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十八章 戰 術

不過由于戰車的地形適應性較差,靈活性也不太好,以步兵為主的疊陣作為衛軍基本陣型的核心地位還是無法撼動的,但大車戰術卻可以用于保護糧道,因為那都是在大路上,而且車輛就在身邊。

由于大車戰術的強大作戰效能,縱然是金軍中最精銳的女真騎兵,不達到十倍的兵力優勢,也很難光靠騎兵這一單兵種迅速殲滅宋軍的運糧隊。可若金人真的派出那麼多騎兵襲擾宋軍後方,他們又哪兒來足夠的兵力抵御宋軍的進攻呢?

然而,若官兵缺乏士氣,再好的戰術也沒有用,宋軍總數不過三十多萬,其中能夠達到要求的更是只有岳家軍、衛軍、吳玠所部西軍,最多再算上韓世忠、張俊等大將手下的部分精銳,總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人,再考慮到南宋朝廷目前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現在談北伐似乎還是為時過早了

金軍中的騎兵對宋軍威脅固然最大,但由強征來的各族精壯組成的步軍也不可以太過小覷,畢竟他們人數眾多。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要知道宋軍中的大部分官兵戰斗力還不如金軍中的漢軍,那些精銳雖然在戰斗力上有一定優勢,可數量卻又偏少了,就算能夠擊敗他們,也會付出不小的損失,又哪兒來的余力再與金軍的精銳騎兵決戰呢?

要解決這一難題,利用金軍內部的矛盾、對其分化瓦解是最重要的手段,但想方設法減少我軍的傷亡也很有必要。于是趙不由想起了前世記憶中「戚家軍」所用的「鴛鴦陣」,那可是在對付步兵時效率最高的陣法了,歷史上甚至還常有零傷亡的情形出現。

可是趙將「鴛鴦陣」的打法說出之後,吳璘的反應卻遠沒有听到「大車戰術」時那樣激動。無他,「鴛鴦陣」只適用于規模不大的戰斗,在萬人規模以上的大兵團作戰中很難派上用場,而且若敵人也用超長兵器,「鴛鴦陣」的效能將大大下降,趙听後不由有些氣餒。

其實,歷史上戚繼光在倭患平定後被調到長城防線,經常要對付數量動不動就超過十萬的蒙古騎兵,他並未采用習慣的「鴛鴦陣」,而是運用車炮協同戰術對付兵力遠遠多于本方的蒙古各部。雖然戚繼光以此數次大敗蒙軍,戰績比起剿滅倭寇要輝煌得多,但因為戚繼光滅倭的名氣太大了,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他滅倭的事跡和在江南地區威風八面的「鴛鴦陣」

不過吳璘畢竟不是普通將領,並沒有因為一兩個缺點就將鴛鴦陣完全放棄,畢竟它在小隊作戰時的效能還是無以倫比的,而且以「鴛鴦陣」及其幾種衍生陣型訓練士兵,可以提高他們的協同性,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于是,大車戰術以及「鴛鴦陣」的三個基本衍生陣型和疊陣一起,成為衛軍將士尤其是步兵的主要訓練內容。以此為契機,趙要求軍隊的訓練內容和戰斗方式盡量簡化,以利于形成標準的套路,吳璘何等人物,很快便明白了趙的用意,不過這也是他理想中軍隊的模樣,並沒有提出異議,只是默默地遵照執行。

在趙看來,中國歷朝歷代之所以兵禍不斷,關鍵在于「兵為將有」的制度。為此宋朝歷代君臣想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予以防範,其中最有效的無疑是對將領的職位頻繁調動,但問題是這樣一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宋軍的戰斗力因此直線下降,再也不復宋初的銳氣。可是在趙記憶中,確實只有輪調的方法能夠有效地防範「兵為將有」的出現,所以他只能在降低輪調的不利影響上想辦法。

歷史上人民軍隊也實行過輪調制度,卻依然保持了相當強大的戰斗力,而西方各國近代以後「軍隊國家化」日益明顯,似乎也沒有影響其軍隊的戰斗力。趙想來,也許關鍵在于作戰與訓練方法標準化的緣故,因為各支軍隊之間只有兵員素質方面差異較大,所以就算新上任的將領,也能很快上手,輪調制度的缺陷也就不太明顯了。

而中國古代的軍隊,每個將軍都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岳飛的部隊與張俊的部隊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即使軍規都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新調來的將領沒有一兩年時間很難熟悉部隊,而要想在將領大多依靠威望而非軍法帶兵的古代能夠將劃歸麾下的新部隊運用自如,所需的時間就更久了。

再加上對于輪調制度,宋代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時一年一換,有時十年一換,很多時候完全是皇帝和文官一時興起的結果。這樣一來,不但其防範兵禍的效果大受影響,而且弊端也愈發明顯。直到趙現在邁出這重要的一步,大宋才終于走上了「軍隊國家化」的道路,但在不短的時間內,這「國家」並非是整個大宋,而只是趙的衛王府轄地而已

能夠對軍隊作出如此重大的改革,吳璘的全力配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趙也對其愈發信任。但吳璘雖然看上去完美無缺,但根據趙前世記憶中史書里的記載,和他這一年來的觀察,吳璘身上也有兩個不易察覺的缺陷

第一個缺陷,在皇帝眼中也許會視為優點,那就是吳璘實在太听話了。如果上級就在身邊還好,吳璘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可若他帶兵在外的時候,如果接到皇帝或是上司的命令,那他就算知道這樣做肯定要吃敗仗,也會照著執行。歷史上,吳璘就是在接到朝廷的詔書後不顧眾將的反對從德順軍(地名)立即撤軍,結果遭到金軍追擊而損失慘重,這也是吳璘一生中親自指揮的戰役中唯一的一次敗仗。

第二個缺陷,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吳璘不擅攻城,甚至可以說是宋軍主要將領中最差的。在歷史上,吳璘多次在野戰已經消滅了守軍絕大部分兵力之後以優勢兵力圍城,卻依然數月不能破城。德順軍之戰若非攻城耗時太久,朝廷詔書發到前就應該獲勝,也就不會反勝為敗了。對于這一點,趙也頗為無語,在他想來,也許與吳璘生性謹慎有關,這固然令其在野戰和守城時無懈可擊,卻也令其在攻城時顯得缺乏辦法。吳璘在歷史上鮮有運用奇謀的記載,似乎也可以作為佐證,不過智謀不足可以靠科技彌補,等到將來大炮研發成功,吳璘在用兵上就堪稱完美了

除了這些,趙還想出了一些特殊訓練內容,比如夜戰(軍中本來相當常見的夜盲癥已經被趙這個營養師解決了,但由于夜里古代軍隊中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無法發揮作用,只能依靠笛聲相互聯絡,要想保證自己不出現大混亂,規模絕不能超過千人。但這一成績已經令趙相當滿意,因為宋朝歷史上一般夜襲也就百人規模,只能騷擾一下,讓金軍睡不好而已。)和防炸營訓練,大大增強了部隊在特殊情況下的作戰能力。

另外,趙本來還想進一步增加衛軍的訓練強度,最好達到實戰的程度,卻因為遭到了官兵們集體抵制而被迫放棄。這也不能怪衛軍的官兵,因為外科是中醫的弱項,對于骨折的治療尤其如此。宋朝的大夫雖然已經知道復位固定的接骨方法,卻用柔韌性較強的柳條來當夾板用,雖然這樣給了病人活動腿腳的一點自由,可誰都有忍不住動作過大的時候,那問題可就大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