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二章 紫禁黃昏十一

正大光明的牌匾下面,氣氛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以孫毓漢、徐桐、載勛等人為,後黨一系的中堅人物爭相喊出請太後政的話。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觀望風色的官員,這個時候也掂量出了此間的利害。要麼是站在太後這邊,要麼是站在皇上這邊,再無其他的路可走,猶豫再三,絕大多數人終究還是跪倒在地,表明自己支持太後的立場。

朝局的天平,在這一刻重重的到向了慈禧這邊,殿內是絕大部分朝臣的附和,殿外是董福祥所部重兵脅迫,而光緒這邊,僅僅只有李鴻章、翁同酥、文廷式等區區數十人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中,勝負高下已然清楚明白不過,剩下來的事情不過是一道旨意而已。

「臣等恭請太後政!,大殿內再次響起群臣山呼海嘯般的聲音。

光緒忍不住在心中一陣苦笑,政也好。廢帝也罷,他其實並不是很在乎。不過是個虛名而已,關鍵是哪一方的實力能夠在這場權力博弈中佔據上風。慈禧的底牌,光緒早就看明白了,慈禧要的是朝政大權,而不是自己的性命,更加不會愚蠢到,公然在朝堂之上加害自己。因此,光緒才敢于將自己的底牌押在陳卓大軍的身上,只要陳卓大軍一入京,局面頃刻間便會翻轉過來,區區董福祥所部,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里。

然而局面的展卻出了光緒最初的預料,該做的全都做了,自己身邊的侍衛也盡了全力,危急關口,甚至就連李鴻章也站了出來,以一己之軀擋住董福祥的亂兵。可到現在為止。陳卓的大軍還沒有任何消息,何時能夠入京,此刻連光緒自己心中也沒有數。而慈禧、孫毓漢等人更是老辣,根本就不與自己這邊過多糾纏,開場的戲份一演完,便直奔政的主題。

試想一下,一旦太後政的旨意明天下,各地督撫會作何想法,要是也同樣支持慈禧又該當如何?天下臣民又會如何看待?各國公使又會是怎麼樣一個態度?到時候慈禧佔據朝堂中樞的主動,就算陳卓大軍入京把局面翻轉過來,國家也必定會大亂一場,人心離亂,要收拾起來恐怕就困難多了。

局面當真是危險到極處,還能有什麼法子拖住今日的朝會,讓這道旨意在陳卓大軍入京之前,不能夠明天下?,,

「皇上。剛剛大臣們的諫言你也听到了,你是怎麼個說法啊?」一直正襟危坐的慈禧,忽然輕輕哼了一聲,拿眼角的余光掃了一眼身邊的光緒。

光緒默然嘆了口氣,剛想開口,人群當中一個身影忽然緩緩站了出來

「太後。能容老臣說幾句嗎?」李鴻章面色蒼白,昂著頭靜靜望著慈禧。

慈禧的神情頓時冷了下來,目光中說不出的復雜怨恨。

「也罷,你既然想為皇上說話,那今日就在眾位大臣面前說說看,讓大家伙都看看,我大清幾十年的中流砥柱,是如何為國分憂的?

李鴻章默然苦笑,「太後,老臣今日不是想為皇上說話,是想為太後說話,說說老臣的心里話!」

說著。李鴻章轉頭望向朝中眾人,神情肅然,「自從皇上主政以來,滿朝大臣都對皇上的新政頗多不滿。新政之要便是改革官制,難免會傷害到滿朝大臣的利益,大家伙心中有怨氣,老臣都懂。新政是對是錯。該不該推行新政,效仿洋人變革朝政,老臣今日不想說,也不想與諸位爭論,老臣只是心中有一個疑問,想問問在座的諸位,你們口口聲聲恭請太後刮政,是為著自己個的利益,還是為了我大清?你們可曾想過沒有,搬出太後政的名義,其實是將太後置于國家分崩離析的熊熊大火上煎熬,這難道就是你們作臣子的忠心?!「以你李鴻章所言,百官恭請太後政,國家就要分崩離析了?這個朝廷我當了幾十年的家,國家亂了嗎?我大清分崩離析了嗎?」

李鴻章身子一顫,慢慢轉過頭,神情忽然像是蒼老了許多。

「太後請容老臣把話說完,老臣今日所言,字字句句無有絲毫私心,也不是在為皇上說話。剛剛太後問老臣,是不是太後刮政,我大清就會分崩離析?老臣現在就可以回答太後,今時今日我大清,太後一旦政。天下必定大亂」。

轟的一奐,大殿內頓時嘩然一片,就連心思機敏的孫毓漢,此刻也驚愕的說不出話來。

幾十年的宦海生涯,論起朝局政治,比誰都精明三分的李鴻章,今日如何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好。好,好得很!」慈禧怒極反笑。一臉陰沉的看著李鴻章,「那你今日就把話說明白了,究竟天下會怎麼亂了?說!今天不說出個。所以然來,誰都別想過這個坎!

