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陳寶這場禍亂,來的快去的亦快。前後數日,近萬賊匪被平定,其引起的余波,還不如劉氏的滅門。

這一次,曹昂賺的是盆滿缽滿。

陳寶近萬人馬覆滅,光是俘虜便有五六千人。這些俘虜,曹昂直接收入囊中,全部化為自己的僮僕。

海陵便是後世的泰州一帶,此時盡是灘涂、荒原,地廣人稀,數千人的到來,不過是大海中倒入一抔水。然而這數千人作為曹昂的私屬,卻給了曹昂提前練兵的可能。畢竟沿海之地,人跡罕至,將人拉到某個島嶼之上,練出一支強兵,簡直是手到擒來。

而對于曹昂這種吃獨食的行為,眾人雖說很眼饞,但並不敢多言。

劉家滿門的人頭還在城牆上掛著,誰又敢從曹昂口里扣食吃。

至于繳獲的一些財貨,曹昂倒是分給了張超一些,剩下的亦全部獨吞了。

其實曹昂也覺得自己這麼做實在是有些過分,畢竟不論何時何地,吃獨食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廣豎敵人,沒得必要。

然而曹昂著實是缺錢,這新劃為僮僕的五千多人,又是五千張嘴嗷嗷待哺。在海陵的經濟沒有形成良性循環之前,曹昂一直都是從各地抽錢以補海陵,所以曹昂著實也過得艱難。

否則曹昂這麼好面子的人,怎麼可能做這種讓人詬病的事情。

也幸好曹昂之前將各家和太守張超震懾住了,否則光是這番利益分配,還真是個麻煩。

而除了陳寶所部,廣陵城還有一塊大蛋糕,便是劉、雷、蔣、谷、魯五家覆亡後的勢力。

劉家謀逆,姻親雷家、蔣家與其同謀受誅,至于谷家和魯家則是因為和劉家住的太近,受了牽連,為亂匪所破。

不管旁人信不信,這就是曹昂給出的結論。

這幾家的浮財,基本上都讓徐商、孟被等人破家時給清理地干干淨淨,至于土地、人口,從來不嫌多的曹昂亦是全部吞下,最後只給各家留了一些殘羹剩渣,讓他們自己分去了。

若是幾家因此而斗起來,曹昂反而高興爭取到時間。

總而言之,此難之後,曹昂踩著五家的尸體,一躍而成為廣陵郡最大的勢力。雖然曹昂的影響力尚沒有輻射到其余幾縣,不過是時間問題。

當然曹昂這難堪的吃相也有後患,現在各家敢怒不敢言,但若是曹昂一旦勢敗,這些人也定然搶著「牆倒眾人推」。

曹昂對此心態倒是挺好,畢竟古往今來,一個勢力的崛起,都是經過無數的殺戮和爭奪才能夠實現的。

崛起二字,靠的不是請客吃飯,而是你死我活。

曹昂在廣陵又待了兩日,便將諸事交給班英處置,然後便去了海陵。名義上是不願插手地方政事的管理,但其實是利益都拿到手了,曹昂要躲那些不必要的善後麻煩。

尤其是劉益案。

案子是張超審的,刑罰是張超判的,犯人是廣陵的青壯處置的,雖說曹昂受命御賊,但此案跟他曹昂又有何關系呢。

六月十日,曹昂誰也沒打招呼,便帶著護衛,沿著鹽運河向東而去。

看著略微有些荒蕪、積淤的南運河,曹昂便有了疏通河道的想法。那五六千俘虜雖然劃為僮僕,但畢竟之前俱是賊寇,還得通過罰作苦役,來甄別出可用之人。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從廣陵到海陵沒多遠,數十里的路程,快馬兼程,午後便到了。

海陵是個小城,城中人口不到兩千戶,且極為狹窄,若非出了曹昂這個聞名于世的封侯,怕是世人多沒听說過此地。

海陵長名童恢,瑯琊姑幕(治今山東省諸城市西北)人,楊賜的屬吏出身。

曹昂沒听說過此人,不過听到其身份,忍不住喟嘆,光曹昂知道被楊賜征闢的名士,沒有一百,亦有五十,天下何人不是為楊賜征闢。

楊家若是出個袁紹、曹操一般的梟雄,還真可能爭天下。

童恢此人,性格較為溫和,對待曹昂更是頗為恭敬。

雖說曹昂不能插手地方事務,可海陵全境完全是曹昂的食邑,百姓亦算是名義上的臣民,此地甚至不叫海陵縣而叫海陵侯國。若是曹昂不配合童恢的統治,童恢怕是寸步難行。

曹昂也贊他識趣,倒是沒有問難。

雙方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都要應付來自朝廷的壓力,所以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之後曹昂便圍著海陵侯國巡視了一圈,對其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討論群伍陸ねぃ々ね陸ぃ伍

此時的海岸線,是後世阜寧、鹽城、東台、海安幾個縣城連起的這條線,後世江蘇三成以上的土地,此時還在大海之中。

當然這都是北宋黃河改道南下奪淮以後的事情了。

此時的海陵,雖不說如一張白紙一般,但情況較為簡單,甚至沒什麼大戶。唯一的勢力便是海邊的鹽場,官家、私家,俱在此煮鹽。

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不過想順利解決這股勢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唯一讓曹昂感到滿意的便是海陵東南,有一島嶼,名曰扶海洲,面積有近千平方公里,曹昂完全可以在此藏匿一些隱私。

譬如,打造兵器,鎧甲;再譬如,藏兵。

曹昂一路到了海陵陸地的盡頭,看著遙遠的海平面,還特意乘著船到了扶海洲上。

島上人家不多,完全可以將其遷入陸上。

不過令人可惜的一點是島是泥沙淤積而成的,形狀不斷發生變化,也沒有深水良港,難以作為一個水軍基地使用。

回到海陵之後,曹昂便定下了海陵的發展基調。

讀者身份證-563743675

海陵產鹽,從前曹昂插不進手,現在近水樓台,自當要獨霸近海鹽業。

東陵亭一帶,皆是深水良港,可以修建船廠;海陵城以東的地方,人跡稀少,又多是平原,可以進行屯田。而一些紡織,染布,制糖,造紙,制陶,等工坊,亦可遷移到海陵。

而且曹昂準備在東陵亭一帶建城。

此地背靠邗溝,南鄰長江,交通便利,物產豐饒,是曹昂心中首選的根基之地。

定好發展歸化之後,曹昂又寫信一封給糜竺,要插手制鹽行業了,總得給糜竺這個老朋友解釋一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