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章 大師

,律壽蓉一听,泣好辦給我來處理就行哦池你直接會見這個李涂,看到耶律煮蓉,果然李涂直起了眼楮。其實若干年以後。為了這件事,耶律煮蓉沒有少為難李涂。

也不是耶律煮蓉大意,因為李涂的偽裝身份好,從高麗繞了一個大才進入契丹的。在契丹人眼里高麗人的映像就是野人,就象烏古迪那個色字明顯擺在頭頂上。更不會想到李涂是宋朝派來的探子。

耶律煮蓉還說道︰「你是不郡主很漂亮?」

李涂直點頭,就差點流下口水。沒有這本事,他也不能存活下來。

耶律煮蓉又問道︰「你有沒有听過南宋的那個石堅?」

李涂再次點頭,經常往宋朝跑,做生意,連石堅的名字如果沒有听說過,他也不要做生意了。

耶律煮蓉微笑地說︰「如果你不怕石堅的報復,盡管對本郡主有非份之想。」

听了這句話,李涂的色心立即消減了下去,抹了下頭上的汗,其實也沒有汗,這是做出來的,但連耶律煮蓉都沒有發覺他是假裝的。

耶律煮蓉這才說正事︰「本郡主可以答應幫你的忙,但你也要為我們契丹盡心盡力。」

「喏!」李涂大聲答道。

然後耶律煮著才讓李涂與他們一道到宋朝東京,這也不是秘密,相信石堅一查就查出來李涂的身份。而且這一行,耶律煮蓉帶著的不是一個兩個商人,以李涂今天的財勢,不帶來反而讓人懷疑。

到了幽州,耶律壽蓉停了下來,直接找到了蕭小一的那個婆娘,就說了,蕭小一想強佔那個嫻王妃,挑撥離間了幾句。這個回鶻女人一听不樂意了,如果你嫌老娘老了。你可以找一個漢人,為什麼要找一斤。契丹婆娘?于是開鬧。

這個耶律煮蓉也沒有管,說完後她就離開了。她這樣做是為了將蕭小一拖住,不讓他與嫻郡主成親,然後到東京找石堅要人去。不過讓她生氣的是,興平做了尼姑,石堅居然不管不問。她命令手下的護衛將興平公主硬拖著一道而行,這也是耶律煮蓉要打石堅耳瓜子的原因。至少也是我們契丹一個公主,你也不能這樣冷漠無情吧。

耶律煮蓉氣著不回答。旁人知道他們的事情糾纏不清,也不過來拉架,首先這一鬧,冷了場。

就在這時候,一個侍衛慌忙來稟報,說南門又有客人來了,大理的圓覺法師與大理的一些官員從南門前來。

圓覺,石堅知道,那是大理的著名高其地位就象張無夢在道教中的地位一樣。他還在真宗在世時。讓真宗請來在相國寺開了一個法會。當時圍听的百姓都擠得水泄不通。所以說國家有邊界的。而宗教卻沒有邊境的。圓覺到了宋朝那是大受歡迎,同樣,如果張無夢到契丹。即使契丹信道的百姓很少,同樣也會受到歡迎。

于是不與耶律煮蓉糾纏了。立即將這一群契丹使者帶到大慶殿,兩國使者一道歡迎算了。

契丹這邊的人網剛坐下,大理的使者也到來了。

石堅听到過圓覺的名字,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斤,老和尚,人有些削瘦。可精神瘤標,兩只小眼楮冒著光,眉毛兒長長的白白的,就象畫像上的壽星一樣。外表一看就象一個高僧。很有賣相。

當然這是石堅的想法,其他人不敢這麼不敬,連李太後都出來了,隔著珠簾施禮稱佛。

圓覺合了一揖,算是還禮了。然後直接來到石堅面前,說道︰「老衲久聞石施主大名。今天得見,三分有幸。」

「不敢!」石堅還了一禮,雖然心中不敬,但表面工作得要做好,現在信佛的百姓太多,石堅也招惹不起。

圓覺又說道︰「一法通則萬法通。所以我佛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摒多羅三苑三菩提。亦無有定義。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無為法。而有差別。石施主,名稱天下,為小聖人。亦合大道真義。故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摒多羅三薪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言。如來善護念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啼听。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赫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閑。其時須菩提佛未精深,固有此問。石施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阿彌陀佛。」

石堅听了汗顏,這個老和尚,幸好自己平時喜歡看書,否則今天就讓他難倒在這里了。

其實圓覺也不是故意為難,如果石堅听不懂,他反而失去了講這一番話的意思了。

老和尚在這里摘了三段佛經。全走出自《金網經》,因為風叫詐羅翻澤討來的乃傳說泣個鳩摩羅是印度個小國宰相兒他父親當了和尚,他母親是公主逼著他父親還俗,後來生的這個兒子就是鳩摩羅。但他父親還了俗,他母親又出家了,宰相丈夫不樂意了,我好好地出家當和尚,你逼著我還俗。現在我結了婚,當了宰相,你又要出家。亂七八糟,阿彌陀佛,不敬不敬。

