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甲午!甲午!》 第六十章 風雲百年劫(六)

廷重賞前線有功將士的電報,連同著太後讓榮祿出任臣,準備編練新軍的消息,幾乎在同一時間傳到了田莊台。只不過朝廷的電報是明發天下的,而後面的這個消息則是通過軍情處這條線傳遞過來的。

撥弄著手中這兩份看似毫不相關,其實卻是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電報,光緒心中忍不住一陣冷笑。

編練新軍?朝廷里面的這些人當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啊!當初為了編練新建陸軍,兩年的時間里面,林啟兆從江南幾乎填進去快一千萬兩銀子,軍餉物資,添置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還有訓練後勤一大攤子的費用,新建陸軍兩個鎮整個就是用銀子堆出來的,以此時朝廷的財力,想要如法炮制,編練出一支新式的軍隊,簡直是大白天說夢話。

就算是朝廷拿的出銀子出來,他榮祿上哪里去找那麼多受過近代軍事訓練的軍官出來?北洋凋落,陸軍學校的學員估模著榮祿也是不敢用。再有就是時間,等榮祿把新軍擺弄出來,黃花菜早都涼了………

「陳卓,看來太後對你是青睞有加啊,才不4的時間,由布衣而至兵部尚書,這大清開國以來,可就你一人有如此榮耀啊。」光緒隨手將電報扔到桌上,帶著些淺笑打量著坐在自己對面陳卓。

此刻,陳卓的眉頭緊鎖成一個川字,在戰場指揮千軍萬馬如卷席的他,卻對著那頁薄薄的電報抄件有些一籌莫展的樣子。听到皇上問自己話,腮幫子抽動了幾下,半天才擠出一句話,「兵部尚書微臣干不了。」

他雖然對朝局的了解不如吳紹基,但是卻並非沒有心機之人,像這種明升暗降巧奪兵權的事情,歷史上可見得多了,更何況這份聖諭出自于太後,而自己是皇上身邊的人,里面的溝溝坎坎比起帶兵打仗可要難多了。

光緒卻是不動聲色的一笑,「既然是太後的恩典,以你的功勞又有什麼當得了當不了的呢?位列朝廷中樞,不正可以一展你胸中抱負?」

慈禧的那一點點算計,光緒心里清楚的很,不外乎拿朝廷的官職施恩罷了,連帶著把自己的兵權給奪了。只是權力名位這個東西,向來都是最容易晃花眼楮的,下面的這些人在這個時候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思,他卻是很想看看。

陳卓有些困惑的抬起頭,似乎不明白皇上為何如此問自己,猶疑了片刻說道,「皇上不是給微臣說過嗎,有皇上才會有微臣,微臣心中計較,太後此舉恐怕不是對著微臣,而是對著皇上來的啊……」

「沖著朕,自然也就是沖著你,這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你能看出這里面的玄奧,于朝局政爭也算是進了一大步,不像當初什麼都不懂就想往朝廷這趟水里跳了……」光緒目光一閃,神情頓時深沉了下來。

「時局艱險萬難。國家又是積弊叢生。甲午這個生死攸關地關口。總還是有些人把心思放在別地地方。千方百計地琢磨算計。可他們忘記了一點。天下是算計出來地嗎?……朕給你說這些話。是不想讓你為這些事情分心。遼南一戰事關全局。疏忽不得。此刻天下都以為田莊台我們勝了。日軍已經是丟盔卸甲。遼南一戰不過手到擒來而已。笑話。真要是如此輕松。甲午這一戰何至于爛到如此局面?尤其是你這個統兵大將。切忌不能有輕敵松懈地念頭。不要忘記了。這一仗。我們地損失幾乎是日本人地兩倍。是用性命拼出來地勝利……」

「微臣這兩天憂慮地正是遼南地戰事。」陳卓神情嚴峻地點了點頭。「田莊台一戰。我軍各部傷亡太大了。像聶士成部、程允和部、宋慶所部等。基本上都已經打殘了。即便是新建陸軍兩個鎮地兵力。拋開刑天帶走地3000余人。現在剩下來地也已經不到一萬人了。面對遼南u獸猶斗地日軍。這一仗確實如皇上所言。不能有絲毫地大意和疏忽。」

