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4章︰功載至千秋,萬古永流芳

歷1923年,即陰歷癸亥年。

在河南省城開封的南土大街上,也就是原尉氏縣劉耀德開設《桐茂典》當鋪的原址上,也就是由劉青霞捐出的居賢宅上,也就是已由河南督軍馮玉祥收為公有的劉家房產上,河南省第一貿易商場,正在舉行開幕儀式,馮玉祥將軍帶著侍衛隊親自參加商場開幕的剪彩儀式。參加開幕儀式的還有本地商會會長,商界精英,各界的名流和權威。

因為這是河南省最大的貿易商場,所以,開幕儀式的現場,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前來參觀的市民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一時,整個南土街上是車水馬龍,人擠車踫,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戶們的喊叫聲、叫賣聲,是此起彼伏、不絕入耳,遠聞南土大街之外;商戶們的生意是興隆繁盛、應接不暇。商戶們和滿街之人的臉上,是喜笑顏開,合不擾嘴,舉眉投足之間都流淌著心滿意足和欣愉悅。

這人貿易商場的名字叫︰國貨商場。商場建築形式新穎,內部寬敝,沿周為八稜形狀,周長二百四十米。建築面積為四千平方米左右。正大門座西面東,臨南土街,後大門座東面西,臨洪河沿街,南北兩側中央各闢一門,四角各有角門,可謂四通八達,進出方便。

場內環周兩側,是店鋪櫛比;固定鋪面有四十余家,兩側店鋪中間地空闊處,一些非固定的攤戶也是一家挨著一家。經營的商品以時貨、布匹居多,全屬零售。場內中心設劇院一座,名喚︰華光影劇院。此時此刻,劇院里正在上演豫劇《打金枝》。如果到了夜間,也可以放映電影。

這個河南省最大的國貿商場,就是由曾經的尉氏劉半縣、曾經地中原富——劉耀德開設的劉家新桐茂典的當鋪舊址改建的。

此時此刻,河南都督馮玉祥正在開幕儀式上剪彩,他的副官突然匆匆匆忙地走進開幕儀式現場,走近馮玉祥身邊,附耳輕聲稟報說︰「都軍,剛才劉鐵來報,說劉先生已故去,昨天棺疚運至尉氏之後,劉氏族人不讓劉先生的靈柩在劉氏族的墳地下葬。劉先生的娘家人無奈,不得不將劉先生的靈柩運回開封,現在正停放在開封孝儼寺內。今天上午,安陽馬家人欲求助于都軍,可得都軍您正在開幕現場剪彩,所以,才請劉鐵稟報您……」

馮玉祥一听,正滿面笑容的他,立時深鎖了額頭,把剛剛剪過彩地剪子,順手扔到禮儀人端著的托盤里,果斷地命令副官︰「去!立即帶上一支部隊,護送劉先生的靈柩回尉氏,並且,還要負責讓劉先生順順利利的入土為安。我等這里地開幕儀一結束,會立即趕到尉氏的!」

副官領命,立即執行去了。

國留商場地開幕儀式結束之後。馮玉祥與參加剪彩儀式地商界精英。各界地名流和河南權威人士歡聚酒店。草草地用過公宴。立即帶一支人馬。快馬加鞭地赴尉氏。不但給已經安全下葬地劉青霞舉行了隆得地祭奠儀式。還親自帶領官兵。在青霞地墳墓周圍種植了十幾畝松柏。以示對青霞一生所立下地豐功偉績地尊重。及永久地緬懷和紀念。

監護著青霞地葬禮。順順利利地安葬。還親自帶領士兵。在青霞地幕地周圍。種植了十幾畝地柏樹。以喻對青霞一生所立下地豐功偉地稱贊和紀念。

整個尉氏縣城。在青霞下葬地當天。市民是心情悲痛。幾乎是萬民空巷地去參加青霞地葬禮;而尉氏縣鄉下地父老鄉親。得知青霞故去。靈柩運至違尉氏歸葬地消息。是紛紛奔走相告。有地幾乎是全村出去。成群結隊地趕往縣城。心情悲痛地來為青霞送行。

