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一章︰收不上來

張大姐提議讓鎮海衛幾個放棄的房屋。

全都放進織布機。

衛里的活太多偏力。

很多婦人都干不了。

唯有女織這活。

她們能做。

張洛于是拜托張長文。

再造幾架織布機出來。

張洛發現這張大姐。

手藝很真不錯。

她雖然對機器專業這塊不了解。

但是腦子里是有概念的。

有次織布機壞了。

她也沒來找張洛。

而是自己把機器給修好了。

張洛看的很欣慰。

這就是人民的智慧啊。

縱使沒有理基礎。

也能無師自通。

東山村給的棉花。

已經開始在鎮海衛派上用場了。

河道工程完工後。

張洛又告訴胡力。

一些新的水務工程。

讓東山村徹底避免了。

大雨官道被淹的情況。

東山村那邊現在每次來人。

態度都好的不行。

點頭彎腰語氣恭敬。

全部都是樣樣俱全。

自從西山匪被鎮海衛平定後。

東山村已經認識到了。

鎮海衛的軍事實力。

決心要跟著鎮海衛走。

這年頭,沒什麼比軍事保護更重要的了。

趙典史那邊也派了過來。

說他們那邊的河道也有沙石的存在。

請張洛幫忙他們設計一下清沙的工程。

張洛看著七級的水務技能。

決定再去趙家莊那邊。

給水務技能再刷下經驗。

自由號上的船員。

都已經確定沒有染上疾病。

張洛把他們從島上放了出來。

安置在了幾個茅草屋里居住。

張洛對這些人不熟悉的人。

還是不怎放心。

每日派了兩個軍卒。

在門口守著。

時刻監督他們的動向。

這期間他們鬧騰過。

想離開陸地。

回到南洋故鄉。

張洛也和他們說好了。

等到外海的倭寇撤去。

就讓他們離開鎮海衛。

有了許若,船員們都安穩了不少。

這些年在海上打拼。

說好听點是航海家。

難听一點就是沒什麼本事。

只要出海萊走走運氣。

張蓮生看了好幾天自由號。

倒是對這艘西洋船員。

起了點興趣。

讓幾個會說漢話的成員。

告訴她開動西洋船的方法。

書坊工匠杜印。

被張洛派去了縣里干活。

張洛負責給他照顧孩子。

沒了印書的活後。

鐵棍三這家伙又沒事干了。

不知怎麼的和自由號上的傳教士混在了一起。

他們二人一個講法語。

一個說漢語,竟然還能對的上眼。

二人老實比劃著手勢。

先生二維交流。

然後說著說著還能爭吵起來。

看的鎮海衛的人們都覺的不可思議。

但是張洛倒覺的沒什麼。

只要鐵棍三。

不提白蓮教的那套。

隨他怎麼玩都行。

克萊亞船長。

和張洛爭辯了好幾天。

發現每次張洛都是和他打馬虎眼。

自由號根本沒有還給他的意思。

也沒辦法來了。

只要和大多數洋人航海家一樣。

開始動筆。

把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

都給記錄下來。

寫成一本外語式游記。

反正自己現在在大明朝。

也回不去荷蘭。

自己的雇主。

也不可能找到這里來。

他也不會有欠債的風險。

如果正要賠錢。

就讓張洛陪去。

誰讓他把自由號給扣了的。

決定寫游記後。

克萊亞每天拿著筆。

在鎮海衛里面開始四次閑逛起來。

他喜歡用方塊狀的漢語。

和鎮海衛里的人們溝通。

有時是和一個莊家手。

有時是小孩子。

幾天下來。

他發現自己本子里。

出現的最多的就是張洛這個名字。

可萊亞船長驚訝于張洛的語言天賦。

听到張洛還有謙修水務工程的時候。

克萊亞更是驚掉了下巴。

張旺生還親自帶著克萊亞。

來到衛所外的河道邊上。

帶克萊亞參加水務工程。

這大明朝的書生都有這麼有本事?

張旺生還告訴克萊亞。

張洛會寫戲。

寫出來的戲曲在縣城里火的不行。

可惜的是克萊亞會的漢子不多。

無法去欣賞張洛寫的戲曲。

克萊亞不禁感慨到。

這張洛簡直就是全才啊。

比上意大利的達芬奇。

感覺都沒差多少。

這麼有能耐的讀書人。

只是大明的普通軍戶嗎?

克萊亞現在相信了。

幾百年前馬克波羅的說法。

可能大明朝的帝都里。

地板都是用金子做的。

克萊亞想的這些。

張洛自然是不知道的。

沒過幾天。

又到進城里補課的日子。

但這次去往縣城的路上。

明顯人多了起來。

而且這些人們大都推著木車。

車上要不是種子。

要不就是成熟的糧食。

來到縣城門口。

張洛見到了縣衙銀房的張勝宣。

才從他口里得知了。

這幾天是征糧的日子。

本來夏糧是要八月份就收的。

但是因為上個月。

福建的局勢非常緊張。

布政使司衙門那邊。

就把收糧的日子。

給放緩了一個月。

鎮海衛是軍衛。

無需向官府納糧。

反而是晉江縣衙收到的一些糧食。

要給鎮海衛送來。

收稅,這是古代官員的第一要務。

就算是福建再亂。

布政史司那邊。

也只能把收糧的時間放緩。

只要朝廷不下旨意免稅。

什麼時候都得交。

和張勝宣說了幾句。

他便又訴苦了起來。

「張公子啊,我可到了大霉了。」

「運氣不好被派到城西那邊去收稅。」

晉江縣城邊上的土地。

以東北最佳。

西南處的地都貧瘠些。

西邊的都是些城里的老地主。

非常難打交道。

故而張勝宣才抱怨的不停。

張洛知道張勝宣的用意。

是想借著張洛的關系。

讓他幫個忙。

去縣衙說個情。

但張洛可不打算。

參這趟渾水。

這征糧的事情。

在大明可是頭等大事。

沒有什麼好辦法的。

可張勝宣還提到了城里的百姓布局。

張洛便說道︰

「城西既然土地肥沃。」

「為何稅收不上來?」

「何止是收不上來。」

「城西那幫人都幾年沒交稅了。」

「哦?」

張洛見城門邊上有個小攤。

帶著張勝宣到小攤上坐著。

小攤攤主上了壺白開水。

見到張勝宣身上穿著褐色吏服。

把水壺一放。

就趕緊走開了。

張勝宣笑著看著這一切。

「唉百姓們都怕我們。」

「殊不知我們也活的不如豬狗啊!」

張勝宣直訴苦道︰

「城西的安老板。」

「他家是晉江的老地主了。」

「他有土地百畝。」

「糧卻難以收上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