「各部地整編情況進展如何啊?」光緒站起身來。緩緩地在屋子里踱著步。心中卻還有著一層隱憂沒有說出來。

按照歷史發展地軌跡。日軍征清第三軍將會向山東半島發動攻勢。然而日本人骨子里卻是一個非常瘋狂地民族。誰知道急于復仇地日本人會不會忽然發了瘋。沒有將征清第三軍放到山東半島。而是一股腦地投到了遼南。以此刻田莊台地兵力。自己就算再剪掉一根辮子。恐怕也是回天無力了。

遼南一戰。光緒讓陳卓以拖垮日軍為作戰方針。除了戰術上地考慮外。也是在大局上做了一番權衡地。眼前地這個國家只能吃補藥。不能吃瀉藥。要是田莊台一線地兵力都打沒了。這個國家恐怕也就必敗無疑。至于山東半島。只要威海不失。只要遼南地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甲午一戰地局面就不會崩壞到哪里去。

「回稟皇上。各部地整編已經在進行當中了。新建陸軍第一鎮主力尚在。又從清軍各部抽調了3000人。第一鎮地建制已經恢復地差不多了。新建陸軍第二鎮損失較大。拋開刑天帶走地3000人。現在田莊台只剩下一千人左右了。按照皇上地意思。微臣將北洋各部編入了新建陸軍第二鎮序列。只是由誰來統領。微臣還沒有想好。至于皇上想要搭建地新建陸軍第三鎮。眼下剩下來地兵力也就4000人。恐怕此刻無法做到。」陳卓說到最後。眉頭也皺得更緊了。

遼東遼南這幾戰過後,部隊肯定是要做一番整編,理順指揮體系,提高戰斗力是一方面,順帶著把田莊台一線的清軍各部都融合到自己的班底中去,才是光緒心中真正暗藏的心思。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反過來,政治當然也是戰爭的一部分,只知道打打殺殺,不過愚蠢的想法而已。

順理成章,人事方面勢必也要做大的調整。陳卓和袁世凱肯定是要擔當方面大任的人,再放到統制的位置上就不合適了。第一鎮統制的位置,按照陳卓的意思,選定了杜振武來擔任,以杜振武在這一戰中的表現來看,光緒也沒有多大的異議。至于第二鎮,光緒此刻心目中最好的人選,當然是刑天,只是刑天遠在旅順,如今的第二鎮又是以北洋各部為主,這些天他也是翻來覆去想了許久,一直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第二鎮的統制暫時讓徐邦道干著吧,第二鎮現在是以北洋各部為主,又都在營口一線死戰過的,現在從外面調人去也不太合適,至于新建陸軍第三鎮,朕的意思是讓聶士成來任統制,

面朕已經考慮好了,你帶新建陸軍第一鎮和第二鎮出O朕會想辦法補充兵力的。」沉吟了片刻,光緒沉聲說道。

新建陸軍第三鎮的兵力,光緒瞄準的是山海關那兩萬多人,從里面抽調一部分兵力補充進新建陸軍第三鎮,用來掃蕩遼東剩余的日軍兵力,一方面是練兵,另一方面他也是不打算再給朝廷里面那些人留什麼後路了。甲午這一戰對他而言,既是外戰,也是內戰,都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他想客氣一點,朝廷里面何嘗有一日對他客氣了?

至于劉坤一放不放人,那就是劉坤一的事情了。李鴻章已經上了折子要調這兩萬人到田莊台,張之洞也上了折子,此刻光緒等的就是劉坤一的折子了,天下大勢,如果到了這個時候劉坤一都還看不明白,將來恐怕也就沒有多少機會去看明白了………

…………

遼南蓋平

山縣有朋憑借著陸軍大將的威勢,總算壓服著日軍各部退回到了蓋平至復州一線進行休整,但是日軍內部的士氣已是低落到了極點,對于此次忽然的撤退更是怨聲載道。不少的少壯派軍官暗地里都在聯絡,要向山縣有朋大將死諫,打回遼河去。

對于下面軍官們的這些狂熱而不切實際的想法,山縣有朋一概置之不理,身為帝國陸軍大將,他深知自己擔負的責任,也對眼前的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牛莊、遼河一戰,帝隊傷亡高達一萬余人,戰死殉國的就接近四千人,雖然陣亡將士比起清隊來少了一倍多,但是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卻不是這樣來算加減法的,帝隊能夠野戰的部隊也就六個師團,與清國相比,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戰。

更加嚴峻的是,此刻帝隊的後勤輜重已經全部被新建陸軍焚毀,雖然已經收復了大連灣,重新奪回了海上的運輸通道,但是帝國全國的船舶也就一百多艘,要保證征清第三軍的運送和後勤保障,無論是船舶還是物資,此刻都顯得無比的緊缺。

