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61章 董卓遷都

曹昂會見王朗的次日,便下令將長史一職,分置左右,以班英為左長史,仍領將軍府事,王朗則為右長史,為長史府佐貳。

雖然將軍府仍是以班英為首,但同為長史的王朗,靠著地頭蛇的身份,已經有了與班英分庭抗禮的資格。

與此同時,曹昂又置監軍署,任命張昭為中監軍,負責武將的監督工作。

這兩個職務,曹昂表現出極大的誠意,徐州人士也投桃報李,對曹昂的政策大加支持,于是幕府之中,一時間倒是千里同風,四海波靜,祥和了不少。

趁著這個機會,曹昂更換了州中七八個行為不端、惡名昭彰的縣令,縣長,換上來的都是他昔日的舊部、親信。

這便使得曹昂對地方的控制力更強了。

曹昂當然想將所有縣令都換成自己人,但並不敢太激進。總是吃獨食,最後的結果就是沒飯吃。

這次換的人都有具體的過錯,清晰明了,任誰都無話可說。可若是大規模換人,不僅易生亂子,還可能給旁人攻擊、得利的機會。

曹昂一直秉持著一個態度,做什麼事寧可慢一點,也要穩一點,堅決不做王安石。

三月底,曹昂已經將要察舉的孝廉、茂才名單給確定下來,無一例外都是徐州的世家大族人士。

那些雖然名氣大但出身差的,或者親近曹昂的,都讓曹昂留給自己了。而只要是出身好的,哪怕是對曹昂態度不好,或者有質疑的,曹昂也都放到名單里。

這波操作,倒是讓曹昂得了一個心胸寬廣的美名。只是眾人不知道的是,曹昂這一波的報復,早放到未來了。

畢竟接下來朝廷也不太平,尤其是李傕、郭氾之亂,長安缺糧,雖貴為公卿,糠核不充,百官多親自負戴,餒死者不計其數。這四十個前往朝廷的世家大族子弟,不知能剩幾個。

曹昂只能希望他們好運了。

徐州這邊送孝廉、茂才的船剛走,曹昂在郯縣也得到消息,朝廷遷都了。如歷史上那般,董卓在他還未與關東聯軍接戰之時,便進行了遷都。除了早知道此消息的曹昂,眾人都傻了眼。

大漢自光武皇帝立國,定都洛陽一百六十余年,怎麼突然就遷都了。

看著洛陽送來的消息,眾人皆是無語。

自天子車駕西遷後,董卓收洛陽諸富室,以罪惡誅之,沒入其財物,死者不可勝計。又悉驅徙其余民數百萬口于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尸盈路。

董卓自留屯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室屋蕩盡,無復雞犬。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

按照從洛陽傳來的消息,董卓該干的,不該干的,能干的,不能干的都干了,整個洛陽算是徹底廢了。

曹昂听了亦有些唏噓,他在洛陽生活了這麼多年,一如故鄉一般。今日董卓這一場大火,兒時記憶,再找不到了。

幸好他因為建設藏書館,以博士身份之便,從蘭台、東觀弄了許多書籍,之後又臨摹一份,送到廣陵,倒是保護了一大批書籍、資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而得到此消息的徐州諸臣紛紛痛哭哀嚎,將董卓十八輩祖宗都罵完了,很多人到傷心處,慷慨激昂而又涕泗橫流,讓人觀之落淚。

更有甚者,竟然出言請求曹昂出兵成皋,以討董卓,全然不顧曹昂已經發黑的臉色。

曹昂倒也不慣著眾人,反正他老子、岳父都在前線,誰要是想討伐董卓,他立刻將其送過去,遂了對方的心思。

大家咒罵董卓是真的,但愛惜小命也是真的,之所以義正言辭,多是表演給旁人看的。一看曹昂不講武德,使出了殺手 ,眾人也只得不再多言。

曹昂對于遷都一事倒是高興,小朝廷去了長安,離著徐州更遠了,也便更沒人管自己了。

而且曹昂覺得董卓這步棋走的很漂亮。

明面上董卓遷都的理由是「案《石包讖》,宜徙都長安,以應天人之意」,暗地里眾人都認為是「董卓以山東兵盛,欲遷都以避之」,唯有曹昂卻是覺得,董卓之意,遠非于此。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