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工具

自模具成形之後!夏清嚴一口氣接著繼續接下了的冶煉。

夏清嚴之前燒制坩堝模具的閑時,已經把所有要用的物料全部準備好了。左側的石台里面全是他掏的石洞,里面裝的都是已經研磨好的物料。

三排的二十公分石洞上口平面還刻著各種物料的名稱。

粘土粉末,花崗岩粉,石墨粉,石灰,堿石粉,河蚌殼粉末,以及一些銅粉!剩下的就是夏清嚴仔細用磁石篩過的河沙,足有五個石洞。

有上百斤左右!

等一切準備好了之後,升起火爐架起起坩堝,接上風箱。

開始燒紅石墨坩堝,夏清嚴開始調配燒制玻璃的原料比例。先是粗寫一份大致原料比例!

夏清嚴一點點的用砣秤稱量出來,不是太準確。

沒關系,他就沒打算一次成功。

玻璃是一定能燒制出來的,但是能用上的就不好說了。極致的水晶透明玻璃不是那麼好弄的。

他這個算是土法,是在踫運氣而已。

是的!夏清嚴折騰了幾個月之久,還只是抱著踫運氣的心態。

但幾率還是很大的!

心態放松,夏清嚴把調配好的原料倒進通紅的坩堝里面,蓋上兩張蓋子後。便安心等待!

測試比例的實驗很無聊,一次燒制需要兩個時辰之久。

中午時分,第一次起鍋的時間到了。

夏清嚴大開爐蓋,用鐵鉗夾起坩堝罐。往里一瞅,原料已經燒至紅色熔岩了。夏清嚴提起坩堝往三件擺好的模具里面傾倒溶液!

很順利。

剩下的溶液夏清嚴直接倒進一處石制水槽里,這也是夏清嚴踫運氣的手段。

把坩堝放進爐子!

夏清嚴便用一只鐵棒開始碾壓三件模具里的玻璃溶液,擠出氣泡。直至紅色溶液逐漸發白,夏清嚴才夾起模具往水槽里降溫。

水槽里的水也是流動活水,夏清嚴不會讓水輪車浪費的。

直至水霧消散,夏清嚴撈起模具。

摳出里面的玻璃,拿到雨棚外面。朝著陽光一照,透亮玻璃里面摻雜著不少氣泡裂紋!

不算失望,成品還算不錯!若只是制造工藝品,這種程度已經可以了。

充足的準備,果然沒有白費。至少這塊玻璃是透明純亮的,沒有顏色在里邊。

接下來的就是,繼續調整比例和操作手法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夏清嚴便耗在這間冶煉室里!不斷的調整河沙,花崗岩,石堿,蚌殼粉,草木灰的比例。

換著花樣攪拌,碾壓,水冷!

掛在石室內的文書已經記滿了實驗數據。在燒制的十天內,夏清嚴已經得到十幾塊三種形制的鏡片。

都還算不錯。最大的運氣便是傾倒在水槽里的剩料,給了夏清嚴很大的驚喜。

雖然形制不是很規整,但其中有好些大塊玻璃里面有幾處極品透亮的區域。只要打磨出來,那比夏清嚴用模具制造的要好的多!

自然形成,果然有其奇妙之處啊。

在這種環境下,極致的產品,量產是不用想了。

之後夏清嚴也沒有停下,花了五天時間實驗了各自添加物。

得到各色成品玻璃!

帶顏色的都是加了各種金屬粉的。

玩了一下好奇心,夏清嚴便開始收拾整個冶煉作坊。

從開工已始,已經過去六個月了。

夏清嚴把所有值得一用的各式玻璃收集好,剩下的殘次品歸攏放進一處石洞中。

撤下火爐,卸下水輪動力!

收拾好一切,剩下的就要到院里進行了。

夏清嚴沒有立即開始切割打磨,而是好好的收拾了一遍庭院。而後跑到水潭里泡了個涼水澡!

然後穿上一襲青紗,搬一張長桌放在院子里,然後鋪上一張規整牛皮。

把所有的成品放在上面。

然後把所有鏡片按優劣一一排好,開始進行一次粗略切割打磨!

這次他用是從西安城買來的磨石和鋼銼,雖然夏清嚴手里的墨玉飛劍也能進行切割。但他希望之後的手工是能讓人重復實現的工藝!

是的!

他打算把這次工程全部記錄下來,讓人可以接著研究下去。

粗略打磨完之後,夏清嚴開始了木工手活。

先是把從外面買回來的三種帝國通用不一的木尺。

營造尺,量地尺,裁衣尺,據夏清嚴所知這量地尺最是接近後世長度尺,且三把尺子基本相差一公分。

夏清嚴動手削了一把大致半米長油松平尺,然後把四把尺子依次排放桌面。

一點點的取出新尺上刻度,有了三把尺子的參照,只要定下二十公分長度的位置。便只需用棉線分幾次取半,就能得到標準的五公分長刻度了!

接下來就更簡單了,找根金屬絲折成五等份!留下刻印,在平整展開。

尺上的公分(厘米)刻度就有了,接下來的毫米刻度。夏清嚴只能以自己的估算感知一點點的刻出厘米之間的十等份!

切下那處厘米刻度的樣板之後,剩下的就好解決了。

如今這個時代有毫米級的量具,足夠了。

花了一個時辰,夏清嚴坐在書桌上凋琢了一把二十厘米的長尺和一把三十厘米的直角尺!

