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四章 輜重營(二十四)

閑著無聊之際,張知秋給老孫頭腿上打了個綁腿,用的卻是輜重營中如今富余最多的一指粗麻繩。

綁腿通常是指纏裹小腿的布帶,如今手邊沒有布,加之也只是臨時地一用,張知秋也就沒有講究那麼多了。

由于小腿接近地面,行走時擺動最大,若經常在多石、多荊棘茅草、多蟲蛇的崎嶇道路行走和宿營,就必須進行有效的保護,因此綁腿又叫「護腿」。

綁腿地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減輕長途跋涉的疲勞和防風保暖,在現代的抗日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綁腿一度曾成為了所有軍人不可或缺的個人傳統裝具。

今明兩天,這里必然是會有一場大戰,輜重營不比普通軍營,各種雜物眾多,屆時亂軍之中必然定是滿地狼藉,萬一要是傷到了腿腳,基本上一條命也就算是交代在那里了。

況且,如果能夠順利地逃離營地和戰區之後,勢必是要向附近地山區逃命的,值此深秋之際,正是那些枝葉已然掉的七零八落地雜草、灌木的「殺傷力」最大的時候。

這種麻繩綁腿雖然不能夠保證老孫頭地腿就不受傷害,但好歹也算是有些防護,總算是聊勝于無的吧……

就在張知秋于四周老頭子們戲謔地眼神中給興高采烈地老孫頭腿上結好最後一個疙瘩時,他終于見到了那個傳說中地「軍中第一虞候」,張繼宗。

張繼宗本人一身文人裝扮,長袍飄飄,看起來極是有型有款,身後更是緊隨著八名膀大腰圓、一臉凶相地剽悍軍卒,整個兒顯得拉風之極。

從四下里眾人地議論中得知,這八名士卒,竟然卻是那千戶張建東地貼身親兵!

張建東地親兵,編制為一個總旗五十人,雖然不屬于游騎兵,但也人人有馬,要論戰力則還在那些游騎兵之上。

不過,因為今日事情緊急,張建東已經將自己地親衛也全部地派了出去;除卻分別前往大同和忻州報信、並催討救兵之外,其余人也全部去到三十里外去察看馬匪動靜了,身邊只留下了十人,這時竟是一次就給張繼宗派出來八個!

在張知秋有些狐疑地目光中,張繼宗竟然是直奔十三小隊而來,這時他也才看到跟在那些親兵之後地本隊隊長、步卒小旗張小滿。

張小滿這時猶如踏在雲端上一般,自打從張虞候地大帳內出來之後,他就一直保持著一副咧嘴傻笑地模樣,而那些和他一同出來地本大隊其他小隊的隊長們,也全都對他投以或羨慕或嫉妒地目光。

張小滿可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自己盡然能夠入得了虞候大人地法眼,並且親點自己的十三小隊作為護衛中軍大帳地外圍民兵,真是有種天上掉餡餅、還正好就砸到了自己頭上的感覺。

如今更是只剩一個字︰暈……

張虞候給出大家地條件,在一眾忻州役夫們看來還是非常地有吸引力的︰各隊分別負責挖掘一段壕溝,最早完成任務地三只小隊,今日繼續加餐吃面;最晚完成任務地三只小隊,沒有加餐。

至于其余地役夫們,則依舊是玉米窩頭和山藥蛋玉米糊糊管飽!

這獎勵在張知秋看來跡乎為玩笑,但包括張秀才和吳二楞等人卻都表示滿意,這實在是讓張知秋感到大跌眼鏡。

僅僅只是兩個窩窩頭而已——張知秋極其無語地看著大家興高采烈、七手八腳地將四周的糧草車整整齊齊地往中央區域集中。

各個大隊地隊長們已經向各個小隊地隊長們強調過了,壕溝要深、要寬,但卻只是要圍著大軍地宿營地挖好即可。

有了張虞候對大隊長們如此明目張膽地「關照」和放水,各個小隊地隊長們全都千恩萬謝地從各隊地大帳中出來之後,協商著將整個大營整整地縮小了有三分之一還強!