後來鳩摩羅(一名為鳩摩羅什)研究佛法,造詣很深。西域諸王听他講經,都是長跪座列,讓羅同志踩著他們的背而登。苻堅听到他的大名後,派呂光與姜飛率軍七萬,進軍西域。苻堅對呂光說了,我們伐龜茲,不是為了地盤,就是為了得到這位大師。後來呂光听到肥水之戰苻堅失敗,建立了後涼國。但姚荼的兒子姚興為了得到鳩摩羅,滅了後涼。可以說這是歷史最牛哄哄的和尚了,為了他連續兩個國家滅亡。後來鳩摩羅埋葬在西安。但受他的囑咐。因為在武威講經時間最長,將他的「不爛之舌」埋葬在武威。現在武威還有座羅什寺塔,據說下面就有這個大師的舌頭。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所以這部佛經又叫做摩河般若波羅密經,又有一種說法叫金才船若波羅密經。俗稱就是金網經。為什麼叫金網經,意思象金網鑽一樣能建一切法,能破一切法,無堅不催。所以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有一個金網指。

這部經書在佛教中影響很大,如果連金網經都不知道一二,干脆,別做和尚了。

這部經書主要記錄的就是如來佛與他的豐大弟子之一須菩提的對話。在心經里問題的主角是舍利子。愣嚴經里面主角是阿難。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這部經書中與藥師經只提到東方,「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而在阿彌陀經里先提西方,密宗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講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東方代表著生氣方。長生長壽的什麼,所以藥師佛是東方。

至于西方,日落西山,趕快回家吧。所以念阿彌陀經。這都是有一套一套的。不然也不會吸引了那麼多人。

其實老和尚選擇了金網經,就不會有意讓石堅听不懂。為什麼,須菩提大家也許不熟悉這個名字。可是西游記里那個孫悟空的師父菩提尊者,唉,就是這個須菩提。不過那時候應當得道成佛了吧?呵呵。

但老和尚不知道寫《西游記》另有其人,現在都認為是石堅少年時寫的。

石堅一听明白了。這是為大理做說客來的。

第一段經義諸佛子若能真正明了、徹覺世尊這句話的實意(注︰不是實意,就象空不是空,色不是色一樣,明白那個意思,但不能實質的意思,有點繞口),那也就是所謂「一法通時」頓即就「萬法通」了。實際佛陀所說「萬法。始終沒有離開過這「一法」。換言之,佛陀為了這「一法」留給不同眾生有緣「萬法」。願望有緣眾生得聞而覺悟。這也是一法通則萬法通的來歷。

然後從如我解佛所說義開始,這里有一個阿摒多羅三苑三菩提,其中阿摒多羅勉強譯為無上,三是正音,宛是等,平等,菩提是覺悟。聯在一起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其實這個詞在佛經中很重要,意澤為大徹大悟,由世俗達佛的境界。行為上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眾生。就象文言文中的之字,什麼場合什麼用法。

這一段文字很重要,也是金網經超越其他經書的重要原因。它說了一切道,無論是老子的道,還是耶穌的道,還是穆罕默德的道,還是孔夫子與墨子的道,只要是為人民好,都是得道成道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只是個人悟道的深淺程度不同,因時地差異,傳播方式不同。

所以老和尚說你是小聖人,儒家的代言人,其實老和尚也沒有弄明白。在老儒眼里小石同志可不能稱為儒家的代言人,法家還差不多。你也暗合大道。說到現在,主要就為了引出第三段經義與最後一段話。

第三段經義也是金網經中第二段話,孫悟空的師父開始問話了。首先這里的如來並不指如來佛,那只是一人,這里是對成道成佛的通稱。也就是佛。菩薩是指覺悟者。全稱是菩提薩繼,如果覺悟了,腳底抹油不管世人就叫羅漢,但看到眾生還在苦難中,再次回到世間廣度眾生,這才叫菩薩,或者叫菩薩有情。為什麼人們祈禱求菩薩不求羅漢。羅漢不睬你,只有菩薩睬你。

現在大聖師父跪在哪里,說︰「佛啊,你老慢一點閉眼楮,慢一點打座,多指教一些那些菩薩,多照應他們吧,教導他們怎樣用功怎樣修行吧。

佛說眾生都是平等的,個個都是佛(這一點也有極積意頭,當然,不這樣也沒有市場了),但為什麼不能成佛呢,因為他自己迷失了,找不到自我。如果覺悟了,不再迷失,那麼個個都能成佛。

