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追責要態度

「父皇,兒臣相信那些私帶西域人來大興的,大部分被那些西域人給騙了,還請父皇法外開恩,不要中了敵人的奸計,比試還沒開始,先從我們大興的內部分裂開來!」

康王的話擲地有聲,令人眼前一亮。

特別是那些不知道要不要承認錯誤,又該如何承認錯誤的官員,看到了這道金閃閃的台階,順勢而下。

「陛下,老臣的逆子也是被那北狄人蒙騙,不小心帶到了關外四十三人,老臣已打了他五十棍請了家法,讓他在祠堂跪著了,可老臣真沒想到,這些北狄人說是來游玩的,實際上是使者團的人。」

前三排有個老朝臣跪了下來。

正是吏部侍郎。

「陛下,微臣家里也是這樣的情況,微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鑒,微臣願意將這次商隊所得,全數獻給陛下,用于各路學子加急趕路的車馬費!」

後三排的一個青年大臣出列,不僅態度誠懇,做事還很講究。

因此,周乾臉上的怒氣終于消散了許多。

「這位愛卿的說法倒是讓朕十分欣慰,此事確實有許多愛卿也是受到了蒙蔽,才導致出現了這麼大的紕漏,比起追責來說,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解決各路學子,準備共赴京城來參加比試之事。」

周乾的證據也溫和了許多。

見狀,大家哪里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不追責可以。

把通過權力得到的那些不義之財,拿出來補貼各路才子們趕路,甚至抵達京城後的食宿等問題。

西域諸國使團雖然超出預期提前抵達,可原本京城本就是大興眾多才子的匯聚之地,再加上名聲日益增強的金陵詩仙,雖是江南道的人,可江南道來京城,與從玉門關到京城的距離差不太多。

此事有錯,卻不至于無法挽回。

但他們想要挽回在陛下心里忠臣于國的地位,光表態不行,還得有實質上的利益割舍。

有舍才會有得。

想明白其中的利害,那些涉事的朝臣們,也不再藏著掖著,紛紛站出隊列來,一番誠心悔過後,主動提出負責各路學子們的一切車馬費和食宿費,並絕不再犯。

坐在玉階之上的周乾,緊繃的臉色終于破冰。

一邊听著朝臣們訴苦後悔,一邊悄悄看了一眼給朝臣們遞台階的康王,心里暗自失笑︰老十四最近越來越滑頭了,找準機會送了這些朝臣一個免除災禍的人情,偏偏又特別對我的胃口。

今日朝議散後,只怕康王府的門檻又要被朝臣們踏破了。

原本周乾覺得最近對待康王太偏心,還想著把接待西域諸國使團的防衛等事,交給晉王來做,先給晉王五百兵馬,看看晉王反應。

結果今日奏折到手,他便徹底地打消掉了這個想法。

皇儲之爭,考驗的不僅是皇子之間的實力,還有帝王的喜惡。

他不能因為以前寵愛晉王一脈,便總想著在康王因為做了實事而獲得利益時,再補償晉王。

他老了。

雙王的爭斗,不應該停留在勢均力敵,防範皇子勢力過強,從而對他造成威脅。

相反。

在西域諸國蠢蠢欲動,倭國因災虎視眈眈,群狼環伺的情況下,他要挑出一個能夠堪當大任的繼位者。

而絕非一個資質平平連自己家事都處理不好的守成者。

「老十四,這次各位愛卿支援各路學子的事,既然是你提議的這麼處理,便由你來負責協調與交接,還有,靜嫻丫頭。」

「孫女在。」

位于前排但一直沒出聲的周靜嫻出列。

周靜嫻自打上朝以來,奉行的便是,不關她的事,絕對不開口說話。

她知道自己不善言辭的弱點,憑著從寧先生那里學來的本事,應付尋常人也就罷了,對付朝堂里這群老狐狸,她只怕一句話說十個字,能讓他們挑出一百個錯處來。

所以,能少說就少說。

周乾看到沉穩內斂的周靜嫻,臉上露出了笑容。

「靜嫻丫頭,最近工部的差事,你做得很好,目前已經進入了穩定的階段,辛苦你了。」

周靜嫻听到這話,心里便知道,她這個差事基本要落停了。

她抱拳一拜︰「辛苦是辛苦,但我只是負責督查,最辛苦的還是工部的各位掌事和工匠們。」

面對著這樣不謙虛,但也不好大喜功的孫女,周乾臉上的笑容更深了。

他朝著下方招了招手,示意周靜嫻往前走走。

這要是放在別的地方也就罷了,此時此地,可是朝議政事的朝議殿,而周靜嫻的前方,則是晉王的位置。

帝王的舉動可不是輕舉妄動。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晉王派們心都懸了起來。

但他們也無法阻止帝王之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周乾當眾宣布。

「這次比試,護衛的事就由靜嫻丫頭你來負責,掌領一千精兵,五百人機動,五百人負責守護諸國學子以及各路學子們的安危,你能做得到嗎?」

換作別人的話,周乾可不會這麼耐心的詢問做得到做不到。

而且就算他問了,面對兵權的誘惑,在他看來,許多人也會滿口應下。

唯獨他這個孫女,絕不會逞能。

「皇爺爺,此次諸國與大興的比試,光是使團便有數千人,孫女認為,只有五百機動兵的話,不夠用。」

周靜嫻沒有領過兵打過仗。

可她在各地的殺手閣領教過其中的門道。

想殺掉那些西域諸國使團的人,五百機動兵夠用,可若是想保護他們的話,五百人差不多要保護五千人,讓他們全部平安無事,簡直是天方夜譚。

「大膽!陛下之令,嫻郡主竟敢隨意反駁,這是覺得陛下說錯了嗎?」

「五百機動兵再加五百衛兵,這都一千兵馬了,你還嫌少?你是不是想讓兩萬京衛軍也歸你管?」

「陛下,嫻郡主從未領過兵,而且此事事關重大,關乎著大興的名聲,臣建議,還是交由有經驗的領兵者,以及接觸過西域諸國的人最為合適。」

晉王派的人一通口誅筆伐。

最後的提議,長耳朵的都能听出來,舉薦的正是晉王。

因為晉王曾執掌過京衛軍,守衛京城安危,並且作為議和派,也常年與諸國的使者打過交道。

不得不說,這個提議與周乾先前的想法不謀而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