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9章 金門的擴張計劃

農歷四月初,金門城延平王宮正殿,鄭克塽撫著桌上的地圖閱覽著。

這座正殿既不宏大壯觀,亦不金碧輝煌,對于郡王而言可以說正合適,但馮、劉等人一直都有意擴建,但鄭克塽否決過後,這黨人便未再啟奏,似乎對這方面並不太過在乎。

在馮、劉等人真正關心的議題上,鄭克塽知道自己的反對是沒有用的,比如將楊朝棟家滿門抄斬,比如為了給漢民授田將番人耶藍、巫犁、掃宋三社逐出金門尹的管轄地界,又或是增設鎮南監察使一職,都是馮、劉二人反對了他的反對所強行執行的。

前些天,馮、劉等人又一次妄顧大王意見,召回鎮南監察使馮錫韓,任蔡添為新任監察使,日前已走馬上任。

從圭谷回來之後,鄭克塽早就料到馮、劉一派有意撤換監察使人選,他便早早提出要任用林佚,一名他認為機敏、忠誠、可用的好文官。

然而馮錫範在朝堂之上直截地提出反對,認為林佚不過只會寫得一手好文章,軍政大事又有何能力得以參與?!

最終林佚不得成行,君臣二人也只得在宮中借酒銷愁,有王宮內侍將此事傳出,更讓馮、劉一派當作是王上無力理政的新證據。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這一回,劉國軒又一次在朝會時上書啟奏,鄭克塽知道自己也根本沒法提出反對,只不過是想多靠自己身為大王的那點僅存的法理與權威了解多些細節罷了。

五軍戎政劉國軒提出的是,神州東渡已有九年,明人在扶桑之地已經穩穩扎根,倉廩已足,卻君威不揚,番人逍遙在外,自絕王化。

已年愈六十的老將劉國軒進一步闡述道︰

「以明人兵甲之利,只需譴一營兵馬,便可征服生番,此既可拓王土,亦可揚國威。

「何況吾君民東渡九年,承平日久,五軍專于屯墾,而武備松弛。

「孟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如若五軍將士之刀鋒不再有任何磨礪,只恐不能上馬,不能提槍,不能御敵于外,不能鎮賊于內,國恆亡!」

鄭克塽听這軍功卓絕、經驗豐富的老爺子一番慷慨陳詞,微笑回道,「劉元帥在這些年的承平里,也是讀了不少書,一出口便是孔孟聖言,能文能武,令人敬佩。

「只是孤想了解,大元帥將征番目標定為煙濤灣以東的潮青部生番,跨海而擊,這是出于何等考慮?」

盡管馮、劉一派有意限制外部消息傳至王宮,但鄭克塽多多少少還是能通過身邊的可信之人曉得一點新近之事,譬如殖民司司長鄭克殷先是在合儒州闢立新坊開天坊,而後以為兄報仇為名對青丘山上的生番發動征服行動。

馮、劉一派便是趁這一時機撤換鎮南監察使,鄭克塽並非不明白他們的心思,那便是讓鄭克殷無法親自接招;而此時劉國軒進一步啟奏東征海灣彼岸的生番,也必有其利益考量。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