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一六章 後方(三)

林本最近向底下跑的勤,其實也是因為指標的原因。

董良一下子擴軍這麼多,原本要供應給民兵的槍支現在都緊急調運到福建前線,現在東番島的民兵只能繼續抄著長矛訓練。

一切自然是以前線為先。

制造局也是加足馬力生產,林本已經跟董良保證將燧發槍的產能提升到月產量兩萬把。

說實話,華族兵工廠的產能一直都在以幾何倍數增加,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只能每月生產幾百把最初級的燧發槍,後來有了幾部蒸汽機之後變成了幾千把,然後隨著機器越來越多,又變成了上萬把。

董良也放棄了全軍更換線膛槍的計劃,先將手頭的幾個支隊全部換上火槍再說。

現在他手下的幾個支隊還有民兵在用從清軍那里繳獲的冷兵器。

戰爭就是這樣,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一到了戰場之上,各種變數就會接踵而來。

林本知道,這麼多的指標壓下去,各個制造分局壓力變大,自然會出現問題。

雖然同意給他們撥款、加人,但是熟練的工匠可沒有那麼多,各個制造局也只能以老帶新,問題是熟練的工匠都在總局,林本也不想過多地放出去。

只要壓力大了,困難就多了,各種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林本是個心思重的人,他不想工部出問題,給人說閑話。

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盡量減少錯誤的出現。

……

安平城的元首府中。

董良不在,但是他的書房卻亮著燈。

楊瑛瑛的手中拿著一張4開的大紙。紙是華族自己生產的白紙,經過漂白處理,比現在大多數的紙張都要白。

華族的白紙現在扶桑和南洋都有一定的市場。

造紙業是華族的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扶桑現在是華族最大的紙張出口地。

紙張上面是一篇篇文章,上頭有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華族日報》。這份報紙是由原來的一份周報發展而來,從華族佔領了東番島之後才開始正式刊行。

由此,也讓各個地方誕生出了一個新的職業,叫做讀報人。

一些讀書人會在早上的時候到早餐店或者是茶館中做兼職讀報人,最少也能夠賺一頓飯錢。

這一期頭版的標題是《特戰隊奇襲分水關,護衛軍關門打清狗》。

楊瑛瑛讀著讀著,不禁皺了皺眉頭,這篇報道太過公式化,沒有將奇襲的過程描述出來。

讀報的人不僅僅是讀消息,如果報道更有故事性,無疑更容易吸引讀者。她提筆在報道上做了標注,將要修改的要求寫清楚。作為學部的副總長,楊瑛瑛分管華族內部的宣傳工作,同時她還是復興會的宣傳理事。

最近的日報,頭版肯定是前線的戰事,當然都是護衛軍大勝的消息。

這樣的宣傳不僅僅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還能夠鼓舞大家去支持戰爭。

她在第二版的角落看到一篇佔地不大的報道,報道的內容是鳳山縣的一個梁姓富商向官府捐獻了一百擔糧食支持前線的作戰。

梁家原本是泉州人士,被滿清官府強制遷移到東番島,已經有三代人,驚聞護衛軍收復泉州,心中激動不已,奈何自己老邁,只能捐出家中存糧,略盡綿薄之力,希望大軍早日定鼎中原。

同時這個梁家家主還將自己的長孫送到軍中,積極響應華族征兵的號召。

這樣的正面典型給的版面太小了,甚至從文章的內容可以看出主編進行了縮減。

「移到頭版末尾。」楊瑛瑛標注道。

她時常听董良講述一些宣傳的要點。宣傳是官府手中的工具,用的好了,勝過千軍萬馬。

宣傳工作要突出目的性、時效性。這個時候華族的重心是對南方幾省的戰爭,而華族能夠將這場戰爭進行到什麼程度,就看華族後方的支持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那麼當前宣傳工作的目標就應該服務于戰爭。報道大勝的消息,讓百姓有信心,報道一些正面的事情,讓大家可以有樣學樣地去做。

雖然分了土地,但是此時華族的普通百姓手中其實並沒有多少余錢、余糧,他們能夠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勞動。

只有那些沒有惡跡,家中多余的土地被華族贖買了的士紳手中有錢、有糧,這些人現在大部分都轉變成商人了,他們在華族的號召下投資工廠或者是商貿,一些人嘗到了甜頭,從一開始對華族的憎恨轉變為感激。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