,但凡是敵將騎兵想突圍就突圍,但是步卒得留下,騎兵畢竟是少數,步卒才是大頭。但凡有步卒突圍,散在巨鹿城外的黃巾騎軍便快速集合起來,對漢軍步卒圍追堵截。

步卒行動緩慢,且對步槍恐懼之極,面對楊斂所部騎兵的追擊,不是就是投降就是逃回巨鹿城。往往楊斂所部騎兵僅僅放了兩輪槍,漢軍士卒就直接崩潰了。

「可惡!」巨鹿城的袁紹惡狠狠地說道。

經過此翻突圍,除了公孫瓚部和董卓部之外,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逃了出去外,其他各部人馬均被打了回來。主要是公孫瓚和董卓所部均是騎兵,在加上楊斂有意將他們放了出去,他們自然逃得輕松。

至于公孫瓚和董卓所部會不會殺個回馬槍來救袁紹一行人,袁紹一行人根本不報信心,他們已經嚇破了膽。

再說兩人本就有保存實力的打算,公孫瓚和董卓能做的只能是將此地的戰況上報朝廷。指望朝廷,還不如指望自己,袁紹等人對朝廷也不報指望。

「孟德,可有良策教吾?」袁紹支開眾人,單獨留下曹操問道。

「將僅存的戰馬聚集起來,趁機突圍。」曹操說道。

「你是說將步卒全部舍棄。」袁紹眼楮中的童孔瞬間一縮。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吾觀那黃巾賊人,對騎兵不太上心,唯對那步卒上心,想必青州發展得需要大量的人手。我們直接命令步卒全體北向突圍,我們借機南去,唯有此法,才能逃出生天。」曹操說道。

袁紹長嘆了一口氣,犧牲步卒這種事情袁紹也想過,只不過沒敢往深了想,畢竟這是數十萬士卒。

不過,袁紹能有這種想法,其他人想必也有這種想法,對他們來說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因為他們都是士族門閥出身,士卒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唯一顧慮的就是盧植、皇甫嵩、朱等人,他們是漢室的鐵桿,忠心漢帝,他們恐怕不會同意袁紹之謀。

眼見著黃巾軍的包圍圈越來越緊,袁紹以商議戰事之名立即將各路人馬的主帥聚焦在一起,事先在帳中埋伏好刀斧手,待所有人到達之後,袁紹一聲令下,刀斧手盡皆而出,當場拿下了盧植、皇甫嵩、朱,並派人手持他們的印信,接管了他們的人馬。

隨後,袁紹將所有的戰馬集合起來,命令士卒向北進攻後,袁紹、曹操等各種主帥騎著馬向南突圍。

「哼,天真,真以為能逃月兌?」楊斂冷笑一聲,讓管亥帶著五千騎兵追擊袁紹一行人,其余人馬全力對士卒發動攻擊,並且讓手下齊聲大喊「盧植已逃」、「袁紹已逃」、「曹操已逃」等口號。