且上面的刻度都是陽刻模板。

做完之後,夕陽已經落下。

把東西收回後廳,夏清嚴湖弄了一下五髒便回到廳里就這燭光凋琢下一把利器了。那就是雙腳圓規,這玩意兩只針腳倒是簡單。

就是雙腳的結合部,夏清嚴花了不少時間。主要是部件有點精密!

不過還好,一個半時辰便全部解決了。

夏清嚴來到院子里透了口氣,松弛了一下心情道︰「明天只需把這三樣的東西,用金水鑄造出來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一點木工活了。

哎!少了丫頭和小狸子,這日子還真是無聊啊。」

想到這里夏清嚴有些郁郁煩悶的不想回房睡覺。抬頭看了看夜空,今晚月色倒是明亮!夏清嚴起了興致,上了庭院上方的懸空木台。

一套混元掌打完夏清嚴郁氣漸消,盤膝坐下後。隨著星光漸隱,夏清嚴沉入了深度冥想之中!

清冷月輝灑下,露珠點點凝結。

這一夜便在清輝露水中過去了!

這一夜的冥想效果很好,把夏清嚴這幾個月的浮躁都散去了。

心情大好的夏清嚴,花了一早上的時間。

塑模,開爐,化金,澆築,開模,冷卻,一套成熟動作下來,幾樣成品極其完美!

回到院內的夏清嚴躺在高台上,悠閑的打磨凋刻這一系列的事物。

金尺,圓規,刻刀,和打磨十幾塊鏡片中那塊最大,將近十公分的透鏡。

還有望遠鏡的鏡筒!

隨著七天的金石,木屑的飛揚,所有零部件都凋琢完成。

在一日滿天星斗的夜里,夏清嚴坐在庭院懸空台上開始組裝歷史上第一台深空望遠鏡。

他先是把三角支架搭了起來,然後把主筒嵌入支架上頭的底盤上,用手嘗試前後上下左右移動抬起放下。

底盤上的青銅齒輪,卡卡響動!

夏清嚴听著這悅耳的聲音,覺得自己手工還不錯。

阻尼很好!

然後便是主筒構造了,這個很簡單。

一根油松木凋琢出來的空心圓管,頭尾紋刻一段三厘米的螺紋。這是為物鏡和子筒組裝用的!

夏清嚴為了不麻煩,就直接把物鏡和目鏡做成鏡筒,可以直接方便組裝的零件!

這不光是之後的調試打磨和換新鏡片都不用重新制造不同尺寸的筒身了。

然後夏清嚴拿起子筒和一個倒扣式的環蓋,環蓋外端內側瓖了四顆銅珠,內端也是和主筒一樣的螺紋。

子筒目鏡的另一端有一道比環蓋出口略大的檔環,筒身修了四條圓弧凹槽,後面還是螺紋。

夏清嚴把子筒目鏡一頭順著環蓋中央的孔洞,筒身四條凹槽對準四個銅珠按了進去。

很輕松,但也不至于滑動。

環蓋壓到子筒的擋環後,夏清嚴拿起兩者組合件和主筒尾端的螺紋,旋轉擰緊!

是的!

整個主筒,子筒,鏡筒都是螺紋結合的,兩個筒身的伸縮調距也是又子筒上面的凹槽和主筒結合的環蓋來進行!

夏清嚴試了試子筒的伸縮感覺,還不錯。

按下環蓋截面上的銅片,定住子筒上的刻紋!

是的!

夏清嚴在子筒上面刻了一條尺度深紋,是毫米級的。

其作用便是方便記錄調距和固定雙筒!

按上前後鏡筒後,夏清嚴把望遠鏡對準天是天上的滿月。

然後拿起一把小椅坐下,心情有些激動著湊了上去,單眼貼上了那小小的目鏡!

嗯!

眼前呈現的是一片白芒,夏清嚴撥開調距銅片。

一點點的對焦,視線內的圓月逐漸清晰。

隨著反復對焦,那顆布滿岩石坑的灰白月面慢慢的呈現在夏清嚴的眼前。看了一會夏清嚴便對那些岩石坑沒了興趣。

他想看看自己這架沒有數據支撐的視鏡和目境能聚焦到什麼程度,這也是他把整架望遠鏡做的如此之大的目的。

整個主筒和子筒拉伸到極限,能有一米多長。

雖然夏清嚴也知道大小不能決定精度大小,但至少能給他有大幅調試的余地。

主鏡是最大的那塊,直徑有十厘米。兩面雙凸,現在留的凸面高度有點大!攝入的光面也大。

目鏡則是一塊曲率較小的鏡片雙面凸鏡。

夏清嚴不時聚焦圓月表層微處,不時轉換目標火星,木星!

一次次的記錄方位,聚焦刻度。

待調制性能極限後,夏清嚴取下鏡筒鏡片,拿出測量工具一點點的修正鏡片的曲率!

這一夜夏清嚴反復的調整測試,默默的等待晨曦的到來。

嘉靖四十二年!

八月末北方的秦嶺深山里,這顆星球上的人開始第一次架起光學工具望向深空。

大陸島西岸的那位提出「日心說」的老哥已經被燒死近二十年了,至于後來者加利略還有幾年才出生。

等待晨曦的夏清嚴心里晃過點點心思。

現在西方正是文藝復興高潮階段!各式牛人陸續提出為現代科學奠基的基礎理論,巨輪已經起航了。

接下來的日子,自己也該把那些基礎啟蒙的東西弄出來了!

幸好「永樂大典」有足夠的素材,雖說自己沒有那些大老們的天才頭腦。但他可以在各式啟蒙書尾留下足夠本質的提問!

相信還是有天才人物冒出來給予探索回答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