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 呂氏教子

呂氏來偏殿時,朱允炆正在摔東西,就因為他比朱雄英小了三歲,從皇帝、太子到朝中的臣工,都用「有色眼鏡」來衡量他們。大哥做什麼都對,他做什麼都不對。這不公平!

是的,打朱允炆懂事起,就覺得痛恨這種不公。朱雄英就像是壓在他肩頭的一座大山,一壓就是這麼多年,壓的他,氣都要喘不過來了。

「干什麼?你父王說了你幾句,你就瘋了!」

恨鐵不成鋼的呂氏,上去就賞了朱允炆一個響亮的耳光。

「本宮明白的告訴你,就在剛剛,你父王說了。如果你再沉淪下去,就把你趕到封地,再不許回京!」

這是個很嚴厲的懲罰,離開了京師去就藩,就等于掐斷了朱允炆最後的路。哪怕,將來有一天,太子、太孫先後都崩逝,繼位的也不會遠在封地的他。

太子這話,無疑是最後通牒!听到這話的朱允炆,像是抽掉了 梁骨,眼神空洞的跪在地上,臉上盡是茫然之色。

看到兒子這樣,呂氏也跟著嘆了一口氣。朱允炆做的再不好,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是她全部的指望,呂氏怎麼可能不心疼。

可她必須得讓兒子清楚的認識到,他與朱雄英之間的差距。不知道臥薪嘗膽,這個距離就會越來越大,永遠沒有贏的可能。

拿西征之役來說,捷報傳回應天後,她特意問過李景隆,太孫帶兵方面的能力。李景隆曾隨中山王及其父,屢出戰陣,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但李景隆的回答,卻讓她彷佛置身于冰窖中,從來到外,涼個透。也不得不感嘆,常氏雖然死的早,但卻是一等一的有福之人。

李景隆是這麼多說的︰首先,他早年隨中山王及其父北征,與軍中大小將校皆熟。在太孫這個年紀,很多人還名不經傳,或者在軍中當個小將。

這種指揮十數萬大軍作戰的差事,根本不可能輪到他們,哪怕是他和徐允恭這種將門虎子。這是太孫在出身上的優勢,也是聖卷屬意的必然結果。

其次,關西之戰,是一種很難打的仗!兵力、軍資糧秣、火器火槍不足;絕對優勢兵力的敵人大兵壓境;還要去拯救關西的宋、劉、濮三部。

當初,選耿炳文為副帥,大伙都以為太孫是看上了打防御戰的能力,想著壯士斷腕。利用兩陝的軍隊在嘉峪關外,稍作姿態後,便會立即轉防御。

可現在看來,選太孫要耿炳文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多事,不會妨礙他,實行這麼冒險的作戰計劃。

西安行營上報作戰計劃的時候,從皇帝在兵部、上十二衛的將軍們,沒一個看好他的。都覺得太孫莽撞了,等待他的就是兵敗被圍,或軍破身死。

李景隆不得不佩服太孫的魄力,在兵力處于弱勢的情況下,主動親提三萬騎兵,奔襲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取重鎮安定,一舉扭轉戰場的走向。

隨後,血戰獨狼山,鏖戰扎失牙蘭,驅敵敗走漠口,打的更是可圈可點,將人心、敵情我情都算計到了骨子里。

據探子傳回來的訊息,抵達藩昌海的東察哈台聯軍各部,不足八千,其余盡歿于滾滾黃沙之中。

這份戰績,這份對戰場把握的能力,別說李景隆了,就是他爹李文忠復生,也不一定能干的比他還漂亮。

引用兵部一些閣員的話,太孫身俱陛下、開平王血脈,運籌帷幄,驍勇絕倫,是天生的。是的,除了這麼想,李景隆也不知道該怎麼如給給朱雄英下定義。

說句不好听的,宗室之中,最能打的當屬晉、燕、齊及被圈的秦四王。李景隆大膽推斷,再給太孫幾年時間,他們四個捆在一起,也未必能打的過他一個。

所以,在帶兵上,跟太孫較勁,無疑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不,不!我也要軍功,就像皇祖一般!」,朱允炆不覺得他大哥有多了不起,固執的認為,他缺少的就是機會。

可呂氏不得不坦言相告,朱允炆與他祖、父、兄之間的差距。皇帝殘忍、但明辨是非,太子仁厚,卻不優柔寡斷,而朱雄英兩者兼備,繼承了二人全部的優點。

擺在朱允炆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孝!在這個孝大于天的時代,王法也要給孝讓路,既然爭不過太孫,那就只能在孝之一道上作文章。

要是一味的硬踫硬,惡了皇帝、太子,失去了他們的庇護,太孫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松拿下朱允炆。別不信,當年秦王也不信,結果現在還圈在應天的王府中呢!

「兒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孫的每一仗,都是用他的命去換。」

「可這世上哪有常勝不敗的將軍,他只要輸一次,你的機會就來了。」

「所以,對你來說,保重自身,在祖、父膝下當個孝心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呂氏嫁到皇宮這麼多年,她太清楚這里面的道道兒。朱允炆只要把握住孝,不僅能收獲皇帝、太子的青睞,更能在滿朝文武面前,應得比太孫更多的贊譽。

天子,什麼是天子,人人擁戴的才是天子。像朱雄英這麼能作的,很難保證將來不會走煬帝的老路。到那時候,天下臣民才會看到仁孝的朱允炆,才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

所以,耐心對朱允炆,太重要了。呂氏堅信,只要他們的父王,能當二十年皇帝,局勢一定會發生逆轉,強勢的太孫必定與太子因為權力矛盾重重。

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朱標是一定能干出易儲之事的。

像斗敗公雞一般的朱允炆,垂頭喪氣,完全打不起一點精神。母親的話,讓他切實的感受到,他與朱雄英之間的差距太了。不管服與不服,事實就是如此。

而要想搬回這一局,除了臥薪嘗膽,似乎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坦然接受朱雄英比他強,讓自尊心極強的朱允炆,感到莫名的恥辱。

捶了幾下地磚,朱允炆不甘道︰「母妃,兒臣該怎麼做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