漢軍士卒聞言立即向後看去,發現帥旗底下根本沒有盧植、袁紹、曹操等人的身影時,得知主帥逃了,頓時,漢軍的士氣跌落至谷底。

漢軍士卒頓時「哄~」地一聲,一哄而散,四散逃跑。但是,此時巨鹿四周已經被黃巾圍困住,漢軍士卒除了少數死硬派被打死吧,其他大部盡皆投降。

楊斂將漢軍士卒收攏之後,首先是將軍中所有的中下層軍官挑出來,使漢軍士卒官兵分離,但凡士族門閥出身的將官,楊斂毫不猶豫地將其砍殺。

正在這時,青州軍的前期部隊已經到達,楊斂便讓人將這三十余萬降卒分批帶回青州,並且他們分散打亂開來,讓他們開荒、開礦,等干完一定的年限,才能享受同為黃巾眾的待遇。

袁紹一行人本以為自己逃出生天,沒想到後面有五千手持步槍的黃巾士卒緊緊跟隨,一時間袁紹等人心中大亂。

袁紹此時已經無心再戰,也不敢再戰,只得再次使用充車保帥之策,將各種人馬的將領以及親兵集合起來應敵,給自己爭取逃亡的時間,袁紹一行人做完這一切後,扭頭就跑。

管亥不為所動,分出四千人馬,遠遠地將這將領圍了起來,采用放風箏的戰術,活活將這些將領給磨死。

管亥帶著一千騎兵繼續追擊袁紹一行人,終于在一處河流前追上了袁紹等人。

看著一排排黑洞洞的槍口,袁紹等人直感覺一股冷氣從自己的腳底直沖腦門,只有親身面對這種武器,才知道這種武器的可怕。

「這位將軍,可否饒在下一命?在下指天發誓,必有厚報。」袁紹說完,迅速地模索自身,發現自己身上根本沒有任何金銀,像袁紹這樣的人,下人如雨,僕人如雲,出門根本不用自帶金銀,一切都由下人和僕人處理,自然身上不帶現錢。

袁紹只得將自己隨身攜帶的玉佩取下,讓手下親兵交給管亥。

眾人見袁紹如此,也紛紛將自己身上的貴重之物當作買命錢交給管亥,並紛紛指天發誓,會有厚報。

「厚報?厚你麻痹!」管亥大吼一聲,蒲扇大的手掌一拍,將這些玉器等物狠狠地摔在地上。

「厚報?老子和弟兄們的家人被活活餓死的時候你們這群喝人血的家伙怎麼不提厚報?老子和弟兄們因交不上稅賦被你們的狗腿子 頭蓋臉暴打一頓時怎麼不提厚報?」

「老子和弟兄們被迫投入黃巾,被你們這群王八蛋圍追堵截殘殺時怎麼不提厚報?現在提厚報了?現在知道害怕了,早干什麼去了?弟兄們,殺!」管亥毫不客氣地大聲吼道,並且率先開槍。

「砰!砰!砰!」一陣陣激烈的槍聲響起,袁紹一人行瞬間死傷一大片。

「孟德快走!」曹操手下一員大將 然站出,運起渾身的煞氣,抱起曹操,像投長槍一樣,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將曹操投向河對岸。

曹操是飛過去了,這位大將卻被打成了篩子。

落地後的曹操被摔的不輕,好在曹操也修練過武道,煞氣護身才使得曹操並沒有受傷過重。外在的傷勢雖然不重,但心中的傷勢卻是極其嚴重。

此戰,不但沒有揚威,解漢室之憂,反而損兵折將,曹家以及夏侯家的精銳子弟盡數折在此處。

「元讓!」曹操大吼一聲後,顧不得心中的傷痛,扭頭就跑,只有逃出生天,保留性命,才能報仇!

袁紹等人見狀,紛紛讓手下效彷夏侯惇救曹操之法,讓自己手下大將把自己扔到對岸。可惜,已經晚了。

管亥帶領著一千黃巾騎兵,對著袁紹一行人開槍射擊,擋在袁紹一人身前的將領和士卒已經盡皆死亡。

管亥沒有廢話,根本沒有停滯,而是繼續射擊,袁紹一行人即使想跳河逃走也沒有了時間。之所以袁紹一行人沒有選擇跳河身亡,因為他們身著鐵甲,鐵甲之重,足以將精通水性的人活生活拖入河底,使其溺水而亡。

「留下一百人,割下他們的頭顱,回去向渠首請功,其他人跟本將軍繼續追擊。」管亥大手一揮,跳下戰馬,月兌下衣服,將武器和衣服高舉頭頂,開始武裝泅渡。

待戰馬也渡過河後,管亥也不顧身上潮濕,直接騎上戰馬繼續追擊,結果,追了許久,也沒有追到曹操,最終,管亥放棄了追擊,返回巨鹿城。

「不是弟兄們不努力,實在是那曹操太過狡猾。」管亥前來請罪。

「也罷,一個曹操跑了就跑了,不會影響大局。」楊斂渾不在意地說道。

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不是僅靠一個人的智慧和實力就能抹平的,隨著青州越來越工業化,這種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除非曹操也走青州的發展道理。