李鴻章搖頭長嘆,說不出的苦澀和無奈。

「那太後就容老臣說幾句誅心之言。老臣想問問太後和在座同僚,我大清今日之軍隊由誰統帥?支撐我大清朝廷的又是什麼?,,甲午過後,我大清無論是北洋還是各地練軍防軍,俱已殘破不堪。根本無力一戰,我大清今日之軍隊,其實就是由皇上一手飾造的新式陸軍。我大清新式陸軍的統帥不是別人。正是皇上!大家捫心自問,放眼我大清,有誰能夠指揮得動這支軍隊?又有誰能有皇上在田莊台血戰中積累的軍心威望?

再說我大清的朝政,財政窘迫入不敷出,朝廷萬般事務能夠勉強維持,不外乎是依仗兩江財賦重地兩江,和全力推行新政的北洋。這兩處地方,從督撫到下面的官員,大部分都是皇上親手選拔任用,皇上若不主政。你們誰能當的了這個家?朝廷又怎麼去維持這個局面?

還有一層意思老臣沒有說完,滿朝大臣打著反對新政,反對皇上效仿洋人的旗號,可知道西方各國會作何態度?老臣主持洋務多年,說句自大的話。你們當中恐怕沒有人比老臣更了解洋人的心思。倘若洋人反對太後政,甚至武力干涉,我大清該當如何應對?難道我大清要與西方各國開戰嗎?我大清又打得過嗎?

大殿內頓時一片沉寂,靜的可以听到一聲聲汪重的呼吸。這哪里是誅心之言。簡直就是一把刀子,深深扎進人的心里。

良久。孫毓波緩緩的站了出來,目光深沉的望著李鴻章,拱手而道。

「以李中堂所言,太後如若政,我大清軍隊就要叛亂,兩江和北洋就要和朝廷離心離德,洋人就要武力「眾未免也士有此危言聳听了吧太後豐持朝政幾十年舊一我大清之種種,還不全靠太後一手創建,就是你李中堂的北洋,不也是奉當年太後的旨意?」

李鴻章一振衣袖,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眼角也是淚光點點。

「太後,老臣所言。並非妄加揣測,太後如若借兵變重新主政,老臣敢斷言,陳卓必定率軍揮師入京,到了那個時候,外有洋人反對,內有地方督撫離心,僅僅靠著董福祥所部,就能擋得住陳卓的大軍?這不是把太後置于烈火上煎烤又是如何?」

「李中堂所言大謬!」徐桐猛地站了起來,指著李鴻章大聲喝問道。「李中堂不要忘記了。陳卓也是我大清的臣子,他敢興兵作亂,那就是亂臣賊子,人人的而誅之,只要太後登高一呼,天下勤王之師必定群起響應

「徐師傅也別忘記了,陳卓是我大清的臣子,皇上更是我大清的皇上!」太後,老臣句句都是肺腑之言,這樣的生死關口,天下人都有退路,唯獨太後你沒有退路啊!」說到此,李鴻章已是老淚縱橫。

啪的一聲,慈禧一拍御案站了起來,整個人氣的抖,恨不得當場就讓人將他拖了下去。

「李鴻章,你說的好啊!幾十年了,我怎麼就瞎了眼看錯了你!」孫毓漢,就依剛剛眾臣所言擬旨,即刻明天下,我倒是要看看,這天下會亂成什麼樣子

說著,慈禧似乎還不解恨,又轉頭看了光緒一眼,厲聲說道,「來人,送皇上回園子里去,皇上身子骨本來就弱,也該好好歇息歇息了」

「微臣遵旨!」孫毓漢早就等著這句話了,趕忙俯身說道。

「太後,一步走錯。便再難回頭了,老臣今日就算死諫在這里,也絕不能看著太後走入絕境!」李鴻章仰天大呼,泣不成聲。

「好,你去死,你現在就去死!」慈禧此玄已經是急怒攻心,心口一陣陣刺痛。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信任多年的股腦之臣,今日居然會在百官面前公然反對自己,還說出如此捅心窩子的話。

