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3章 赤魑(求月票!)

第193章赤魑(求月票!

中國人喜歡稱那些陰暗狡邪的人。為魑魅魍魎,但是,魑是什麼東西,知道的人恐怕並不是很多。

最通俗的解釋,魑乃是古代傳說中山里面的精怪,能夠作祟禍人,魑字從鬼就知道是來歷。

《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顏師古注釋道︰「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

魑,這種東西,非同于一般的精怪,乃是上古就有的東西。而在風水行當里面,一般人遇到個僵尸冤魂很正常,即便是血尸這樣的邪物,也不用特別的恐懼,只需要趕緊逃跑便是,但是像一些年代久遠得誰都不清楚的東西。那是最頭痛的。

有句話說得好,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干別的行當,不知道就不知道了,慢慢了解便是,但是風水這一行,可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稍為一個閃失那就把自己的性命都給丟了,所以,這行人最怕的就是說不清的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而魑,在這個行當里面並不是太陌生。

因為凡是進入這個行當的人,首先學得就是一些理論知識,陰陽五行、術數、風水……更開始的,乃是世界觀。這是道的世界觀,也是中國人觀念中最為普遍的實踐觀了。

中國人認為盤古開天闢地,但是在風水這個行當中,上古創世神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分別是︰天吳、畢方、據比、豎亥、燭陰、女媧。

除了女媧之外,其他的這幾位大神,估計一般人沒有幾個知道的。這些大神除了法力無邊之外,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形態上和人有很大的區別。人人都知道女媧乃是人首蛇身。

而這幾位大神里面,有一位,是和魑有關系的。那就是燭陰。

燭陰,又名燭九陰,通俗的說法。是燭龍。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海外經》說得更是直接︰「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這燭龍,人面蛇身,法力極大,在風水界,乃是主控陰陽的主神,所以收到極大的崇敬。

而魑,則和燭龍有很大的聯系。

先祖們認為魑是山精鬼怪,這是比較籠統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則是說魑是一種無角的龍,而這種說法,顯然又是有些美化了。

在風水界,說得難听點,魑,就是一種特殊的蛇。

是蛇,乃是因為這東西的主體,和燭龍大神差不多,乃是蛇的構造,但是特殊之處就讓人驚嘆了。

龍生九子,各有各態,這種說法廣為流傳,事實上,燭龍這樣的大神,自然也有自己繁衍的後代,魑就是其中之一。《楊氏三元山水秘術》中記︰「魑,怨念而成者,蛇身。可化人面,遁地行空,吞雲吐霧,變化無端,喜食人腦,嗜睡。景泰三年,吾于終南山遇一赤魑,斗七十一日放擒,得手後,遍體鱗傷,幾喪身于其口下。此赤魑,幼者也,放三載,又值劫後,法力頓失,我得之,實為大運,後者,戒之!」

《楊氏三元山水秘術》中對于魑的記載很詳細,老太爺更是不厭其煩地破天荒地洋洋灑灑寫下了千須知道這樣的篇幅,在這本筆法簡略的書中實在是極為反常。

但是從老太爺的記載中,陸良還是讀出了驚心動魄。

這段故事。楊忠曾經詳細地跟陸良講過,讓陸良印象深刻。

景泰三年,老太爺到終南山訪友。老太爺是個喜歡雲游四海的人,在風水界,老太爺不管是在威望上還是在能力上,贏得了南北派的一致認定,是泰斗級的人物。人一出名,前來糾纏的人也就多了,老太爺是個不喜歡熱鬧的人,所以一直漂泊無定,到各地游覽。為人化解為難,自己的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

終南山,自古以來都是隱士修煉的地方,這里山清水秀,綿延的群山之中,生活著很多道行高深的人。

老太爺有很多好友都在山中修行,景泰三年,老太爺自塞外歸來,听楊忠說剛剛幫助北派掃除了一個邪乎的大墓,不管是精神還是身體都十分的疲憊,便在終南山的一個道友的道觀里面住了下來。

