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1章 如何建立一個理想國

張角以傳道起家,但若說張角只會那些裝神弄鬼、愚弄人心的把戲,他也成不了現在的大賢良師了。

對于張角來說,傳道是手段,而他的目的則是建立一個「致太平」的理想國。

塔讀-小讀!

張角之前鼓動曹昂加入太平道,其實內心仍是高傲的,並不覺得曹昂能懂他,所以下意識地便用上糊弄那些普通人的方法,可惜被曹昂給一語道破了。

曹昂一句話直指張角的死穴,你怎麼建立一個理想國。

張角這是算是看出曹昂非善男信女之輩,今日若是繼續跟他講那些教義、黃老之術,怕是讓對方小看了。

于是張角很謹慎地說道︰「太平之世也,當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欲至太平,便要興教化,除奸邪,更要度己度人,以求大道。」

其實曹昂的問題很詭詐。

張角又沒當過官,更沒治過民,他大道理能講,但讓他怎麼治理天下,他當然說不出來,所以張角又繞到了理想世界上,就是沒法說怎麼辦。

听了張角的回答,曹昂不置可否。

張角也看出來了,曹昂對他說得不怎麼贊同,于是便問道︰「曹郎似是有更好的見解?」

曹昂對著張角行了一禮,然後說道︰「張子,在我看來,你所說的太平盛世,其實都太過虛妄,浮在天上,無法落到人間。

我曾經引用過《禮運大同篇》中的文章來描述自己的理想國,願終身致力于大同社會的建立,其實跟張子的致太平,內含差不多。

口口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但對我來說,理想國就只是理想國,這是理想,是前進的動力,但我不會讓他所蒙蔽,沉迷于理想國中,看不清現實。

天下這麼多人加入張子的太平道,其實原因很簡單。當今天下,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朝廷之中,宦官、外戚、士大夫爾虞我詐,輪番亂政;地方上,豪強地主為非作歹,魚肉鄉民。又逢連年災荒,人禍加天災,以致出現「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間慘劇。社會苦難是宗教孳生的溫床,人心思安。正是在這種廣大民眾痛苦萬狀、已無生路的時勢下,張子的太平道提出了一個太平世界,給了那些受苦受難之人,一個精神追求,所以這些百姓,才會爭先恐後地加入到太平道中。

可在我看來,太平道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卻未必可以解決問題。

就拿百姓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訴求,土地問題,張子有辦法解決嗎?

還有奴隸問題,張子又該怎麼解決?

怎麼平抑物價,怎麼管理市場,怎麼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怎麼維持地方穩定,怎麼平衡中央、地方利益,怎麼平衡官府和老百姓的利益,怎麼平衡天子和士大夫階層的利益,等等等等,這些張子想過嗎?」

曹昂這些話,差點將張角給問懵了。

張角再是有宿慧,但終究只是一個小老百姓,他甚至連官府的運作機制都不懂,怎麼可能回答的出這些問題。

不過張角也非常人。

只見張角從地上使其幾顆小石子,分別放到旁邊一塊石頭上。

「曹郎說的問題,我亦不懂,但我想有人會懂,譬如曹郎。這些小石子,便如那些阻礙致太平的人或事,而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人或事,一掃而空。」

張角說完,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曹昂卻不以為然道︰「破壞從來比建設容易。可是破壞之後,再想建設,那就千難萬難了。」

張角沒有說話,而是看向曹昂問道︰「若曹郎是我,又該怎麼去做?」

「吾非張子。」

張角不由得笑了。

「那曹昂又準備如何去建立心中的大同世界?或者說你把這些問題給解決了。」

曹昂搖搖頭。

「我亦沒有什麼好辦法,只有幾點思路吧!」

「願聞其詳。」

密碼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曹昂不是在張角面前顯擺,他是真的希望自己後世的思想能對張角有幫助。萬一張角能改變這個世界呢?

「其一,一定要讓老百姓,最起碼也是自己的支持者,獲得土地,不管用什麼辦法,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

其二,可能沒法完全打破現有的政治階層,但要想辦法打通各個階層的聯系,保證下層人士的上升通道。

其三,解放生產力。

其四,轉移尖銳的國內矛盾。」

張角听得,眉頭緊皺。

「這前兩條我听得懂,但第三條,什麼叫解放生產力。」

「解放生產力,排除、克服、革掉生產力得以發揮發展的阻力、束縛、桎梏,為生產力的發揮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我舉個例子,一個村里,有一千畝地,十個人。這十個人用木耒骨耜,一天只能犁地十畝,需要一百天才能犁完所有地。換成鐵器,十人可能一天犁地百畝,那只需要十天便可將地犁完。若是再換上二牛抬杠,十人一天能犁地千畝,則只需用一天時間,便可將地犁完。

從木耒骨耜,到鐵器,再到二牛抬杠,這個轉變過程,便叫解放生產力。因為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別的事情。

現在有二牛抬杠,以後可能還會有比二牛抬杠更方便的方法。一人一天犁一千畝地,那又解放了其余九個人。」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張角听得,心中震蕩,久久沉默不語。

曹昂舉的例子,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這個邏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但不得不說,曹昂的話,如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讓張角的眼光一下子變得開闊了。

「那轉移尖銳的國內矛盾呢?」

「一個村子有一百人,一千畝田,正好可以養活其民。但隨著村子的發展,村里有一百五十人了,可仍舊只有一千畝田,這樣有一部分人便吃不飽了。所以要想讓這部分人也吃飽,就得出去搶別人的田。搶回五百畝,正好養活一千五百人,搶回一千五百畝,每個人的土地增加了一半,這生活自然便好了。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這社會自然穩定。」

張角听完,長嘆一聲道︰「曹郎大才,吾不及也。」

這是張角傳道以來第一次,覺得有人能夠壓過他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