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49 遣一上將足矣!

感謝廣淨100貴賓支持。順便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徒的小說即將上無線閱讀了。這是學徒邁向全職的一大步。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為了表示慶祝。我向公司請了三天假。爭取能碼出來一萬存稿。最近這段時間太忙。都是現寫現發的。質量上自己也有些不滿意。有點存稿。學徒會奉獻出更精彩的內容供大家閱讀。好了。閑話不多說。學徒埋頭碼字回報各位兄弟。求大家繼續支持啊。

…………正文…………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告天下士民書的另一個效用也開始凸現出來。行文發出去一月之後。陸續開始有各方郡守、牧守遣人來鄴都朝貢。起初還只是些小魚小蝦。到了後來見大勢所趨。一些頗具實力的割據勢力也不得不向鄴都遣使表示臣服。

這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劉備、荊州牧劉表、西涼馬騰韓遂。江東孫策等。最後連兗州牧曹操也頂不住壓力派滿寵前來稱臣表示賓服。

雖然這些都只是名義上的。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大多不能實行。地方諸侯該干什麼還是干什麼。各地牧守依然是當地的土皇帝不受約束。不過不管怎麼說。天下名義上又基本歸于了一統。這是之前無論董卓、還是李傕郭汜都不能做到的。就因為文遠有實力。雄踞三州之地。麾下有三四十萬戰無不勝的強兵。

至于各地陽奉陰違。文遠也沒指望能靠一紙行文就能平定天下。畢竟從劉焉上表建議設立州牧開始至今已經有十個年頭。百姓只知有太守、州牧。而不知有朝廷。真正要讓地方重新歸于中央的管控。最後靠的還是拳頭。

不過眼下這種局面文遠已經很知足了。有了大義的名分。誰不服就打誰。打了還不能還手。還手了就是叛逆。就是與朝廷為敵。那些牧守不過一州一郡之地。誰敢以一己之力去叫板朝廷。

這種狀況各地的牧守們都很清楚。膽小之人莫不心驚膽戰。盤算著趕緊派使者入鄴城朝奉。胸懷野心之人也莫不心生憂患。如何能在強勢的河北霸主張遼壓迫下圖強求生。

不過事事無絕對。有不敢逆勢而動的。也有不怕死的。其中領頭的當屬公孫瓚和袁術、

袁術這兩年縱橫淮泗之地。佔據了大半個揚州。豫州、徐州部分地盤。已經忘了當年被曹操大敗狼奔豸突九百里的傷痛。他的野心又開始膨脹。已經開始為建立一個橫跨淮泗的帝國開始籌謀。

雖然文遠戰績輝煌。最為人難忘的莫過于曾以一郡之力擊敗了當時雄踞冀州的霸主袁紹。成為新的河北霸主。為天下諸侯驚怖。但是這在袁術看來並不算什麼。袁紹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哥哥有多大本事。袁紹這個當弟弟的自認為最清楚。袁紹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庶子被打敗。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公孫瓚則是有苦自知。此時他正在幽州和閻柔、劉和、鮮于輔的叛亂勢力斗的正凶。根本無暇旁顧。而且因為先前殺了宗正劉虞。張遼已經和他斷絕的同盟關系。如今張遼擁立獻帝。如何能放過自己這個殺害皇親國戚的元凶。就算撇開這一條不談。日後張遼征討四方。豈會讓自己有後顧之憂。只怕張遼此刻早已經厲兵秣馬準備北征了。

既然情知沒有轉圜妥協的余地。性情孤傲執拗的公孫瓚索性脖子一梗。加緊攻打閻柔的叛軍。先掃清幽州的反抗勢力再想辦法抵抗北征的冀州兵。

不能不說。公孫瓚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安頓獻帝的同時。文遠就開始計劃著北證。正如公孫瓚預料的那樣。文遠不會容許有威脅存在于自己背後。甚至在從青州回來的路上。文遠就開始為此事籌謀了。

四月。文遠發出告天下士民書僅僅一個月後。幽州閻柔就派出齊周來鄴都朝奉。除了申明臣服之意外。請文遠發兵北上平定公孫瓚也是齊周此行必須完成的任務。

之前劉和請文遠出兵討伐公孫瓚。文遠因為考慮到獻帝的變故而沒有立刻答應。現在獻帝的事情已了。文遠自然不會拒絕齊周的請求。好言安撫了齊周一番之後文遠答應。待征得天子詔諭之後便會立即準備。克日興兵。

得了大將軍的許諾。齊周大喜拜謝而去。文遠也即日奏報天子。請天子下詔出兵。

公孫瓚殺害獻帝皇室宗親。天子自無不允之理。下詔令文遠出兵。

得了天子明詔。文遠立即召集文武商議起兵。

這是文遠逢迎天子後的第一戰。正是宣揚朝廷威信的時候。此一戰可以說是只許勝不許敗。若敗。則朝廷和河北軍的威信掃地。那些左右搖擺不定的地方就會蠢蠢欲動。天下將再起紛爭。

文遠最北伐幽州這一站可謂是相當重視。他本本意要親自出征。不想卻遭到帳下文武的一力勸阻。這一次。文武官員的口徑出了奇的一致。理由是天子駕幸鄴都未久。朝局未定。主公應坐鎮鄴都。

這個理由。確實確實足夠充分。天子剛到鄴都。如何處理于天子的關系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一應牽涉到天子的事情都需要文遠點頭。這個時候。文遠確實不能親自出征。

此外。幽州如今時局紛亂。閻柔領導的反公孫瓚勢力除了遣使結好文遠。還和幽州三郡烏丸牽上了頭。勢力不可小覷。即便是公孫瓚也在與他對陣交鋒之中吃了幾次苦頭。

所以這個時候。眾人都主張遣一上將領兵出征。接連閻柔、烏丸一同討伐公孫瓚便以足夠。

眾人說的有理。文遠也就順從答應。這一段日子一直出兵在外。很少有陪伴妻兒的空。正好借著這個空檔。好好與家人享享天倫之樂。

文遠掃視帳中眾將。肅聲喝道︰「爾等誰願領兵出征。」

「末將願往。」趙雲、顏良聞言應聲而出。慨然喝道。

徐晃也緊跟出陣。拱手道︰「末將願領本部兵馬為先鋒。」

「小將也願往。此去勢必砍下公孫瓚首級獻于主公麾下。」魏延不甘人後。也跟著站出。他這一請纓。和他交好的呂蒙、陳武也隨之而動。

文遠默默盤算。這幾路戰兵加在一起有三萬五千兵。若再帶上輔兵當有六七萬眾。對付公孫瓚想來已經足夠。唯獨這些人皆是武將。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

文遠目視眾謀士道︰「誰原為參軍一同出征。」

徐庶長笑一聲而出道︰「庶願隨各位將軍蕩平幽州。」

文遠大喜道︰「元直若去。大事必成。」當下封趙雲為前將軍。統領大軍出征。徐晃為先鋒。顏良為偏將軍。魏延、呂蒙、陳武、呂曠、呂翔等為副將。起兵七萬。擇日進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