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四五章 還是要世故一點

李文軍說︰「放心,不會。十年的合作協議,他猶豫一下也很正常。」

陶光明又說︰「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你有點傻。」

李文軍說︰「別嗦了,我們各開一部車。不然等下不好回來了。」——

那些廠長和所長還在左博文的小樓前固執地等著。他們一看見李文軍就緊張。

「李文軍同志,你又來了。」

「沒有用的,左教授誰也不見,別白費勁了。」

「他已經幾天沒出來了。」

李文軍點頭笑著就算是回應了。

他走到門前,還沒敲門,左博文立刻從里面把門打開了,還客客氣氣地說︰「請進。」

那些廠長和所長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不會把!不會吧?

李文軍才來第二次,左博文就主動請他進去了。

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知道的事嗎?

李文軍就在眾人的注視下進去了。

陶光明快笑死了,李文軍這個混蛋,真是一天變著法兒抽人的臉。

這些人一個個伸著脖子瞪著眼,跟要打架的大白鵝一樣,太好笑了——

李文軍把鑰匙遞給左博文,左博文看也不看就放在茶幾上,然後遞給李文軍一份資料。

陶光明伸頭去一看,是一份簽好的協議。

左博文說︰「我把這份協議發回漂亮國給我的律師看了看,所以耽誤了點時間。」

陶光明都暗暗松了一口氣。

「好。」李文軍接過協議,拿出一個存折,「這是今年的十萬科研資金。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存十萬上去。」

陶光明又盯著那個存折︰十萬,說給就給

左博文接過,仔仔細細看了一眼數字,放下了。

李文軍說︰「我把這個協議給院長看過,他的意思是搞一個簽約儀式。畢竟是大學里也是國內,第一個產學研一體的項目。他想要造點聲勢。」

左博文哼了一聲︰「他是想要政績吧,想往自己臉上貼金吧。簽都簽完了,還搞什麼儀式。」

李文軍笑了笑︰「你就不想把門口那群蒼蠅趕走嗎?」

左博文沒吭聲了。

李文軍又說︰「再說,就算有錢,不也要有地方有人才能建實驗室嗎?這些都要院里提供,跟院里搞好關系,以後好伸手」

陶光明饒有興致地旁觀李文軍勸左博文。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沒想到有一天,他能見到李文軍勸別人來俯就權勢,委曲求全。

而且面前這種畫面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怪異︰一個二十歲年輕人勸一個五十歲老頭世故一點

左博文哼了一聲︰「行吧,他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配合。」他也知道漂亮國能容忍各種有個性的人,只要有能力。在國內有點不一樣。

李文軍立刻給院長打電話了。

院長很高興,說明天上午就安排簽約儀式,下午就能把實驗室準備好。

左博文臉色才稍微好一點。

李文軍掛了電話,對他笑了笑︰「這就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有付出才有回報。」——

李文軍出去的時候,廠長他們又圍上來了︰「咋樣?左教授怎麼說。」

李文軍說︰「各位請回吧,我跟左教授已經達成了合作協議。未來十年,左教授都只會跟我合作。」

其他廠長一听,面如死灰。

有人破口大罵︰「李文軍,你還給不給我們活路?」

「為什麼你什麼都要搞壟斷?!」

有人在哀求︰「文軍同志,跟我們合作吧,貴廠也沒有生產條件。」

還有人不肯相信︰「騙人的吧。大家不要相信他。他只是想把我們支走。」

李文軍和陶光明上了車走了。

走出好遠,陶光明才說︰「有時候我覺得你真的挺狠的。一點活路都不給同行。」

李文軍淡淡地說︰「商場上不就是你死我活嗎?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有時候商機風口稍瞬即逝,只能拼命抓住,顧不上別人了。」

陶光明也不知道說什麼了。畢竟他很清楚李文軍這幾年多少次都是命懸一線,要不是李文軍每次都技高一籌,這會兒早就被吃的一點骨頭都不剩了。

好比這個熱鍍鋅技術,李文軍要是不能自己掌握,以後就只能跟別人買材料。那時就會像被人扼住喉嚨,任人宰割——

機械學院搞了個盛大的簽約儀式。

雖然院長是為了政績,但也是一片好意,為李文軍打廣告,做宣傳,讓所有人知道李文軍即將掌握世界領先的金屬處理工藝。

李文軍自然知道,所以樂得配合他。

左博文這個人有個優點,一旦答應了,就一定會好好做。今天簽約儀式,他還特地穿上了他唯一一件昂貴的衣服︰定制的西裝。

李文軍和左博文在一片鑼鼓喧天,彩旗飄飄中,裝模作樣簽字,然後溫和笑著握手對著記者的鏡頭,讓他們拍個夠。

然後協會會長、院長、校長,各種領導過來站在他們中間合影。

陶光明在一旁看著咂嘴感嘆︰原來什麼簽約儀式是這個意思。工作都是提前做好了,簽約儀式只是擺姿勢拍照而已——

報紙上把這個消息一登,之前還抱著僥幸的人現在徹底死了心。

李文軍桌上的對外電話每天不停地響,大家都想合作。李文軍讓趙林統一回復︰等我們做好了,歡迎各位前來采購。

其實也有人不太看好,說之前也請了好多專家想要搞這個熱鍍鋅工藝都沒有搞成。李文軍又沒有三頭六臂,只不過是因為造不出汽車,所以病急亂投醫,以為抓住左博文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八月中全國修大動脈合攏,源源不斷地把南來北往的車往李文軍修的路上送。

這條路的路橋費收入一天比一天多,不到一個月,最多的一天收了一萬多塊,平均一天也有六千多塊。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除去運營和維護成本,李文軍兩年之內可以收回成本,算算收回成本後,距離十年協議尚有七年。這七年就都是盈利。

真正躺著收錢。

陶家季家和孔家本來只對這條路並入大動脈抱了一成的希望,其他九成完全是押寶在李文軍身上。

結果還押對了。

現在只恨佔的比例太小,大頭的利潤都「嘩嘩」流到李文軍那邊去了。

後悔也是無用的,畢竟主動權一直都在李文軍手里,他們沒得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