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1章 兒臣只想盡快復課

雖然他是自己的兒子,但也必須得出城迎接。

開玩笑,朱棣這次的戰功,可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征服倭國。

不但是大明王朝的榮耀,更是整個漢家的驕傲。

幾千年來第一次成功。

當年徐達北伐勝利歸來,朱元章是出城三十里迎接。

朱棣征服了倭國,雖然比不徐達上北伐的功勞。

但在城門口迎接,也不算過分。

「燕王真是少年英才啊!」

「燕王殿下有皇上當年指揮作戰時的英武雄風,打起仗來對軍隊如臂使指。」

「燕王殿下就像唐朝的戰神李靖一樣,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雖然雙方在倭國戰場上,沒有發生過什麼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每一次都是大明打勝仗。想打一次勝仗容易,難就難在一直打勝仗。在他國土地上讓倭國軍士一場未勝,即使我們的火器比他們先進,也是很難做到的。」

「而且利用小說家羅貫中院長的《彌生戰國志》征服倭國,也是歷史上第一陽謀。一部‘歷史書’就瓦解了倭國這個民族的凝聚力,讓他們幾百個藩主成為了一盤散沙。」

「羅院長厲害!」

「稷下學宮牛叉!」

「稷下學宮的羅院長厲害是厲害,但換做其他任何一位將領領軍,還真想不出這種逆天的策略來,所以燕王殿下是文武皆備。」

「這次殿下和胡惟庸遠征倭國,共歷時數月,卻沒有耗費大明多少財力,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金行行長呂昶感嘆起來道,「歷代王朝對外征戰,無一例外不是勞民傷財,掏光國庫。而殿下不但沒有掏光國庫,反而給國庫增加了不少真金白銀儲備。」

歷代王朝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反對皇帝打仗呢?

是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根深蒂固?

不是。

是那些封建貴族怕花錢。

什麼仁義道德,禮義廉恥,說到底都是他們標榜出來,要求世人的。

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仁義道德只是個口號。

他們就是怕打仗花錢。

而打仗花的錢,肯定不會花皇帝內庫的,而是動用國庫。國庫空虛,皇帝肯定就會想辦法讓那些封建貴族出血,損害他們的利益。

也就是說打仗打贏了,封建貴族沒有好處。

打輸了他們要出血。

所以歷代王朝,反對王朝對外征戰的人,才會那麼的多。

別以為那些封建貴族,不知道朝廷對外征戰打贏了之後,是利國利民的。他們甚至比普通人知道的還要清楚打贏了之後的好處,他們只是因為利益,不願意這麼做。

朝堂上知道如何才能利國利民的,把政策好壞看的清清楚楚的人也很多。

明眼人比比皆是。

但他們就是不說,不做。

他們不是蠢,而是壞。

大部分人是壞,剩下一部分是明哲保身。

百姓過的再水深火熱和他們又有什麼關系呢?反正他們又不是百姓,他們又不水深火熱。就算朝廷亡了,他們也能為自己找到退路。

真正為百姓計,為朝廷計的人,好像還真沒有。

他們都不是二十幾歲,身懷家國天下的年輕人了。

一個個老謀深算得很呢。

「我中原王朝第一次征服倭國,就獲得了全功,燕王殿下的此番功績,可昭日月!」

「倭國成為我大明的另外一個行省,指日可待。」

「燕王殿下會因此名垂青史!」

「躋身稷下學宮,兵學院的十大戰神,綽綽有余。」

「听說倭國現在已經改名扶桑神國了,其女王叫做徐千代。長的國色天香,風華絕世。」

「如果能讓扶桑神國女王,做皇上的一個妃子,豈不是更加利于大明管理倭國,更能讓倭國臣服與我們?」一名大臣突發奇想,說道。

「不可。」旁邊一位大臣聞言,道,「如果皇上這麼做了,就有欺壓他們的嫌疑。現在扶桑神國初定,欺壓他們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

「我听說扶桑神國女王,是秦先生的!」又一位大臣說道。

「哦,哦……」群臣聞言紛紛點頭,表示這就可以理解了。

扶桑神國女王將來嫁給秦宇,的確比嫁給皇上合適很多,沒有任何欺壓的嫌疑。

「只是那扶桑神國女王何德何能,能夠嫁給我華夏,稷下學宮的院長大人?」群臣聞言,心中都有點不服氣,「簡直是太高攀了。」

「她只不過是一番邦小地方的女王而已,而且將來還會成為大明的一個行省,也就是說她的地位不夠。」

在場很多大員,都想高攀秦宇這個稷下學宮的院長的親事,他們也有女兒,沒有女兒的也有年輕貌美的佷女,但他們是提都不敢提。

就怕有人嘲笑他們自不量力。

他們是連秦宇的面都見不到。

人群心中都很清楚,就連皇上,都想把華夏第一任女狀元,寧國公主朱英嬈許配給秦宇。但是秦宇壓根兒就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只是把寧國公主當成了學生。

大明公主都辦不到的事情,讓扶桑神國女王捷足先登?肥水流外人田了。

秦宇,這個稷下學宮院長的地位太高了,

在億萬百姓心中的地位太高了,

人群都覺得,讓他將來娶扶桑神國的女王,華夏方面吃虧。

「燕王殿下馬上就到!」一飛騎急速奔來,騎手飛身下馬,向皇帝皇後稟報道。

沒多久,朱棣帶著十幾米隨從,出現在人群視野里,一里之外便下馬開始步行,以示對皇帝的尊重。

「兒臣,參見父皇、母後!」來到龍輦之前,朱棣意氣風發,跪下參見道。

「棣兒快平身!」朱元章樂呵呵的道,「你這次遠征倭國,幾乎是全勝而歸,果然不愧是我朱元章的兒子,沒有辱沒咱的威風。」

「棣兒,你為大明建立如此功勛,你想要什麼賞賜,盡管說。」

「稟父皇,兒臣不想要什麼賞賜。」朱棣道,「兒臣只想盡快回到先生身邊,把以前耽擱的課程給補上來。先生教的那些物理、化學的神仙學問,耽擱太多了,才是兒臣最大的損失啊。」

「也不知道,他們的課,已經上到哪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