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1章 臭南方佬上鷹陽要飯來了?

鄭克殷覺著,收化百番的工課,在澳龍人的範圍內已經徹底完成了「收」的部分。

要統一思想,使澳龍番民成為殖民司忠誠可靠的戰斗力,那麼在練兵之余,他也要有力加強「化」的這一部分工課。

昨夜春蕾給他帶來的靈感,也得到了這日他的認真重視,畢竟無論如何殖民司的工課的確進入新的階段了。

司邸的空蕩書房之中,听著外頭雨聲的鄭克殷鋪紙磨硯,提筆沾墨,寫下筆記以整理思路。

不得不說昨晚真就一直沒有下雨,掌管天氣的「天公」昊天著實賞臉——在新的神話里頭,昊天上帝的地位可遠不如在神州時那麼高,要被程朱儒生們抬至至高無上的「天理」級別。

作為「老天爺」的昊天,真的僅僅是掌管氣象和天空的「管理員」,甚至還要和雷公電母等神仙分享權力。當然隨著傳承碎片逐漸從嘉洲百番中收集,雷電之神也應當會在未來有所變化。

嗯……這些倒不是鄭克殷想要記錄的內容。畢竟教化番民,也不僅僅是開創統一的神話。

首要的,還是語言問題。

目前《官話經》僅有一冊,不過在合儒使用的效果似乎不錯,合儒文樂科的酋長、巫公——他們現在該被稱為「文樂官」了——的確都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漢語官話詞句。

只是他們仍然高度依賴注音符號,掌握的漢字也僅有最簡單的那些象形字,比如人、大、小、水、日、月、木、山之類的。

相比于漢語漢字,《官話經》的一項創舉帶來了意外之喜——掌握了注音符號的漢番官吏都開始使用這種新文字來記錄澳龍話!

他特地讓蔡漢襄轉告譚家浪,讓譚家浪來信介紹此事並給出案例,前幾天鄭克殷便得到了譚家浪的回信。

根據譚家浪的講解,合儒文樂科如此熱衷于用注音符號,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不同部的文樂官驚訝地發現各自寫出來的詞句並不相同並造成爭論。

在口語當中其實他們都知道不同部有不同部的方言,而在合儒的番民除了出身大綿部的,還有少量來自于藍米道士部、越汕部和潮青部。

這就難怪他們會形成爭論了,畢竟連閩南語都是如此,十里不同音,真要寫成拼音文字的話,漳、泉、廈各地必得爭個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寫《官話經》時鄭克殷沒有多想,使用的是大綿部的發音和用詞,這自然是因為當時他就在合儒,需要學習官話的則以大綿部的番民為主。

在他當司長以前,殖民司其實是尊藍米道士部澳龍話為正港(正宗)的,畢竟現在殖民司治下出身為藍米道士的番民佔去半數——皆因漢番混居而番民樂于耕織,帶來了人口增長。

但藍米道士部有一點做得太好卻反而吃虧的地方,就是因他們是番民之中最「熟」的一部,大多數人都已經會講流利的漢語,反而因此他們的語言沒有得到鄭克殷的重視。

大綿部方言則恰好在此時遇到完美的窗口期。

至于鷹陽這兒,盡管收取南龍不久,但已經形成了越汕、牧村、林善、茶龍四部番民各講各話的奇特現象,來得最早的越汕部好不容易適應了殖民司強迫他們去過的生活,這時南方三部到來,更令他們平添不適。

嗯?臭南方佬上鷹陽要飯來了?

說「要飯」還真沒錯……畢竟前不久鄭克殷和張萬祺才苦惱起糧食分配問題。

盡管只是早來小半年,但沙、衛、柯、陶四姓越汕番民似乎已經形成了一些優越感。

他們可不像圭谷熟番那樣樂意幫助青丘五社的新來番人適應新的生活——畢竟圭谷那兒都是藍米道士部的,無論怎麼講都好溝通得多。

但鷹陽這里,沙、衛、柯、陶四姓番民先是鄙視地位低下的紀姓番民,畢竟是乩落社害得他們被明人「征服」;

後是鄙視從南方三社新來的番民,畢竟他們已經多少學會了點耕織,住在敞亮的大房子里,甚至已經收獲過一季小米、一季小麥和一季橡果!

而南方三社在他們看來語言古怪(畢竟方言有別),作風野蠻、愚笨,不懂耕織,沒有為鷹陽城的建設做過貢獻,便也不應有資格和他們平起平坐。

更不用說殖民司還得分糧食給三社新來番民過冬,越汕四姓多多少少知道點這個事——畢竟他們收獲的糧食是要上繳給殖民司的,歧視便更加深重。

也只有明人和那幾十位墨西哥人,是他們不敢輕易招惹的。

盡管有這種情況,但鄭克殷還是想根據原世界線的歷史來提出澳龍語標準化的策略︰

那便是將操不同方言的各部澳龍人徹底打散混居,過一些年之後,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新的通用混雜口音,屆時便沒有人能夠通過口音來歧視他人了。

如果可以的話,鄭克殷甚至想再遷一點藍米道士部、大綿部、潮青部的番民過來,這三部尤其是前兩部,那可不是越汕部敢歧視的對象,畢竟藍米道士部、大綿部作為番民可比他們要「熟」得多!

耶律睫丘等山木商的番人行商回到鷹陽之後,便也憑著這種社會地位,出面調節鷹陽的四部番民之間的矛盾,逐漸積累起了一些人望。

耶律睫丘也聲稱願意長住鷹陽,幫鄭司長溝通松灣南北,或許長久下來,這一批商人會形成大資本家也說不定?

至于語言問題,鄭克殷思來想去,決定暫時不插手太多。各部澳龍人大可以各說各話,反正互相能听懂;至于寫在書面上的,也各寫各的,不管別人看不看得懂。

書面英語,也是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中。

幾年下來,鷹陽城這兒想必就已經形成了一門通用混雜口音的澳龍話,屆時鄭克殷再用行政力量采樣並標準化即是。

在這過程中,殖民司還會逐步遷入一點德高望重的大綿部番民,像耶律睫丘等藍米道士部的番商一樣長住在此,從而使藍米道士部方言和大綿部方言都參與到語言混一的過程當中,充分形成一門最佳的通用標準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