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八十七章 新飛機組裝完成

對于柳風在基地做的手腳,老鄧四個人也明白了,不過這個代價有點高了,但是也讓他們自己嚇出一身冷汗,那個警衛並沒有經過他們允許就沖上去了。

但是要是他們允許過,是不是他們也沒了呢?這個事情可是真不好說呀,老鄧和老葉回到北京後,商量了一天,最後發現除非現在他們把柳風弄死,否則無論他們死不死,對柳風都沒什麼影響。

因為無論誰都沒膽量在沒把握的時候對付柳風,而且從一開始的時候老鄧和老葉就是如此,因為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來的,也沒人知道那個包裹是怎麼出現的。

並且如果沒有上次那個副司令的窺探,老鄧他們根本就沒覺得柳風是個威脅。

但是從那次事件後,他們發現柳風有些月兌出掌握了,才有了這次的試探,但是結果卻是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柳風根本就不在乎主腦的存在,也根本沒到現場,但是就在現場的警衛犧牲後不到一分鐘,柳風在沈陽的制造廠就關閉了,整個工廠里只剩他一個人了。

老鄧私人商量了一下,覺得這個事情明顯主腦和柳風是有聯系的,否則不會這麼巧的,那麼柳風現在一定在準備什麼,可是工廠外面都是人,警衛和中國外國人都有,現在根本就不能做什麼。

工廠里連續7天沒有任何音訊,不是沒有人想進去,但是剛到門口就發現攝像鏡頭就對上了,走到哪盯到哪。

原本這些個攝像鏡頭從來沒啟動的,這讓很多人都比較震驚。

結果7天後,工廠繼續開放,隨後老鄧他們就發現了指紋技術、瞳孔技術、還一定有別的技術,因為所有人都被要求留了一滴鮮血。

這不光是中國人感到震驚,就連在工廠里工作的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高級監管員都表示震驚,甚至說到了這里的防衛安全超過了美國的五角大樓。

這讓老鄧他們剛生出的一點小心思,瞬間就被一通冰水澆了個透心涼,幾個人商量過後,發現柳風從沒有真正的信任過他們,隨時都留了至少好幾手。

只要你不對他怎麼樣,就不會覺得他是威脅,但是只要做點針對他的事情,就會發現他有的是後手對付你。

隨後在美國的間諜,把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命案信息發回來後,老鄧等人卻是再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柳風的伎倆,還是根本柳風就是哪個家族出來的。

或者他在國內也能做到美國這樣?這個就太可怕了。

對于整個事態,老鄧第一次覺得真的不受自己掌控了,幾個人不約而同的決定看看再說了。

1980年就這麼過去了,80年的易趣年會柳風照樣沒有露面,這個情況已經引起美國資本大鱷們的高度重視了,就連戴維都打電話來問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柳風到是解釋了下,自己的新飛機馬上就要裝配完畢了,自己要在這里盯著,畢竟自己已經冒泡了說1月測試,要是1月沒試飛,那自己的面子往哪放?

最後表示就算是把飛機開到海里也要飛起來。

戴維直接就痴呆了,這個話是人說的嗎?

1月10日,第一架飛機終于組裝完成了,然後在拖車的幫助下終于從組裝工廠里拖了出來,結果一出來,就把大家都震驚了。

因為只有考核合格的人才能進工廠里成為技術員工,所以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見過這架飛機,光听人說老大老大了,那能明白個屁呀。

表面沒有經過涂裝的安-225,全部都是合金蒙皮,在陽光的照射下,顯的銀光閃閃的。

看著那個像個小山一樣的飛機,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這也太大了吧?這麼大他能飛起來嗎?

這個問題除了柳風是所有人的疑問,就亮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專家都不敢保證,這個飛機能飛起來。

柳風卻是一點也不擔心的,因為為了使自己出個大彩,自己已經讓主腦對飛機分析過了,主腦檢測完後已經確認沒有問題了。

隨後在機庫邊上的停機坪停好後,所有人開始在安-225上到處檢查問題,檢查完後,兩名從蘇聯趕來的試飛員和三名中國試飛員,還有一個10人的技術小組一起上了飛機。

為什麼要用蘇聯的?因為這種重型飛機中國國內沒人飛過,中國飛過最大的就是伊爾-76這種起飛重量100來噸的。

美國倒是有飛過大飛機的,但是這個是安-225呀,蘇聯人設計的,美國人他根本就開不了。

在飛機上啟動了所有的機載設備後,檢測了整架飛機的航電設備沒有問題後,正式開始加油,當然也沒人敢一次加滿,要是萬一出點問題,那這個飛機就是個大炸彈。

加了5分之一的油量後,安-225開始啟動發動機,並在10公里的跑到上開始滑行,隨後試驗了制動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一系列的檢測項目後,又回到機庫中了。