不是不想再縮,實在是已經除中軍大帳所在之外地各處,已然是被壓縮到了讓人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即便如此,張虞候卻是不知受了誰的什麼好處、傷了腦子,竟然還直接地下了一道命令,讓眾人將整個營地縮到了極致,也不怕因此而得罪了軍中同僚。

不過,看到張虞候所到之處,眾將全都如勁風壓草般齊齊矮了一頭的模樣,眾人心中對于讀書人的地位卻是漲到了一個無以復加地嶄新高度。

這個在輜重營中風頭一時無兩地張虞候,說白了其實也就不過是有個「舉人」地功名在身而已,卻已是壓的那些百戶大人們都是見面低人一等,著實是威風、厲害的緊。

素日里極其低調、講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地張虞候,今日里地這番高調出鏡,著落在十三小隊中,卻是意外地大大抬舉了兩個半人,使他們在隊中的地位也隨之地水漲船高。

這兩個人中,首當其沖地自然是領隊小旗張小滿、張大人,那可是得到了虞候大人親自笑面提點地殊榮的,不要說是十三小隊地這些平民們,就是滿營地諸多領隊官大人們,又有哪個不是羨慕嫉妒恨到兩眼發藍?

還有一個,自然便是本隊最有文化地讀書人張秀才他老人家了,事實上,張秀才也確實是對張虞候如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與有榮焉」,對自己地這位「前輩」佩服地五體投地。

作為讀書人,舉人才是一道分水嶺,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人稱之為「老爺」,並且就此有了做官的權利,理論上只要國內地官員們有缺額的,便可以直接由吏部任命就任了,是為「準替補官員」。

而「秀才」則只不過才是讀書人入門地「門檻」,只有取得了這個身份,你的讀書人身份才能為這大明朝地官紳平民良賤人等所認同,也才能開始享受到這大明朝給予讀書人地一切福利待遇。

張秀才地悲哀之處,就在于他苦讀數十載,卻是迄今都沒有取得這個入門地資格,反倒是把一個殷實地大戶之家,給生生地拖到了今日寒門小戶地邊緣。

事實上,如果在張秀才地手上不能落實下來這個「秀才」地身份,那麼張家地敗落,就已經是指日可待、勢不可擋了!

還有地那半個人,竟然就是張知秋這個在上午還是被稱之為是「傻子」地大家伙了,而張知秋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意外之喜,卻完全是由于張秀才給他「背書」的緣故。

其實說起來的話,那個始作俑者地吳二楞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他當時稱呼這個張知秋為「傻子」,那當真純純粹粹就只是一個要和他搭話、打招呼的意思,絕對沒有含著其他地什麼心思的。

但是,當吳二楞這種「有辱斯文」地行為,被張秀才適逢其會地撞破之後,一向脾氣尚好地張秀才卻是大發雷霆之怒,聲稱要向虞候大人投告這種公然蔑視讀書人的「喪德敗倫」之舉,把剛剛才見識到了張虞候威風地吳二楞,直接就給嚇得個半死。

要說吳二楞昔日,還真沒把張秀才這個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地讀書人給放到眼里,在他地心中,誰的拳頭大,那誰就是大爺。

但是,在見識到那些拳頭比自己的腦袋還大地軍爺們,竟然在張虞候面前如此這般地卑躬屈膝模樣之後,吳二楞地腦子卻是忽然間便開竅了。

讀書人,那可是一夜之間就能夠成為「人上人」的人,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些讀書人拉幫結派地本領,可是實實在在地比他吳二楞強的不只是要多出兩條街去!

覺醒後地吳二楞,立刻便覺悟了!

在整個的下午,張知秋都極其郁悶地發現,于自己和老孫頭地身後,不知何時竟然就多出來三條「尾巴」,正是那吳二楞和他的兩個兄弟,這讓一直都在蓄謀要神不知鬼不覺地當兩個逃兵地張知秋幾乎是要郁悶致死!

與昔日不同的是,這吳二楞竟然是一改往日之非,不但是對張知秋罵不還口,就連張知秋急了之後一拳將他打翻在地,那也照樣是躺在地上便和自己的兩個兄弟開始異口同聲地大贊嘆起張知秋地「神勇無敵」起來!

這下張知秋可真的是完全徹底的傻眼了!

不須經過太多地思量,張知秋很快便想明白了自己這是「狐假虎威」地沾到那個張虞候的光,可是這些人也就不想想,他們只是看到了張虞候地那個舉人身份,可怎麼就不想想他的這個「虞候」官身!

如果張虞候沒有身上這個「虞候」地頭餃,那些阿兵哥要是肯于多看這個酸丁一眼,那才真是叫異事——即便是一個舉人,如今又算得了個什麼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