和所有的日軍軍官一樣,在山縣有朋看來,這一戰帝隊並沒有失敗,只是被迫撤退而已。被迫撤退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刻牢牢扼守旅順的刑天所部。刑天率領的新建陸軍這一次長途奔襲,直接打在了帝隊的軟肋上,不僅焚燒了帝隊全部的後勤輜重,還像一把刀子一樣,扎在了帝隊的咽喉處,讓帝國陸軍和海軍都痛苦不已。

如果沒有新建陸軍奔襲旅順,焚毀後勤輜重,山縣有朋是絕不會下令撤退的。即便是陳卓率領的新建陸軍第一鎮主力回師田莊台,山縣有朋也有足夠的信心將這一戰進行到底。畢竟帝國陸軍距離清國皇帝據守的田莊台只有一天的時間了,然而沒有了彈藥後勤補給的帝隊,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清隊的前後夾擊中堅守的。

僅僅一天的時間,距離勝利竟然只有一天的時間,想到此,坐在蓋平日軍臨時司令部的山縣有朋,情不自禁的閉上眼楮,深深的嘆了口氣。

「山縣閣下,按照你的命令,先期到達遼南攻打旅順的佐倉步兵第二聯隊在進行了試探性攻擊後,已經退回了大連灣附近設防,請示下一階段作戰命令。」日軍第一師團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筆直的站在山縣有朋身後說道。

「旅順的防御如何?有沒有集中兵力攻取的可能?」山縣有朋回過身,目光平靜的問道。

在日軍高級軍官中,只有這個第一師團師團長山地元治看起來還比較清醒,斷然支持自己作出的撤退命令

「從攻擊的情況看,效果並不理想。清隊的防守非常嚴密,火力組織也是層次分明,充分依托了旅順各處炮台工事,而且從兵力上看,最少也有5000多人……」間透出深深的憂慮。

「如果帝隊強行攻取的話,勢必付出慘重的代價。畢竟……畢竟此刻駐防旅順的新建陸軍,顯然經過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完全不同于當初的北洋各部。」

山縣有朋沉默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旅順此刻是他最大的心病,清國人在這里苦心經營了十多年,構築了完備的防御工事,帝國參謀部在戰前就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一致認為從海上攻取旅順的可能幾乎沒有,只能從旅順後方進行攻擊。可問題是現在駐防旅順的是一支戰斗力強悍,士氣高漲的清隊,如果強行發起攻擊,損失慘重不說,要是田莊台一線的清隊壓了過來,帝隊將再次面臨月復背受敵的處境。

「放棄攻擊旅順,全力保證大連灣的安危。」沉默良久,山縣有朋斷然說道,「我們退守遼南的目的,就是為了拖住清隊的主力,給帝國大本營去電,讓征清第三軍盡快發動山東半島攻勢,只要征清第三軍攻取了清國的威海,橫掃山東半島,威脅清國的京城,帝國就將徹底扭轉被動的局面……山地君,據我所知,清國朝廷里面掌握權力的並不是此刻在田莊台的清國皇帝,而是他們的皇太後。如果帝國能夠威脅清國京城,逼迫清國進行和談,帝國就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是不是感到很可笑?」山縣有朋忽然露出一絲微笑,「無論清國皇帝取得多麼大的勝利,只要清國的皇太後屈服了,他就無法改變任何局面,這就是清國的悲哀,帝國必須抓住這個唯一的機會,為此,作為帝國陸軍大將,我不惜率帝隊在遼南與清隊主力玉碎,也要達成帝國的目標,帝國未來的國運,都寄托在我等帝人身上了,此時此刻,必須學會冷靜,而不是盲目的狂熱………命令各部,繼續南撤,一直撤退到金州一線,把清隊的主力引誘過來。」

「請閣下放心,帝隊將堅決執行命令!」向山縣有朋行了一個軍禮。

「山地君,不要那麼悲觀,」望著山地元治嚴峻的神情,山縣有朋忽然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中國人有句話叫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遼河一線撤退的時候,我已經派人由岫岩方向通知駐守鳳凰城的野津道貫所部,一旦我們將清隊主力引誘到遼南,野津道貫將率第五師團一個半聯動的兵力,偷襲田莊台。帝隊絕不會輕易放棄的,這一戰才剛剛開始……」n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