然後把油放干淨後,機械人員開始對整個機身進行檢查,忙了兩天,所有檢查才結束。

而這個時候,已經有媒體開始報道,柳氏飛機制造工廠的飛機出倉庫進行試飛前檢查了。但是因為沒有照片,所以也就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1月12日上午,柳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1月18日試飛,歡迎各國記者來現場觀看。

這下子所有人都感興趣了,隨後各國記者都開始往沈陽聚集。

柳風和北京通了電話,按照合同,要求了領空開放和軍機護航,北京方面到是很痛快的答應了,隨後柳風邀請了老鄧來看試飛,就撂了電話。

老鄧倒是沒猶豫,第二天就跑來了,見到柳風什麼也沒提,直接就跑去機庫看飛機了,一群人見到飛機後基本都呆了,這也太大了吧?

老鄧倒是有些真的擔心能不能飛起來了,扭頭對柳風說到「這個大家伙真的能飛起來?」

「放心好了,飛是肯定能飛,但是載重沒上之前,還不能說是成功了」

「多長時間能造一架呀?」

「目前情況下,需要至少半年,技術工人不夠,水平太低基本理論都得教,還有那些個革委會的破干部最好都滾蛋,連乘法都不會,來干什麼?」

老鄧的臉色也是一暗,不過沒說什麼,這個事情他也沒話講。

「現在我需要的是大量的人,有一定技術基礎的技術工人,你現在不是解決不了工作崗位問題嗎?正好把那些上山下鄉的都給弄回來,送到技術學校里學技術去。」

「外面的10個廠房至少有7個是飛機組裝工廠,一個工廠里能生產三架安-225,四架安-124,那麼達到正常生產的時候最少是同時開工26架飛機,一架飛機要400多個人。」

「如果像這樣三班倒的話,就是1200人,後勤保障至少要2500人以上,零件的產量,鋼材和合金的產量,芯片產量,這些,現在統統都跟不上,你要速度解決。」

「我的飛機要優先保證蘇聯,他們現在在打仗,估計他們也要急瘋了,伊利亞大使已經4次來向我催促迅速上馬安-124了。」

「你們不要考慮國家層面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你們那里是有問題的,但是在我這里是沒問題的,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敢來對付我的。」

「因此,你們一邊賣阿富汗武器,一邊賣蘇聯人飛機,兩不耽誤,你也不用怕蘇聯人贏了,東西要是管用,老蔣不早就成土皇帝了?」

「所以,你要迅速的把人給配上來,你要是陪不上來,我就得從國外找,這等于搶你們的飯碗。」

「另外,飛機的配套工廠要迅速建立起來,沿著沈陽的另一個方向向南鋪開,一直鋪到營口去,在營口弄個大港出來,這樣大量的備件就可以裝船迅速海運。這對以後形成裝備制造區是十分有利的。」

「學出來的技術工人,在工作技能成熟後,是可以辭職的不是?我是資本家,不是奴隸主,辭職的工人回去自然可以形成主力的產業工人,起碼在我這里可以學會到底怎麼管理工廠。」

「指望什麼都不會的人能成為產業大軍,那就是個笑話。再有,26架飛機同開工,後續的配套工廠至少要500家以上,年產2000多萬個配件,才能滿足,你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我明白了,我會盡量加快速度安排的,這點你放心,不會耽誤你的事情的。」

老鄧看著柳風,心里一陣的無奈,現在自己難道能放棄這個誘餌嗎?根本不能,500家工廠能拉動多少產值,他可是清楚的很。

並且由此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帶來的影響會更大,這個家伙是算準了自己就是看見火坑都得跳呀。

「年輕可畏呀,希望你好自為之。」

老鄧說了一句,轉身就走了。

「死老頭,臨走還要佔便宜。」

柳風嘟囔了一句,不過聲音很小,犯不著惹得大佬不高興不是,算計人家一把還不讓人念叨,那可太過分了。

隨後幾天,以美蘇為首的各國飛機專家都到了沈陽,各國記者也都迅速趕到了沈陽,並在機庫里參觀了安-225,在安-225把機頭揚起後,寬6.4米、高4.4米、長43米的巨大空間,讓所有人都十分的驚訝。

並且,在機庫內部還加裝了能夠移動的自卸裝置,這樣就解決了大部分散貨的裝卸問題,極大減輕了地面配屬的負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