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033】部隊建設與洛陽焦土

(呼∼二更到,余可安心睡覺矣。祝閱讀愉快!)

于禁的檔案調動,非常順利。幾乎只是一句話的功夫,就解決了他的隸屬問題。畢竟眼下的于禁,僅為鮑信麾下,近兩萬大軍中的一個小小什長。屬于完成排不上號、入不了流的微末存在。

所以,對于輕松收獲未來潛力股的夏侯瀾來說,此刻自是心情大好。而在旁人眼中,屬于一躍而入龍門的于禁,更是精神抖擻,滿面紅光。心中充滿了對于夏侯瀾「識人之明」的感激︰伯樂啊!嗯,有一句話怎麼說的?士為啥死來著?他娘的,俺怎麼就給忘了呢。以後真得好好讀幾本書才行。否則怎麼擔待得起主公這般知遇恩情。沒說的,俺肯定要給主公長臉才行!

由于親衛屬于私兵性質,即便將領級人物被罷免了兵權,私兵依舊不會被解散。所以,自于禁成為夏侯瀾親衛起,便已將其視為主公了。而夏侯瀾知道這些後,雖然楞了一會兒,卻也沒太在意。畢竟在夏侯瀾看來,自己日後,必是魏國首將之選。屆時于禁以其心月復出身的地位,也未見得就比五子良將差了!

在收編工作方面,甄選士卒的任務,進行的頗為順利。不說關西軍本就以精悍而聞名,單說夏侯瀾及李典、樂進、于禁之輩,又有哪個不是極善練兵的將才。尤其夏侯瀾還接受過軍校里的系統培訓,更在野戰部隊呆過數年。什麼刺頭兵痞沒見過?是以即便關西軍紀律較差,卻也在諸人幾番雷霆手段下,被訓得服服帖帖。

按下閑話不表,卻說曹操與鮑信、公孫三人,自草草整合部屬之後,便馬不停蹄,星夜趕往洛陽。

然而沿途所見,皆是殘磚斷瓦、伏尸遍野,著實讓曹操、夏侯瀾等,揪心不已。尤其所過數個村落,竟是整村整村的人氣全無,甚至連雞犬之聲都沒有!再待得大軍走入細看時,又見路邊隨處可見赤身**的婦孺尸骨,當真見者閉目,慘不堪言!

夏侯瀾立即向曹操進言,請求處理尸體,集中火葬,以免爆發瘟疫。曹操雖然心急大事,卻也知夏侯瀾所言極有道理。

有些事情,如果等著別人去做,那就誰都不會去做。再待得慘劇發生時……後果不堪設想。于是,曹操便令夏侯瀾所部緩緩而行,沿途處理尸首。隨後自率兵馬,往洛陽急趕。

卻說夏侯瀾在接受任務後,便按照軍校里學習的戰場防疫手冊,進行了緊急應對。先是將尸體集中處理,統一焚燒;隨後又令人將骨灰合攏、掩埋;最後還從村中收集石灰粉,大量撒在各各伏尸點。雖然石灰粉的消毒效果有限,但在眼下情形里,這已是夏侯瀾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

另一方面,由于擔心水源受到污染。夏侯瀾使人前往遠處溪邊取水,且命令全體官兵,必須將水燒開,才能飲用。

雖然一眾老粗覺得︰將水燒開,又待其冷卻,再飲用。很有些月兌褲子放屁的意思。但怎奈何將命之下,不遵即懲的嚴令,便只得奉命而行。

如此數日,夏侯瀾又借著沿途清理廢墟的機會,對所部將士進行了「政治」教育工作。畢竟夏侯瀾麾下的千余士卒,十之**皆為關西軍出身,原本紀律就頗為渙散。而說到底,現在沿途所見的處處慘劇,都是這些家伙們的早先同袍所為。

所以,當初夏侯瀾主動申請做此腌之事,實也有著借機敲打部下的意思。同時,夏侯瀾還斟情提出了「三項紀律八大注意」里的幾點要求,並嚴令部下認真執行,且言︰如有違者,不吝斬首。這讓原本頗有不服之意的關西士卒,大為悚然。

畢竟夏侯瀾迫退呂布的威名,已是關西軍人盡皆知的事情。雖然眾人,大多尚未見過自家將軍的手段,然而呂布之勇,卻是眾人早已熟知的事情。既然連呂布都「自承不及」的猛人,那誰還敢去捋其虎須?

所幸,諸項軍紀中,暫如「說話和氣」、「不打人不罵人」這樣的注意,夏侯瀾還沒對部下進行要求。否則責全求備之意太濃,也有激起嘩變的可能。而夏侯瀾深曉,一支軍紀嚴明、作風硬朗的部隊,絕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這當中所需的經歷和時日,是對作為統帥,尤其是首任統帥之耐心的最大考驗。

另一方面,隨著夏侯瀾沿途防疫工作的有序進行。數日後,由袁紹率領的十多路後續部隊,也一一趕至。而當他們看到夏侯瀾正率部防疫之時,又紛紛為其「人道主義」精神所折服。以至于夏侯瀾竟意外的再次聲名遠播,並豎起了在人們心中,于勇猛印象之外另的一面——仁厚。

終于,在為期半個月的沿途整理下,夏侯瀾終于率著千余士卒,于十八路諸侯之後,最後抵達。而在這半個月中,夏侯瀾雖然無暇對其所部將士,進行認真完善的軍事訓練,但部隊整體上的精神面貌、紀律性、凝聚力等,都有了月兌胎換骨的提高。這又讓率眾迎接夏侯瀾歸來的曹操及曹營諸將,稱奇不矣。

盟軍駐扎之地,皆為荒野廢墟。事實上,整座洛陽城都已成為焦土。有從人告之夏侯瀾。原來,自董卓回京之後,便立即展開朝議,強制遷都。雖然有楊彪、黃琬、荀爽等朝廷重臣勸阻,但怎麼奈何董卓強勢至極,竟直接罷其為庶人。隨後,又有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之輩諫言,董卓卻連話都懶得講,直接推出殺掉了事,來了招殺雞儆猴。事實上,若非顧及到楊彪等人有世家大族為其底蘊,又于天下士林中擁有崇高地位……換了旁人,按照董卓脾性,也定是照殺不誤的下場。

于是,這番連貶帶殺之下,朝野自是靜若寒蟬,無人再敢違逆。其後,董卓又從李儒之言,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于城外,取其金貲以做軍用。不止如此,董卓更遣李傕、郭汜二人,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臨行前,又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自此,整座洛陽盡皆化入火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