在青霞故去地好長時間。青霞都沉浸在緬懷青霞地悲痛之中。特別是賈魯河兩岸地黎民百姓。把青霞捐款修築地賈魯河大橋地功績。編成了炙人口地歌謠。世世代袋子工地傳唱。以示對青霞地感激和頌揚︰

青石橋呀青石橋。

偉壯觀雙路道。

青霞賢績垂青史,

萬民同濟樂逍遙。

……

時至今日,青霞已辭世將近百年,當年青霞築建的師古堂,已成為尉氏縣委招待所——也就是今天的尉氏賓館;而青霞為孤寡婦女修築的寡婦村,依然保存在尉氏賓館的東北角,全國各地的旅人每在尉氏賓館住宿的時候,可免費參觀游覽;青霞當年創辦的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學校—華英女校,已成為尉氏縣師生力最強大的南花園小學,也被稱為實驗小學;青霞當年出資為劉氏族人築建的劉氏祠堂,現在依然保存在尉氏縣大橋鄉政府的院子里。

現在尉氏的教研室,也是尉氏縣最早的教育局,曾經是劉青霞手下的劉家鹽店;現在的尉氏北倉糧庫的所在地,是青霞當年創辦華英女校之後,因為在星期天給學生設有植桑養蠶的活動,是青霞專門購置土地,為學生種植的巨大桑園。

現在開封的模範商場,就是曾經的國貿商場,也就是劉青霞當年掌管的劉家新桐茂典舊址的一部份,另一部份即是豫省最早的銀城銀行及中州中學;豫省最早的河南醫院,即是河道大街的劉家老桐茂典鋪舊址。

青霞捐資創辦的北京豫堂,在民國以後更改為嵩雲中學,或河南中學。為河南和北京培養了數千名中學生。一九五六年的北京,各私立中學並入市立中學,嵩雲學校(北京河南中學)從此結束。

在南京孫中山博物院中,仍然存有劉青霞慷慨捐資,支持辛亥革命的有關資料。而青霞,之所以在《告四萬萬男女同胞》一文中,沒有披露給孫中山的捐資,第一,是數額巨大,怕引起劉氏族人對她的更加欺凌;第二是因為,當時,雖說袁世凱已辭世,黎元洪為總統,可是,黎元洪只不過是一枚虛設的橡皮章,真正的實權,卻掌握在內閣總理段~手中。而段~,卻仍然執行的是袁世凱的政策,對以孫中山為的國民黨恨之入骨。所以,青霞怕引起燒身禍端,才在《告四萬萬男女同胞》一文中,只字不提經孫中山捐巨額的事情。

在河南文史資料中,有關于劉青霞捐資革命、捐資社會、樂善好施的資料和記載;在開封文史資料中,有關于劉青霞捐資革命、捐資社會、樂善好施的資料和記載;在我們尉氏,有關于劉青霞捐資革命、捐資社會、樂善好施的資料和記載。

現在,我挑選二三篇篇幅短小的史料記載,供讀饗讀︰

一︰《女士沿義》︰尉氏縣劉青霞女士,富而不甘為守財虜也。留學東洋,素多熱心桑梓,日前以汴紳籌辦中州公學、中州女學,經費竭蹶,特來函告捐銀一千兩,以資應用。若劉女士,誠加人一等矣。(本文原載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漢口的《公論新報》上)。

二︰《劉女士熱心公益》︰尉氏縣女士劉青霞,家道素殷,樂善不倦,聲名早達于鄉閭。日前,該縣貧民工廠無款開辦,該女士捐洋五萬元作為該廠開辦經費,如是女界中誠所罕見也。茲聞該縣長備文呈報該女士教予義方,急公好義,捐資興辦工廠,實屬賢德可嘉,善勇為。當軸準此,核閱所呈,實為楊條例相符,當即咨部立案,從優協,以昭激勸雲(本文原載民國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的《大梁日報》上)。

三︰《劉青霞捐助開封難民收容所》︰所內留養婦孺五十余名,衣褲亦多破爛。除該所自行購物各衫褲外,有桐茂典東家劉青霞女士捐大洋二千元,托難民所所長趙惜為所內小孩購備新制衣褲四十件整,分給服用。(本文原載一九二二年七月九日的《新中州報》上。而此時的青霞,已經將家資全數捐給馮玉祥充為公有,她當時捐出的錢,是自己的養老錢。)

……

(全文結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