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267章 入主麗的

第267章入主麗的

事實證明,張少杰多慮了。就在此時,邱德根還在猶豫,是否將的股權賣給邵逸夫套現,以便籌集資金收購麗的電視的時候。

李杰、艾露恩兩人已經在律師陪同下,帶著足夠的底氣,與澳洲財團展開了談判。

當「澳洲幫」提出1.5億港元的價格拋售股權,李杰豪氣道︰「成交」

而張少杰聞訊之後,也是比較滿意這個報價,同意在文件上簽字。于此同時,更是很愉快的嘉獎了李杰、艾露恩的功勞,分別給予兩者50萬港元的獎勵金。

隨後,大衛森、亨利鐘斯和有限公司三家澳洲財團,滿意之極的交割了麗的電視的股權。

這樣的結果,確實讓澳洲幫喜出望外,不但能夠及早的跳出虧損的火坑,而且還能比當初1.2億港元的收購價高出3000萬港元的利潤。

這1.5億元的收購資金,張少杰賬戶中存有現金存款大約有8000萬港元,而剩下的資金,則是從天下出版公司、科技兩大公司財務上抽調。這筆錢,將從張少杰的股東分紅中分批扣除。

此次收購之後,麗的電視將成為龍騰娛樂經紀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此外,到了1982年3月份之後,麗的電視將會更名為「亞洲電視」,彰顯麗的電視不僅僅立足香港,而是要走國際化傳媒企業之路

而在麗的電視股權交易,正式完成當天,也是就1982年1月14日晚間。

麗的電視新聞主持人顯得神色大異往常,對著新聞稿有點結結巴巴的念道︰「從1981年3月以來,麗的電視數度易主。去年3月份以1.2億港元收購麗的電視的澳洲財團,今日正式宣布將權作價1.5億港元售予香港本地龍騰娛樂經紀公司,這家公司是由張少杰先生為主要控股股東。在交易達成之後,張少杰先生首次以董事會主席的名義,視察麗的電視。張先生表示,願與麗的電視的新老員工,共同努力提高麗的電視的收視率,改善財務經營狀況」

張少杰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收購了麗的電視的消息,在當晚以新聞的形式報道出來,整個香港媒體才徹底的震動了

要知道,麗的電視可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家電視台,自1957年麗的電視成為之後,十年間無競爭對手,出盡風頭。直到1967年,成立之後,麗的電視才逐步退出了香港電視媒體霸主的地位。

因為,的決策層都屬香港財團、家族,更熟悉香港電視媒體的經營。而麗的電視則是英國的總部遙控,多年來委任的均是英國人擔任總經理,很難迎合香港華人市場的口味。

到1975年的時候,麗的電視做出改變,任命華人電視人才擔任高管,試圖挽回頹勢。麗的電視首位華人總經理黃錫照上任之後,果然局面為之一變,勇于發掘優秀電視人才,提拔了「麗的三雄」——麥當雄、李兆熊、屠用雄,制作了不少的經典影視劇,將平均收視率陷入低谷狀態的麗的電視,逐步拉升30以上。收視率高峰時期,甚至能夠與平分秋色

雖然,此時的麗的電視,在財務赤字是老大難問題,然則,很多的香港媒體人士均認為,如果麗的電視勵精圖治,未必不能有扭轉局面的一天。

而現在,這麼一個老牌的電視媒體,卻是被張少杰這個年輕人收購。對于整個香港的市民心理上的震動,可真是巨大無比

1981年1月15日清晨。

「賣報,賣報最新頭條——香港麗的電視易主,張少杰閃電收購」

「重磅新聞,張少杰入主麗的電視,誓要做電視大亨」

「張少杰1.5億大手筆收購麗的,老牌電視巨頭再度易主」

各大報亭,已經在街上奔走的報童,紛紛的大喊大叫,以此促銷報紙的銷量。

「賣給我」、「我要一份報紙」、「《明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都來一份」

街上的市民,也是紛紛的被這則消息吸引,紛紛掏出腰包,購買最新的報紙。

除此之外,市井中更是議論如潮。

「乖乖,張少杰十八九歲的小崽子,居然能夠收購麗的電視了要是再過個20年,誰能是他對手?」某一名小商人羨慕道。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要是他在60年代、70年代,武俠小說名家們最活躍年代,還能讓他一個毛頭小子揚名立萬?更輪不到這小子收購麗的」某老者拍桌怒罵。

