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晉公班師凱旋,朝廷當然少不了封賞有功將官士卒。接了文遠,天子、百官乃至出征的謀士將領一行浩浩蕩蕩回到大殿上,由尚書僕射荀彧草詔,正式宣布對有功人員的冊封。

其實早在確定半月之前,文遠就已經將擬好的有功之人名單送到到了鄴都,此時公布不過是走一走形式,畢竟如今連朝堂之上,都歸屬于文遠身後的龐大陣營,這些人議定的結果,連小皇帝也不敢隨意拒絕蓋章執行。

一封詔書,涉及升賞之人足足有上百之眾,基本上按照文遠給出的名單執行,文遠細細听過一遍,確定無誤之後才微微點了點頭。

事實也由不得文遠不仔細,由于曹昂勢力的徹底覆滅,尤其是曹操這個大bss的低頭,曹氏、夏後氏以及眾多吸附于曹氏一系的人才如今大多都已經加入到文遠所代表的陣營當中。試想曹操當年有多大的能量?即便是現在距離官渡之戰已經數年之久,可是隨著曹操正式答應為文遠效力,這幾個月來那些前來歸順的曹操舊部就有將數百人眾,而且其中不少放在文遠眼里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那些有名有姓的,文遠基本上在這份封賞詔書里都給予了相應的安排,譬如曹操就被文遠表奏為太傅,荀彧為尚書僕射。荀攸、程昱則調入晉公府參贊軍務,而以曹仁、夏侯淵為首的等操舊將也各有歸屬。

這些還是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將,當年跟隨曹操的中低層官員基數更大,足有數百人之多,只不過是沒有在這封詔書里提到罷了。

數以百計的人才,即便是現如今文遠的底蘊深厚,可用之才也不過上千之數,這還是文遠佔據了曹操地盤之後的數目,由此可見,當年曹操手下人才是何等興盛!

這麼多人才的涌入,文遠當然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人才這種資源,文遠任何時候都不會覺得過剩,想當年戰果四君子還都豢養著食客三千呢,更何況文遠如今已經手握大半個天下,自然有的是位置安插這些人才的。

至于這些人才究竟有多大能耐,想來曹操當年能留下他們,應該都會有自己的專長。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好辦了,如何安置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給沮授和荀彧執行,以荀彧的王佐之才、過人眼力,再有沮授在旁邊把關,想來這些**多能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出一份功用。

當然隨著這些人的加入,地方和中央的人事結構組成就不得不成為文遠考慮的事情,一次任用三百多名官員,而且這些官員曾經都是出自曹操手下同一個系統,吸納的這麼大一股勢力幾乎必然的成為文遠陣營中的第二大勢力集團,可能產生的影響由不得文遠不謹慎而行,這兩天文遠一直頭疼的也正是這件事情。

好在曹操在河北住了幾年之後,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志向,私底下和文遠說過只想做個治世之臣。對于這樣的要求,文遠當然沒有理由拒絕,于是想天子討了個太傅的官位。太傅,百官之首,論品階還在沮授之上,也算是對曹操不薄了。而像荀彧、劉曄、滿寵、陳群這些出色的人才,文遠也毫不避諱安插到朝廷的個個機要位置當中,甚至是曹仁、夏侯淵這樣有真才實學的將領直接統兵,如此魄力,如此信任,倒著實令這些曹操的舊臣動容。

事實上文遠也並非沒有擔心過這些,曹操舊臣的大量涌入顯然會給文遠集團內部的既得利益者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在文遠看來這是良性的,他很清楚,當一個人把持手中的權力太久,思想就會產生一種盲目的優越感、片面性,會變得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就像是文遠前世的許多國企員工,每天一杯茶,一張報紙打發時間,這樣的人就算是有才華也對集團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在文遠看來,只要掌控的好,新血的加入無疑會給文遠身後的勢力集團帶來更大的活力,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好嘛?競爭上崗,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當然文遠也不怕曹操的這些舊臣能翻出多大的花來,這些人剛接收進來資歷還淺,文遠當然不會一下子就交給他們什麼獨當一面的職務,想來即便是是副職,所造成的威脅就足以讓他們的主官生出危機意識,不敢懈怠或是玩忽職守。

