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8章 網文搞文藝復興效果顯著

結果一年之後他再次來大明,想用寶鈔買絲綢回去。那時候寶鈔已經貶值,那商人虧了一大筆錢。這也導致後來的海外行商,都只接受金銀交易。

「想要通過印錢的方式賺取海外商人的錢,就必須先保證洪武寶鈔的信力足夠大。而洪武寶鈔的信力,來源于朝廷庫存金銀銅的多少。」沉萬三道。

「看吧,列位此前還瞧不起沉萬三。」朱元章此時已經對沉萬三十分的欣賞了,「如果不是他告訴我們這些道理,你們連洪武寶鈔都穩不住。」

「不要說賺取海外的錢了,就連在大明內部流通都不穩。」雙眼放光,「到時候如果能通過印錢的方式賺錢,豈不是空手套白狼嗎?」

看來,得加緊從海外諸國,多運點金銀回來。

到時候世界都認可了洪武寶鈔,那麼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了。

群臣聞言,對沉萬三的輕視,這才減輕了一些。

不過還是很瞧不起他,畢竟在這群人心目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算沉萬三再能撈錢又怎麼樣,還不是滿身銅臭味?

奸商就是奸商,上不了台面,與這種人同朝為官真是讀書人的恥辱!

而沉萬三則是十分興奮,皇帝今天讓他在群臣面前,大大的出了一把風頭。他以前想要證明自己價值的念頭,終于得以實現。

就算被那些讀書人瞧不起又怎樣,他反正是為朝廷建功了。

「此前,咱已經給列位看了世界地圖,讓列位知道了世界之大。」朱元章又道,「國內的銅鐵金銀嚴重不足,為此咱決定派出一些船隊,到海外看看哪里有銅礦,金礦,銀礦。」

「然後都運回來,銅鐵用來鑄造火器,金銀用來穩固寶鈔。」

「皇上此舉甚善!」人群說道。

此前大明派兵佔領了高麗,已經讓群臣嘗到了甜頭。因此他們這次,對皇帝想要在海外探尋金礦銀礦的舉動,便不再怎麼阻攔了。

也沒有人再諫言說,華夏需要講仁義,講仁慈,不能掠奪別人的東西。

大明的文藝復興已經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一段時間,儒家思想逐漸被澹化。《斗破蒼穹》等網文的火爆全國,讓群臣和百姓在不知不覺間,更加注重個人。

他們的思想,已經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網文都是以主角為中心,一切都是為了主角服務。講的都是個人的愛恨情仇,里面沒有任何忠君愛國。

華夏百姓的思想被仁、義、禮、忠君,禁錮了數千年,只有這些通篇都是講主角的網文,才能打破。《斗破蒼穹》里面的愛恨情仇更加強烈,它是一劑 藥。

思想不知不覺被改變了,群臣便不再反對朝廷的決策,文藝復興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要是換做以前,絕對會有大批人站出來反對。

文藝復興的作用不算是很大,而是非常大!

……

「若是此次能在海外探得大片金礦銀礦銅礦鐵礦,加之來年高麗的稻米又大熟,咱決定增加各部官員的俸祿。」朱元章道。

用的還是遠征高麗的老套路,打贏了就給所有人發錢。

「此前各部官員的俸祿,一品為九百石,從一品為七百五十石……」朱元章道,「來年可增加至一品三千石,從一品兩千石……」

直接給他們工資翻了兩倍!

朱元章時期給官員的工資低,並不是因為他喜歡虐待當官的,實在是因為朝廷沒錢。而他又不忍心盤剝百姓,只能讓當官的日子過緊巴一點。

而如今他用了秦宇的策略,為朝廷賺取了大量庫銀,朝廷已經不是那麼窮了。再加上西南發展的非常好,不需要朝廷撥款搞建設。

如果來年高麗的大米熟了,可以運轉至中原,朝廷不缺糧食就會不缺錢。再加上從海外探到金礦的話,他就準備給文武百官們增加俸祿。

一來可以讓文武百官們生活好一點,二來可以讓朝廷上下萬眾一心。

「謝皇上!」劉伯溫等人聞言大喜。

從今以後,他們用不著再靠家鄉的祖產過日子了。

以前就是因為朝廷給的俸祿太低,導致劉伯溫一家是入不敷出,到了年底連飯都吃不起,最後不得不讓家鄉的族人接濟他,甚至還到街上去賣字畫賺錢買米。

當京師大官還要靠家里人救濟,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朱元章因為之前是農民,小農思想讓他覺得,自己給官員的俸祿完全夠他們吃穿,甚至還有盈余。殊不知在朝為官的吃穿用度只是小開銷,應酬才是花錢的大頭。

比如說某個官員要過壽,朝廷給他們的俸祿連送一次禮都不夠。

朱元章也並非不知道這一點,他只是想讓全體官員都當兩袖清風的清官,只知道一心一意給人民當公僕。他以前當農民的時候,理想中的官就是這樣的。

他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朝廷上下不可能個個都是于謙,個個都是海瑞。

一群清廉文官笑逐顏開,而李善長等人雖然表面上感謝,內心卻是著實有點瞧不上皇帝給他們加的那點俸祿。要是他們只是靠俸祿為生的話,恐怕早就餓死了。

不過他們還是比較樂意見到皇帝到海外探尋金礦的,一旦探到了,他們也會得到好處。

增加俸祿只是明面上,他們這些掌權的大員,暗地里獲益的途徑很多。比如說他們可以奏請皇上,讓他們的人去那邊開采金礦。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麼列位臣工,誰能為咱推薦一位出海人員。」朱元章道。

群臣靜默,按條件來看,沉萬三無疑是最佳人選,但是他要主事商部,恐怕分不開身。而這種熟悉海外的人,他們基本上很少接觸到。

「臣可為皇上推薦一人。」沉萬三道,「此人名叫馬哈只,此人曾到過大食的聖城,可擔當此任。」

「好,就用他。」朱元章道,「除了出海的隨從人員之外,還要帶上一隊精銳軍士,以保證船員的安全。出海的海船要大,不能辱了我大明國威。」

「精銳的軍士要多,且全部裝備火銃,要讓海外小國看到我大明天朝上國的實力。讓他們不至于敢像倭寇那樣,對我大明東南年年襲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