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章 初步修煉

第四章初步修煉(《綠色xiao說網》)

他當真放過了綠玉?陸青雲心中狂喜可想而知,要知道,張輝要想取玉,只需一根手指,可他沒有這樣做。不知不覺中,那師尊的分量便重了起來。

道魔經為何物,陸青雲不知,但張輝讓他念三遍,他便不會偷懶。至于那風拳,才是主要修煉科目。一年大成,我陸青雲可以做到。

人活著靠著一口氣,而陸青雲活著,則是靠著一股意志,仇恨的意志。他的靈魂在族人被殺光的那一刻,已經死了,活著的,只剩下殺戮的心。

張輝走後,陸青雲第一次嘗試修仙身法,為復仇之路書上濃重一筆。

其實,張輝給陸青雲一年的時間是有原因的。陸青雲與旁人不同,他無仙根,卻有資質凌然的天魔根。天魔根雖不能在修仙之術上有所幫助,但卻可以讓其感受魔氣與靈氣的不同。修仙人擁有靈氣,修魔者則是魔氣,當然也有其他氣息存在整個空間中,比如就有鬼氣妖氣等。

取精去糟粕,提起氣息純正且分類別,修煉速度自然會增速不少。

再說了,被黑色洗髓丹梳理過,即便資質再差,起步上,已經領先太多。綠玉如今,已經從沉睡中初次蘇醒,雖然不敢說有多大效果,但對于補充體力,還是可以的。

張輝憑借這些,給陸青雲一年時間,做三年的事。

對于這些,陸青雲不知,他敢承諾下來,憑借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信念。

夜晚之時,月光比之昨夜,稍有暗淡。陸青雲先沒有修煉,而是將綠玉握在手中觀察。龍鳳圖案依舊沒有變化,從白日一直到現在,綠玉一直散發一股熱流。

只是此時,熱流已經不是那麼熱了,倒有些溫。氣息雖然與寒氣不同,無法療傷。但卻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甚至連頭腦都清醒許多。

張輝給陸青雲築造仙根,取了太多的天材地寶。就像洗髓丹一樣,被陸青雲吸收的那一部分,不到一成,其余全被綠玉吸走。如此以來,才導致仙根築造半費,成為偽仙根。

而綠玉卻似乎從沉睡中半醒,散發著濃烈的靈氣,這靈氣,修士可以吸收,凡人則感到神清氣爽。

這塊玉,是我的一半生命,師尊,你的恩德,青雲銘記!陸青雲將綠玉重新掛在腰間,翻開了風拳竹簡。

風拳口訣不多,只有數千字,以撲朔難懂的詞語編成。言語深奧,詞句斷續。陸青雲看起來,很是吃力。

修仙者,一般都由師尊先引導,逐句解釋,然後才會自信修煉。張輝不同,他不習慣那種手把手的教導方式,人是有悟性的,若是加以引導,這些悟性很可能被抹殺。

況且日後,這悟性比任何功法都要重要,對于這點,張輝比誰都了解。

一夜無眠,陸青雲卻僅僅讀懂了十句話,不到百字。這令他大為頭痛,僅僅入門,卻為何如此困難。

困難,我怎會懼怕困難呢,陸青雲搖搖頭!眼中滲出幾根血絲來,他忘卻了時間,繼續鑽研那苦澀難懂的風拳中去。

疲倦,只是對凡人而言,修真者,完全可以通過打坐代替睡眠。陸青雲雖不是修士,但卻有綠玉。綠玉渾身彌漫濃郁的靈氣,足以令其忘卻疲倦,苦心鑽研武學。

一個姿勢,一股信念,老山深處,一間破茅屋中,一個略顯單薄的少年,手拿一塊竹簡,安靜的思索,推演。他忘卻了時間與疲倦,全身投入風拳的探索中。

這一坐,便是十日,陸青雲睜開雙眼,血絲彌漫眼眶中,但神情中沒有一點疲倦之態。相反,臉上有喜意。風拳之術,他已然明悟。

這明悟不同師尊教導,而是自身的體會。風拳是神,是形,可卻是有變化。也有缺陷。

風拳精髓便是一個快,快如風,快如聲。眨眼之間,殺敵百米之外。然,風拳中,也只是將速度提升到聲的境界,為何沒有更快,比如,快如光,快如電?這推敲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這便是明悟的結果,熟悉與明悟是兩碼事,熟悉可以讓你運籌帷幄,而明悟則可以為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陸青雲便從簡單的速度中,為自己打開一扇大門。只是他不知,這扇大門太大,快如閃電,整個八荒大陸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但,能明悟這點,風拳的初學者中,自古以來,未曾有過。