文職人員的安排過後,文遠更關心的還是武將的冊封。當然,由于增加了四個郡的收復,其中還牽扯到一個新政區的劃定。

1.中央直屬軍團序列中軍軍團︰主將顏良、副將曹仁驍騎軍團︰主將越兮、副將夏侯淵。

水軍軍團︰主將呂蒙、副將甘寧、陳武。

破軍營︰主將慕容羽、副將曹彰中壘營︰主將魏延2.地方軍團序列冀州軍團︰主將太史慈、副將曹休、孫禮並州軍團︰主將張燕,副將蔣義渠、于毒青州軍團︰主將張合,副將管亥、典滿幽州軍團︰主將郝昭,副將裴元紹、張白騎兗州軍團︰主將高順,副將曹休豫州軍團︰主將于禁,副將李典、牛金徐州軍團︰主將臧霸,副將張南、韓瓊涼州軍團︰主將馬超、副將龐德、馬岱。

司州軍團︰主將趙雲,副將樂進、呂翔雍州軍團︰主將徐晃,副將郭淮、曹真從這樣一份將領名單可以看出,曹操曾經的舊將很大一部分都安置在各軍團中,並且擔任的都是原軍團主將的左右手,即便因為他們的加入擠掉了一些人原有的位置,不得不擔當更低一階層的將領,可是有了這些能征慣戰之將的加入,晉軍的武將陣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此外,考慮到已經擁有了十多個軍團,戰輔兵一百多萬之眾。此次文遠手上雖然增加了四個郡的地盤,但文遠並沒有考慮再增加一個軍團的戰兵。而是將南陽、江夏二郡暫時劃歸司隸的管轄範圍,由趙雲統一負責防御部署,而豫州于禁則順勢接管汝南、淮南的防務。如此一來,于禁名符其實的執掌整個豫州的軍務。而原本的司隸區就顯得過于龐大,東西幅員上兩千余里難免造成政令不通。所以文遠文遠根據下一步的考慮,以潼關為界,將關中一帶獨立出來設為新的一州——雍州,而關中軍團,也自此更名為雍州軍團。

如此一來,雖然地盤上多出了四個郡,可是總的兵團數目和戰兵數量並沒有因此遞增,只是征召了一部分的輔兵,畢竟這四個郡的屯田守備工作還是要做的。

這還只是職位上的任命,眾人打了勝仗,官階上也自然得到了冊封,四鎮雖然還未必夠資格,四征卻已經足夠,對那些已經跟隨自己多年的功勛將軍,文遠當然不會吝嗇,張合、趙雲、馬超、太史慈四員大將被分封為征東、征南、征西、征北等四征將軍、顏良、高順、徐晃、臧霸受封四平將軍,呂蒙受封伏波將軍、越兮受封驍騎將軍、慕容羽受封龍驤將軍,魏延受封虎翼將軍,其余四安、雜號將軍、校尉,都尉也是各有封賞,不一而足。

官階之後,還有爵位的加封,太過繁雜不能一一贅述,不過毫無疑問的,這一次的論功行賞是文遠自下曲陽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幾乎所有追隨文遠的的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升遷。而造成的影響也毋庸置疑。試想一下,當看到那些支持文遠的人一個個加官進爵,那些還在觀望舉棋不定的人會是怎樣的想法?可以說這樣一道詔書,就將人心又狠狠的聚攏了一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文遠取代漢室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文遠也確實因為一件關于自己的事情有些頭疼,他這次為手下人攬下了這麼大的好處,這些人當然也要表達一番對文遠的感激之情,御史大夫華歆就當場啟奏天子,請天子封文遠為王!晉王!

…………

ps:這章有點麻煩,一點找不到感覺,不過不寫又不行,畢竟牽扯到以後的出兵。學徒費了好大勁才做出的人事架構,而這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將領層的架構,現在學徒最擔心有死了的武將復活的烏龍,請細心的朋友幫學徒看看,有沒有錯漏,學徒立即改正。

[連載中,敬請關注]

看過此書的網友向你推薦

本書由17k(3g.17k.c)正版提供,請支持正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