「張少杰可不僅僅是寫作厲害,他商業經營眼光,更是一流水平。張少杰近些年來投資的——天下出版、小霸王、科技,哪家公司不是前途無量?」某張少杰的崇拜者為其辯解道。

而就在張少杰成為了輿論暴風眼之中的時候,張少杰已經人在麗的電視,召開第一次管理層會議。

——————————

麗的電視台。

會議室中。

張少杰、黃錫照、麥當雄、李兆熊、屠用雄,以及佳視六君子之一的周梁淑怡均是入席在列。

黃錫照、麥當雄互相對視,露出了苦笑。一年多之前,兩者還在想過購買張少杰《大唐》的電視劇改編權,然則,這才多久,張少杰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老板了。

張少杰看著眾人,笑道︰「投資控股麗的電視,對于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心血來潮,或者是短期投機的動作。而是深思熟慮,決定的長遠投資經營計劃。至于,如何改善麗的電視財務、經營、收視率等等相關數據,就要看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了」

「在這里首先我要肯定的是黃錫照總經理的成績,你上任以來大膽啟用新人,發掘了麥當雄、李兆熊、屠用雄等等優秀人才。策劃了眾多熱門節目,使得麗的逐漸有了能與叫板的實力。這些功績,都是黃總,以及在座諸位的功勞現在,麗的電視的收視率雖然有所起色,然則財務上,卻是赤字高企。」

「改善財務,要從‘開源節流,開拓創新’八個字著手。開源,自然是增加營業收入和利潤。節流可以減少債務規模。開拓新的業務,創新不斷引領潮流制作新的節目、劇集」張少杰忽然問道,「現在我們麗的的財務狀況,尤其是負債規模是多少,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規模有多少?」

黃錫照說道︰「現在麗的負債規模有7億,而公司的固定資產僅值6.8億。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有1.4億,而去年實際營業收入4億港元,毛利潤6000萬。所以,賬面上,我們不但沒有盈余,還有高達8000萬港元的赤字」

張少杰點頭道︰「財務赤字方面,我會逐步解決,計劃每年降低2億元債務規模,減少赤字規模,3年之後努力進入無債一身輕狀態」

周梁淑怡說道︰「光是這些還不夠,不斷推出優秀節目,提升收視率才是王道。哪怕是虧本燒錢,也在所不惜」

張少杰笑而不語,說道︰「商業的根本是要賺錢,盲目燒錢做大收視率並不是王道。步步為營,可持續發展,一步步的將財務、收視率同步的提升、改善,保證生存的前提下,進行發展,才是王道佳視當年一味燒錢,給的壓力有多大,結果還不是因為財務狀況不佳,說倒閉就倒閉?」

周梁淑怡不禁低頭,神色黯然。因為幾年前曾經一度輝煌的佳藝電視總經理,就是周梁淑怡

周梁淑怡原本是在擔任高管,而在75年佳藝電視成立後,挖空了的主力陣容,投奔佳藝電視。原本以為佳藝電視的後台何佐枝的財力,足以支持周梁淑怡一展抱負。

所以,周梁淑怡當初曾厲害哄哄的說︰「我離開無線的原因,我因為在那里失去了挑戰性。一切都太安逸了,收視率達到95,老板卻說達到75就夠了,我反問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但是,佳藝電視75年成立,僅僅是到了78年,每年虧損規模達到幾億元。何佐枝也失去了耐心,將佳藝電視破產清盤了事。

而原本歷史上,到了90年代初,求邱德根黯然退出亞洲電視之後,林氏家族接盤。而名氣頗大的周梁淑怡被林氏家族邀請擔任亞洲電視的總經理。

結果,周梁淑怡上台後也是一味燒錢,將亞視的每年虧損規模擴大到了3億港元。最終,亞視老板林氏家族,也受不了周梁淑怡的燒錢速度,將之掃地出門。

在張少杰眼里,周梁淑怡就等于——燒錢或許,在自己不愁錢的時候,可以全力用這種猛將,然則現在張少杰的財富還達不到李嘉誠那種程度之前。還是要悠著點,用黃錫照比用周梁淑怡更經濟適用。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