大聖師父就問了,這個心如何停在那個至善的境界,如何將它降伏,不再想煩惱的事?不想事情可能麼?明天我們吃什麼?」妹妹怎樣才能追到年怎樣才能買起棟房子每個樣那樣的煩惱,怎樣解決,這可是一個大問題。

佛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啊。照你這麼說,佛要護念菩薩善付菩薩。須菩提說是啊。于是佛再次閉上了眼楮,半天不說話。其實佛說我講給你听,當你有求道的心,一念停在求道上,也就住,這時候再也沒有其他妄念。

可這時的須菩提估計道行不深,傻里八嘰的,這時候大聖要跟他學本事,估計也打不過豬八戒。于是他不明白,還要問下去,也引出了全部的金剛經。

再配合下面一句唐詩與石堅抄襲的元曲,老和尚的意思是你石堅無非是想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大道萬千。最終歸一。

何必要分一個你我?事實上石堅最終目標還是讓老百姓生活安寧,無論他對幽雲十六州,還是對西夏這茲的百姓。為什麼不能換一種手段,非要用戰爭的用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後老百姓是過上好日子,還是苦日子?特別我們大理,已經臣服你們宋朝了,你還不甘心,又開始修馬路了,調兵譴將。

大師就是大師,話說得很含蓄。到現在真正听懂的人真不多。難怪。有許多大臣連這幾段經義講的是什麼都弄不清。

耶律煮蓉從椅子上站起來,合了一個什︰「阿彌陀佛。」

石堅白了她一眼,然後看著這個老和尚。這道聖旨才下達一個來月。雖然大理在京城設了聯絡的的方。可不知道這些人用什麼手段這麼快將消息送到大理的,而且還讓這個老和尚前來做說客。但石堅想到他剛才走路的樣子,都不太穩固,估計這幾天騎著矮小的滇馬,連都顛腫了吧。

石堅從席位上走了出來,他撩了撩官服,盤坐于地。然後雙手合什。如果不看到他後面一頭烏黑的頭發。還真是一斤。道貌岸然的青年高僧模樣。

連耶律煮蓉看到他怪模怪樣的樣子,也忍不住,忘記了怒火,笑了起來。

石堅閉起雙目,說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

這時金才經開篇一段話。

石堅要講解佛經?他平時不信神啊?

這一下子熱鬧了,所有大臣著石堅,連趙禎臉上也開始笑呵呵的,不過有點擔心,怕石堅講出什麼冒犯佛祖的話。這時候。宮里的太監與宮女都跑到大慶殿周圍,听著石堅講什麼玩意。

耶律煮蓉也鼓著小嘴巴。這個石堅讓她又愛又恨,天上飛的,地下跑的,他幾乎無一不曉。現在連談論佛經,他也不含糊。這還不是他愛好的。

別懷疑耶律著蓉對石堅的感情,特別是這些智慧型的女子,石堅那是一盞明燈,她們就象飛哦一樣,明知會死也要撲過來。就象老柳一樣。就因為寫了一些好詞,到臨老了,那些漂亮的粉頭陪他睡覺,還到貼。

石堅繼續說道︰「這個爾時。也就是這時,世尊,也就是指佛,或者指這個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

圓覺點點頭。石堅這句解釋並沒有錯。金測經里的佛與民間想像的佛略有不同,石堅這種解釋更正確一點。

「但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世界。」

句話了,大殿里響起一片嗡嗡聲,那麼應當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他們著圓覺。

顯然圓覺已經知道答案,石堅不信佛,那是有名的,而且他多次幫助道教。誰叫張無夢有一對寶貝徒弟。佛門淨地,自己也沒有這個膽量養女徒弟。如果今天宣揚佛教。那也是功德無量。

石堅合了一個什,說道︰「阿彌陀佛

終于他的模樣,讓簾後的李太後笑了出來。

但隨後忍住,看石堅怎樣往下開講。

石堅說道︰「這個世界,要佛教里又稱世間。有三世間與四世間的區別。三世間,就是器世間。也就是實質世界,有人類與生物。也就是活著的東西生存的地方。國土世間,也就是這個世界上各個國家,是這個世間的一個範圍。有情世間,就是一切眾生有靈知xing的存在,是世間的一個觀念。還有一個就是聖賢世間,在佛教里又稱淨土,我們華夏傳說中的天堂,都是指這些間。」

說到這里,石堅大聲說道︰「但記好了,這個世界或者那一種世間。都不是指我們眼中的世界

繞來繞去的,有些大臣對佛教不精通,都讓石堅繞糊涂了。

但圓覺臉上笑意更盛。不管毒麼說,也算一個知音。而且他顯然听得悅耳,口誦法號︰「阿彌陀佛。」

大理的隨行官員這可有點著急了。我是請你當說客的,馬上你要被這個石不移迷糊了,那怎麼行。但大理崇信佛教,某些寺里的長老甚至比國王威信還要高。對于圓覺這樣的大師,這些官員根本不敢吭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