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3章 彌生物語

文華殿,文淵閣(大明也有)。

數十個木架上面,堆滿了各色各樣的古書,那是整個國家的藏書。很多都是擁有幾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書,甚至還有很多是竹簡。

眼前的這些,還只所有藏書中極小的一部分。

書籍,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

歷代王朝,都比較重視對書籍的收集,和保護。

每一個新王朝建立後,都會立刻建立龐大的藏書館。對于王朝而言,疆土是外情,文化才是底蘊。書籍代表一個王朝的文明,和民族文明。

還有一些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會專門找一批翰林學士,編修大型百科全。不但要有國家藏書,還要把所有民間藏書,分類匯總。

比如《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

哪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匯總了此類書籍,就會對中華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讓文化能夠完好的傳承後世。

所以編書,是皇帝最重要的文治功績。

不過一些異族皇帝,為了讓文化對自己的統治有利,會刪減不少不利于他們的藏書,對千百年來的文化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現在我大明已經富強起來,朝廷也有余力編修一套百科全書了。」羅貫中心中想道,「我是不是該建議皇上,編修一套《華夏大典》出來,以流傳後世?」

「這套書籍,要兼容並包,不能刪減任何東西。」

「皇上在那位秦先生的影響下,已經有這樣的廣闊胸懷了。」

「所以,現在是編修大典的最好年代。」

「秦先生對大明的影響,不僅僅是給皇帝提出了幾條,能讓大明繁榮昌盛的治國之策而已。更重要的是,他讓皇上的眼界,胸懷,都變得空前遠大和空前開闊起來。」

「師者,僅僅是教人書本上的學問,是最低級的。」

「真正的好老師,是改變學生的眼光,胸懷,和品質。」

「這才叫做為人師表,也是最重要的,很顯然那位先生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在無形中改變了皇上。」

「如果不是他改變了皇上,我羅貫中是絕對不會上這樣的奏折的。」

「以前的皇上,放牛娃出生。雖然也很勤奮好學,但沒有這樣的胸襟。而且沒有秦先生,朝廷也沒有余力,編修這麼一套大典。」

羅貫中眼前,是書籍的海洋,也是華夏文明的海洋。

這些古書當中,經史子集,三教九流的都有,還有很多關于番邦異國的記錄。

他重點查閱徐福東渡的那段歷史來。

查到史料上的確記載了,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到倭國的事情。不過每一個的童男童女的姓名根本就沒有記錄,也不可能有記錄。

後來又查閱了倭國的圖志,逐步了解了倭國‘諸國’盤踞的範圍,和幾個比較著名的姓氏。

「既然要寫‘戰國’,那就必須要有很多諸侯勢力。」

「名字就讓秦先生提供,」他心中想道,「至于當中發生的歷史,就要靠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了。」

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我不是有寫《三國演義》的經驗嗎?我可以把很多三國人物的形象,套用到了里面去。讓倭國的歷史里,出現‘倭國的曹操’‘倭國的關羽’‘倭國的趙雲’‘倭國的張飛’……這樣寫起來很輕松,絕對能在一個月時間寫完第一部。」

「起什麼書名呢?」

「《彌生物語》?《戰國之刃》?《彌生戰紀》?《雪國》?《徐福東渡演義》?」

羅貫中是個優秀的小說家,思維活躍,文采出眾,思想天馬行空。

很快,他腦海中就有了整部書的大致脈絡。

甚至連前幾章的細綱都想好了,一個個故事,紛紛在他腦海中涌現。

「第一章就這麼寫︰‘徐福東渡遇海怪,扶桑神樹現神光’,大概內容是,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在海上遇到了一頭龐大的海怪,然後發現了前方出現了一棵神樹,發出萬道金光,趕走了海怪。于是徐福便帶著這些的童男童女,登陸了倭國土地。」

「之後就寫徐福率領船隊登陸之後,發現當地人都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于是徐福就教他們耕種技術,教他們文字和醫術,拯救了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

「再後來,他們建立了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度,大家都尊奉徐福為第一任神武天皇。而原來的邪馬台的統治者,是一個女王,她嫁給了徐福。」

「所以現在的倭國人,既有炎黃血脈,也有當地原始人血脈。」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徐福死後,原本富強的國度割裂成無數個小國,開啟了彌生時代的戰國。而那三千童男童女,有的成了首領,有的成了著名戰將,或者謀士。」

「其中三個國家最為強大,他們的首領也最為著名,就是倭國的曹操,倭國的劉備,倭國的孫權。三位首領分別是天照,月讀,須左三位倭國神靈轉世。」

「除此之外還有倭國的關羽,張飛,趙雲,許褚,張遼,諸葛亮,周瑜,司馬懿……」

「而這些著名人物,都留下了後人,就是倭國現在那些姓氏的先祖。」

「其中‘倭國曹操’的姓氏,就用‘倉井’。倭國劉備的姓氏,就用‘山上’,倭國孫權的姓氏就‘大橋’。這三個都是大姓。至于承認徐福是祖宗的那幾個姓氏,就讓他們用原來的徐姓。倭國現在的將軍足利義滿的祖宗,就給他安排一個三姓家奴的角色。」

羅貫中是越想越興奮,恨不得馬上就動筆開寫。

「與在朝堂上的勾心斗角相比,我好像更適合寫小說一些。」他心中想道。

羅貫中在張士誠那里的時候,有一腔當官拯救天下的熱血雄心,後來因為張士誠不用他的計策,便心灰意冷,和施耐庵一起離開了張士誠,開始寫起了小說。

之後被朱皇帝重用,讓他再次當官,算是彌補了年輕時的遺憾。

但是真正當了朝廷大員之後他發現,原來自己的天賦、和真正的愛好在寫小說上面,並不在治理朝政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