「來人,奉太後懿旨。送皇上回頤和園」董福祥對著殿外揮了揮手,頃刻間,守在殿外的江毅成便帶著幾個官兵大步走了進來。

「皇上累了,送皇上回去。路上心看護,不得出任何砒漏!」慈禧掃了一眼大殿內的士兵,冷冷說道。

江毅成啪的一個立正。站得筆直,卻是一動也不動,身後的官兵也如他一般,沉默肅立。

妾福祥有些愕然的看了江毅成一眼,趕忙走到他神情低聲說道,「你沒有听到太後的旨意嗎?送皇上回頤和園,怎麼做我也給你交代過了

江毅成點了點頭,向前邁了一步,卻忽然望著光緒大聲說道,「微臣恭領皇上旨意!

這話說的不明白,大殿內眾人都有些回不過神來,滿臉困惑的看著眼前這個江毅成。

「太後的旨意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孫毓漢轉過頭,冷冷的看著江毅成說道。

江毅成一昂,正色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微臣恭領的是皇上的旨意。」

猝然間,所有的人都是驚愕的說不出話來,這個節骨眼上,大兵陳于殿外,逼皇上交權,可帶兵的將官此刻卻居然說出了奉皇上旨意的話來,這個眼花繚亂的變化。讓眾人一時都懷疑自己听錯了耳朵。

光緒此刻也有些懵了。他的底牌無非是陳卓的大軍,萬萬沒有想到董福祥的部下,居然會在這樣一今生死關頭臨陣到戈,就算是軍情處,也沒有這樣的安排布置,也做不下如此局面出來。

人群當中,一直沉默不語的杜懷」此時才緩緩抬起頭,一臉平靜。

「江毅成,連太後的旨意你也敢違背,你想謀反嗎?!」董福祥又驚又怒,一個箭步走到江毅成面前大聲呵斥道。

「大人,今日之變。謀反之人恰恰正是大人你!沒有皇上,就沒有我大清今日之陸軍,無皇上旨意,卑職不敢擅動!」江毅成說完,轉頭對身邊的軍官下令道。

「傳令二團各部,封鎖乾清宮各處,凡擅闖乾清宮者,一律以謀反論處!」

身後的軍官看也不著董福祥,啪的一聲舉手行禮,大步走向殿外。

董福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生的一切,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一把拽住江毅成的衣領狠狠說道。

「你動了手腳,你敢叛我?」我大軍在京城有一萬多人,王化成率第個師大部就在紫禁城外,你區區一個團的兵力能擋得住?」

「甲午年,卑職率部于威海與日軍死戰半月,所部傷亡殆盡,卻未後退一步,今日死守紫禁城亦然!」說著,江毅成抬頭看了董福祥一眼,放緩語氣說道。

「大人待卑職不薄。然則只是私情,今日我大清,非皇上不能重振國勢,男兒當死戰沙場,何必做這些蛇營狗芶之事,卑職還想著報甲午之仇,大人,這才是軍心!」現在回頭還來得及,大人,何去何從請自決之!」

董福祥目瞪口呆的望著江毅成,情不自禁的後退了幾步,面如死灰。

大勢去也!一個聲音在他心頭猛喝,震的他天旋地轉,幾乎一頭栽倒在地。

大勢,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以下不算字數一先請個假,前兩天說過的,明天飛上海,可能要耽擱一周的時間,實在是面條的錯,真的沒有辦法,工作就是這樣,有時候也很無助,

今天終于把這個坑填上了,關于江毅成,其實很早就提過。新建陸軍學校時就出現過,後來還接替杜振武負責軍官團,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這個人物很重耍,今日填上這個坑,其實更挖了一個大坑,大家拭目以待吧,這是我很用心寫的一個情節。

說到情節,兵變這一節,是想了很久的。光緒也不是神仙,不可能把一切計劃的周全細密。所以想要拖到陳卓大軍回京其實有很大的風險,他這樣做只是相信慈禧不會殺他。所以才有江毅成這樣一個意外,當然,背後是杜懷川的安排,這似乎就會延續很多故事了,哈哈哈

其實有意外是很正常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意外,比如這次面條被迫去上海一樣,等著面條吧,回來精彩奉獻這個故事最燦爛的章節,對日之戰,變法維新,還有革命黨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