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章 北地之行

早年間的契丹人也是游牧民族,但隨著得到燕雲十六州,大批漢人官員涌入朝堂,現在的大遼其實跟漢人的朝堂已經沒有了多少區別。尤其是與大周接壤的地帶,那區別更是不大,唯一的區別恐怕就是種族的不同。

在大遼,契丹人為第一等,至于漢人則是各個階層都有,最高的就是地方豪強,其次就是在朝為官,最下層就是百姓。漢人不叫漢人,而是叫漢兒,但老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錢花到位了,想要得到尊貴的待遇也不是問題。

兩國交界處,最受歡迎的永遠是商人,尤其是那些出手闊綽的商人。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打發小鬼很容易,只要肯花錢就行。祝彪明面上是前往遼地販賣布匹的一個商人,但實際上只要買通了守關的遼國將校,這些小官是不會去在意祝彪拿優質戰馬拉馬車這點小事的。國策離這些小官太遙遠,能揣進腰包的銀錢才是最實際的好處。

就是用這種法子,祝彪成功為李墨提供了一千多匹戰馬,更是在走私的過程中結交了一個同行,而這人也是李墨所知的梁山好漢之一,金毛犬段景柱。相比起初來乍到的祝彪,段景柱可算是走私界的老前輩,不過再老的前輩也抵不住李墨的招攬,為國家走私可比為個人走私要來得好听,而有了段景柱的引薦,李墨的商業情報網迅速在北地建立,為李墨收集著各處的情報。

眼下大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夏,以前要收拾西夏總是會有大遼跳出來攪局,可現在大遼後院起火,忙著對付崛起的女直人,也就顧不上去管被大周揍得哭爹喊娘的西夏人了。不趁這個機會徹底解決西夏,大周君臣都覺得對不起自己。

而西夏的確是個好同志,他不光是為大遼拉走了大周的仇恨,更是讓大周君臣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而無暇去盯著李墨,給了李墨輾轉騰挪的時間與空間。幾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可盯不住李墨。而李墨所做的事情都是可以兩說的,他是在發展自己的勢力,可也不可否認他所做的事情朝廷的確是在收益。

難割舍呀,移民海島緩解朝廷土地緊張,戰馬蓄養又解決了朝廷優良戰馬不多的現實問題。雖然現在西夏已經被逼到了牆角,只要順利日後大周也不需要發愁戰馬的蓄養問題,可李墨就搶先了這麼一步,朝廷就不好在這時開口阻止李墨的一片拳拳報國心。

當然李墨能像現在這樣做事不受掣肘,關鍵還是他自己知道分寸,不去觸犯朝廷的紅線。耽羅縣的官員任命就是朝廷對李墨的一次試探,李墨順利過關,沒讓朝廷覺得自己會成為朝廷日後的隱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