但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先不是漢帝會不會答應,那些士族門閥也不會答應,船大難調頭,即使曹操掌權也沒有。曹操唯有像楊斂一樣,割據一地,大力發展工業才有可能。

楊斂已經徹底佔據了巨鹿城,與張角所在的廣宗形成犄角之勢。

楊斂並未繼續追擊,而是縮回了青州繼續大力發展工業,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業化進程。

為了讓張角在前面遮風擋雨,楊斂直接將此戰最大的功勞推給了張角,更是派細作深入漢室境內,大力宣揚張角的功績,並將巨鹿城也交給了張角。

張角在佔據巨鹿城後,便開始整軍,征調青壯從軍,同時派張梁進軍冀州,張寶進軍兗州等地,以求吸引漢室的目光,為楊斂的發展贏取時間。

此次漢室可謂是元氣大傷,冀州和兗州之地竟然抵擋不了張梁和張寶所部。

漢帝大怒,如果不是吃了龍血丹,說不得漢帝會被氣死,面對如此局面,漢帝劉宏也不敢再從雒陽調兵,怕黃巾軍萬一直取雒陽。漢帝劉宏只得繼續對各地太守放權,允許各地太守有征兵的權力。

漢帝劉宏這一道命令,使得大漢提前進入諸侯時代,各地太守、州牧紛紛以抵抗黃巾之名大力擴軍、擁兵自重。

漢帝劉宏的這一命令對于抵抗黃巾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黃巾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攻打城池也沒有那麼順暢。

張角見狀便直接撤回了張梁和張寶。張角的戰略目的就是吸引漢室的目光,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既然漢帝劉宏確實將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那就說明戰略目的已經達成,那就沒必要為了一城一池之得失,浪費手下士卒的性命。

黃巾軍撤走之後,各地太守、州牧也沒有過份逼迫黃巾軍,萬一黃巾軍再打回來便得不償失,黃巾軍先前攻下之地也無人佔領,這便形成了漢軍與黃巾軍之間的緩沖地帶。

雙方維持著詭異的平衡。

冀州和兗州的州牧們雖然瘋狂地招兵買馬,但只是擁兵自重,沒有攻打黃巾,對朝廷的詔令以各種方式推月兌。

為了轉移漢帝劉宏的視線,朝堂上,士族門閥的代言人們又挑起了太子之位的爭斗,這場爭斗將朝堂上所有的人都卷了進來,使得漢帝劉宏根本無心處理黃巾之事。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對劉宏這種樂于享受的天子來說,其惰性更大更強;人,也好安逸,長時間的安逸生活和朝堂爭斗使得劉宏將黃巾之事拋在了腦後。

楊斂趁此機會大力發展。

十余年的時間,楊斂的治下青州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以青州一州之地養千萬之人已經不在話下,同時,楊斂也大力招兵買馬,士卒都是受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年輕子弟。

裝備和軍制也已經進行了大變換。在楊斂的彎道超車之下,軍隊的裝備已經達到了二戰時期德意志的水平,槍是98K步槍,機槍是MG42,同時還裝備了單兵手榴彈,軍服和軍餃等更是參考了德意志陸軍的水準。

當然,這只是在輕步兵方面,火炮方面,楊斂所部僅有六十毫米迫擊炮和八十五毫米加農炮,這兩支火炮已經足夠應對現在的漢軍。

飛機,沒有;戰艦,也沒有,目前還用不到。

楊斂見時機成熟,便盡起青州之地二十萬大軍和百萬青壯,發動對漢室的遠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