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七章 君莫停

「葉通判你別急,我念詩念得口干舌燥,你記得在上面準備好茶點,等我前去。」

寧無恙叮嚀一句,清了清嗓子,以示對這首詩的尊敬。

「《望岳》。」

僅僅兩個字,全場學子倒吸一口涼氣。

距離上一首《黃鶴樓》才過去不足半盞茶的工夫,寧無恙竟真的又作出一首貼題的詩。

真猛!

太他娘的猛了!

也不知道這首詩能否超越上一首?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話到此處,寧無恙的手從指著題目,挪到了頭頂處,指著四層樓的位置,霸氣宣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寧無恙的聲音在瀟湘館里回蕩。

學子們激動得面色漲紅,握緊拳頭,全部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四層樓。

而當看到葉昌隆在上面的時候,心里想要俯瞰群山的那股豪情壯志更添一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周靜嫻若非手里拎著香水,定要現在就上四層樓。

把周安揪下來,讓他睜大眼楮瞧瞧,眼前的寧無恙究竟是何等大志,那葉家又是如何齷齪。

她深吸一口氣,高喝一聲︰「彩!」

「好詩!」

「極彩!」

一時間,瀟湘館里回過味來的學子們,叫好聲猶如那層層白雲般隨聲浪越發激蕩,聲聲不息。

周安心中一震,待他回過神來,才意識到,自己竟不知在何時,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好詩。

但……

周安看向大出風頭的寧無恙,再看嚇得臉色發白的葉昌隆,後槽牙險些咬碎。

再好的詩,若不能用他所用的話,便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徐先生,你也曾上過泰山,寫過泰山的詩篇,本侯每每讀起,都為那神奇秀美的泰山之景而傾心,卻不料,今日听到寧公子的詩,方知泰山之高,景色絕世。」

周安挑不出刺來,干脆挑事。

他故意說得極大聲,讓館內外所有人都听見。

效果十分顯著。

很快,便有學子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徐詩王寫了幾首關于泰山的詩,也不及寧詩仙這一首。」

「人中之王和詩中之仙能比嗎?」

「既然不能比,為何徐詩王坐在四層樓當評審,寧詩仙卻要答題登樓?」

寧無恙听到一些學子開始拿他與徐幾道比較,知道這是周安想禍水東引,轉移他與葉家的矛盾,指不定還打著逼徐幾道下來,和他比試一番,額外增加他難度的主意。

這種陰險的小伎倆既然被他看破了,能給周安作妖的機會?

「第三首,我選了‘黃河’這個題目。」

寧無恙一句話,直接平息了大家的議論聲。

有了前車之鑒,這回誰也想到了,寧無恙方才那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雖是寫登樓,但其中還是包含了黃河。

第一首《黃鶴樓》時,便是超越之作。

此時再來一首。

眾人倒不覺得反常,同樣也沒有了震驚。

仿佛連期待感也少了許多。

就連樓上的周安與葉通判,經歷了剛才自打耳光的事情後,全部沒有再提出什麼「超越前作」這種要求。

寧無恙已經證實他便是名副其實的詩仙。

在這種情況下,若寧無恙敷衍一首,便是愧對詩仙這個稱號。

周安與葉通判不想出聲,再刺激寧無恙。

巴不得寧無恙自己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隨便作一首詩貽笑大方。

若是不能。

已經作出兩首可以流傳甚廣,甚至那首足以流傳千古的《望岳》的寧無恙,登上三層樓,已是勢不可當。

寧無恙自然看得出來,大家對于他的第三首詩,不像前面兩首那般,有所期待。

只不過,這首詩才是他心目中今日詩篇的壓軸大作。

「這首詩是送給靜嫻郡主的。」

寧無恙朝著周靜嫻抱拳一拜。

周靜嫻知道寧無恙作的詩定是不錯,也未多想,便笑著點頭還了一禮︰「洗耳恭听。」

而樓上的周安看到兩人對拜的景象,對此嗤之以鼻。

周靜嫻幫助寧無恙,恐怕就等著寧無恙為她作一首流傳甚廣的詩篇,好傳到皇爺爺耳中嘉獎她。

可惜了。

今日聚賢集會,注定會有許多名家大作。

不提別人,光是寧無恙自己作的詩,也不知凡幾。

想要讓大家全部記住寫給周靜嫻的這一首,簡直是痴人說夢。

「請諸位靜一靜,徐先生,且听我這一首《將進酒?君不見》。」

寧無恙又點了徐幾道的名。

周安一下子看熱鬧不嫌事大,以為這是寧無恙對于徐幾道的挑釁。

在場不少人也是同樣以為的。

畢竟文人相輕,再加上方才周安的那番話,寧無恙想要與徐幾道爭上一爭,按照寧無恙輕狂的表現,也是意料之中。

這樣一來,剛才還因為失去期待而開始琢磨起自己答題的學子們,再次將目光落在了寧無恙的身上。

徐幾道也是如此。

但徐幾道並不覺得寧無恙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

相反。

他覺得,若非有人逼迫至此,寧無恙絕對不會如此招搖地做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寧無恙一口氣念到此處,朝著四下望去。

眾人瞠目結舌的表現讓他十分滿意。

特別是周靜嫻震撼的表情,讓他這個借花獻佛的人成就感十足。

但。

這還不是他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

寧無恙深吸一口氣,目光如劍,直指周安。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徐夫子,嫻郡主,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听。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安侯今日宴樓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寧無恙更換了原詩中的人名,將「夫子」改成了「徐夫子」,把「丹丘生」改為了「嫻郡主」。

又將「陳王」改為「安侯」,「昔宴平樂」改為「今宴(登)樓(作)樂」。

如此一來,無人追問他典故的同時,也把三人的立場與人設,透過這首詩傳播了出去。

站在樓梯口的徐幾道捏緊了手里的酒壺,恨不得此時便與寧小友不醉不歸。

听到自己名字的周靜嫻,又驚又喜。

她雖是郡主,但只有冊封沒有取名,不像周安的安小侯爺是上了皇家玉碟的。

相信這首詩傳播出去以後,她的尊號便能定下。

嫻郡主。

這個稱呼,她喜歡!

被提及的三人里面,兩個人都很歡喜。

只有被指在瀟湘館里設宴,財大氣粗請學子們盡情歡樂的周安,想象到這首詩傳揚出去,大家對他的印象變成了一個紈褲子弟。

父王與皇爺爺知曉後,定會斥責他行事不分場合、做事不分輕重。

他第一次見識到了,一個文人也能憑借作詩,玩弄政權的力量!

寧無恙!

此人若不能為他所用,絕不能留在這世上!

寧無恙在周安犀利的注視下,轉身對著樓下眾人念出最後一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一次。

不再像以前一樣,每次寧無恙念完詩後,現場為之一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