起章,說的是如何吸納天地間靈氣,一共講述了七八十字。陸青雲仙根雖然不足,但綠玉的靈氣足夠,他漸漸理解何為靈氣。

吸納靈氣,為己用。感受體內那股砰砰欲動的熱流,陸青雲心里滿足的笑了。一夜之間,八十字的口訣修煉完畢,憑這速度,一年時間可以完成承諾。

陸青雲不求快,只求穩。基礎穩健,才能沖破束縛,超越快如聲的境界。

張輝走時說過,修煉之後,一日要念上三次道魔經。陸青雲雖不能理解為何,卻也不去多想,翻開竹簡,研讀起來。

對于張輝,陸青雲已然放開心懷,那人,值得敬重,窮其一生!

竹簡打開,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字體鏗鏘有力,從字跡看出,這字是張輝刻上的。與風拳之術相比,道魔經確實通俗易懂,短短數百字,讀三遍,應該很快。

然,這一切只是陸青雲的猜想罷了。讀著讀著,他的神色漸漸凝重,讀一句停下一次。這速度很慢,甚至比風拳之術的研讀還要慢上不少。

字義不難理解,但其中蘊含的魔與道卻極為深刻,陸青雲太過年輕,經歷太少。這種深刻的意味,他能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朦朦朧朧,捉模不定。

「道魔兩義,相伴相生。人,一份為魔,一份為道。道之極,為仙,魔之極,亦為仙。路不同,卻終歸一。」

這一段,陸青雲似乎能夠理解,但仔細思索,卻又有些捉模不定了。既然道魔兩條路終究歸仙,可為何要有道魔之分?那麼,何為魔?何為道?

書中有解,卻也一筆帶過。

「道者,順路生,魔者,逆路亡!」

陸青雲更是不解,順路便為道,逆路便為魔。這是誰定義的,那麼何為順,何為逆?書中不再有言,陸青雲思索便再次中斷。

與風拳相比,道魔經太過博大精深,短短數百字道盡修煉之道。陸青雲太年輕,諸多事只有經歷,才能有所明悟,有所感悟。

如此以來,陸青雲在這大山深處,安心修煉。

洗髓丹的功效確實非凡,再加上綠玉的濃烈靈氣,不足三個月,陸青雲便將風拳修煉到如風之境。

茅屋前,參天大樹赫然而立,足足有百丈之高。陸青雲一身白衣,眉清目秀,在巨木下踏著如風一般的身影,穿梭,出拳,練習身法。

巨木上,蒼老的樹皮留下密密麻麻的許多拳印,拳印不深,但印記十分明顯。這樣的力度對于初學者來說,已經非常恐怖。

但陸青雲不知足,近十天,他的拳,力度增加的速度緩慢起來,似乎達到飽和。風拳,更多的講究是速度,對于力度,只是輔助罷了。一般人修煉,達到如風之境之後,力度已經不再增加,像陸青雲這樣還在緩慢增加的幾乎沒有。

但陸青雲不同,他沒有師尊指導,不知道風拳這個特性,他認為肯定是自己將風拳拳意理解錯了。于是,他花費了半天的時間,將風拳從頭到尾溫習一遍,卻根本沒有找到關于力度的篇章。

既然風拳沒有增加力度的篇章,那麼,我就自己創造!

陸青雲的創造便是逆,便是魔,他不願走前人已經鋪好的路,那條路坦蕩蕩,便為道。而他要自己重新開闢,便為魔。

力度的增加,並不困難,資質上好的修士,在風拳大乘之後,都會通過其他一些方法,彌補力度上的不足。但他們大都是借助其他秘術修煉而成,已經與風拳無關。

如此以來,力度與速度的結合,便是兩種功法的雜糅。這種雜糅不講究協同,效果雖然不錯,卻不是最佳。

能如陸青雲一樣,修煉風拳一半之際,鑽研力度的,自古以來,沒有!

這便是天魔根的擁有著,他的心中伴隨著魔性。不允許他人操控,你沒有,我便創造,你錯誤,我便毀滅。

陸青雲的方法很簡單,既然要增加力度,那就要在瞬間激發更多的靈力。爆發力講究一個瞬字,時間越短,爆發力就越足,他掌控的便是出手的時間與靈力的爆發度。

任何功法都是有人創造的,陸青雲這種增加力度的方式很簡單,在大神通者看來,如同兒戲。但這創造,屬于他自己,而且力度與速度的結合近乎完美,這種完美的程度,即便是修煉數十年的修士也未必能夠做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