那時候正好是冬天,天降大雪,鋪天蓋地,老太爺和一幫好友,喝著熱茶,彈著古琴,欣賞大好山色,倒是怡然自得。

一幫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活動,那就聊天扯皮。這些人,每一個都不是平常人,聊的話題也就不一般了,除了修道之外,最多的就是听來的怪事了。

在這方面,老太爺絕對是高手,他一輩子走南闖北,遇到的怪事數不勝數,自然成了主角,在聊天中,他就講到了塞外那個大墓里面遇到的一種蛇,那種蛇,通體赤紅,行動迅速,毒性極大,觸草木,草木皆黑,人要是被咬上一口。立斃。

大家都嘖嘖稱奇,唯獨一個老道,哈哈大笑,他說這種乃是塞外最普通的赤蛇罷了,算不得什麼至毒之物,比起赤魑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魑,老太爺是熟悉的,但是赤魑,老太爺卻並不曾听說過。

而其余的老道,臉上卻紛紛露出了吃驚的神色。老太爺是個好奇心極重的人到這情況,就知道這赤魑肯定不是一般的東西,他就心癢了,想好好了解了解。

在老太爺的要求之下,那些道士把這赤魑講了一遍,每個人都有故事,十分的奇異。

終南山,山高林大,人跡罕至,不過也偶爾有人進山行走,樵夫是進山最多的人。往往在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氣,進山的人可能會在空山之中,遇到一些奇怪的人。這些人,有的是須發皆白的老頭,有些是可愛的小孩,還有些,乃是姿色絕美的女子,這些人,穿著紅色的衣服,望之可親可近可愛,他們看到人來,就哀求幫助,可能是腿上、身上有傷。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背起行路,但是殊不知,這麼一背,就出問題了。

有些人會在背一段路程之後,發現背上的人不見了,行囊之中,竟然多了一些金銀,有的,則背著背著倒地身亡,後來的人見了,會發現整個人的腦袋被撓開,里面的腦漿被吃得干干淨淨。

終南山里面的人,一見到這種情況,就知道遇到魑了。

魑,有好又壞。壞魑,害你沒商量,只要盯上你,你就基本上沒有活命的可能了,但是它們並不馬上動手,而是喜歡先戲弄一番再吃人腦。

好魑,就更有意思了。確切地說,它往往是在懲惡揚善。它會變成美麗的女子或者身上裝有金錢故意讓人看到的老頭,深山之中,人跡罕至,如果是有歹心的人,背著美人或者是身上極多金銀的老頭,自然會惡向膽邊生,謀財害命、強取美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倒霉了,絕對會成為一具腦漿被掏吃干淨的尸體,但是如果你正值憨厚,好魑就會用金銀來報答你,終南山之中,大墓多得是,陪葬的金銀也多得是,好魑喜歡把這些金銀送給那些正直的人。

所以,終南山的人,對于魑是很崇敬的。各地都立有供奉的神廟,進山遇到落單的人,也都熱心腸地幫助,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可以說,魑的傳說終南山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說上一段。

而那些修道的人,常年生活在山中,因為是隱士,所以更是離群索居,住的地方極難見到人煙,遇到魑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而魑,也似乎更喜歡去招惹這些隱士。

隱士之中,也有很多關于魑的傳說,有的隱士,半夜有人來訪,多是美女,秉燭夜談,誘惑頗多。有的把持不住,半夜被取了性命,有的知是魑,便口念咒語,閉目打坐,那魑也就會自動退去。

最厲害的,是那些道行高的隱士,面對那魑談起道法,以道法馴之,有的竟然能讓那魑自願跟隨,這樣以來,自己的道行也就隨之大增。

可以說,魑,不僅僅是檢驗尋常人的試金石,也是考驗隱士的利器。隱士對魑,絕對是又念又怕,人人都想能夠馴服個魑,但人人又怕自己道行不夠被取了性命。

當然了,如果遇到惡魑,那就是另外一種狀況了,不是你死,就是它亡。就看你自己的道行和造化了。

而道士們跟老太爺講到的那個魑,則是一個惡魑,而且還是個非同一般的惡魑。

惡魑至者,為赤。當年,那老道士的一句話,就勾住老太爺的好奇心了。

天氣熱了,夏天快到了。呵呵。

本章節由書友上傳

b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