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章 奠基

德文老和尚似乎不問從來不過問小楚戈的感受,時間上了,小楚戈早上都是自己起來,不需要老師傅來叫醒,自己到到時間就自己醒來,刮風下雨的天氣,小楚戈自己找一個僻靜的,建造有走廊的地方自己練習,反反復復就是這幾個。

而德文老和尚也不是經常和小楚戈一起出去,但是時不時的去看小楚戈練習,也只是嚴格的要求小楚戈按照三個奇怪的姿勢,調整架子。也從不多說什麼。

有時候小楚戈寂寞的時候也會問上一兩句,德文老和尚總是板著臉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好練。

小楚戈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問了兩次也沒在說什麼,只是刻苦的鍛煉起來。

雖然德文老和尚沒有問過什麼,只是看著小楚戈練,但是從外表情況看來,對小楚戈的用心練習還是感到非常滿意。

這一天,小楚戈像往常一樣練習了三個架式,德文老和尚面帶微笑的站在小楚戈面前,點了點頭說道︰這幾個月確實下了功夫,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而已,還要繼續努力,說完,示意小楚戈跟著。

德文老和尚說道︰你肯定是奇怪我為什麼不教你一招一式。

小楚戈點點頭。

老和尚繼續說道︰大凡練就超凡出俗的功夫,總是先求根基,再求枝葉,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根睫必須有足夠的生命力,才會長出茂盛的枝頭,再者,你身體尚未長成,如若練習剛猛招式,必會傷害到自身,這對于練習內功有害無益。

又說道︰現在你練了這段時間,有何感受啊?

小楚戈撓撓頭說道︰好像也沒什麼感受,老師傅,你也知道,我現在飯量大了很多吃什麼都是香的,跑步好像也有勁了,哦,腿上有勁了,還有~~還有~小楚戈說不上來了。

德文老和尚听完後哈哈大笑︰你站一個我看看.

小楚戈單手一撐,金雞獨立站立出來,腳尖點著地,還算是穩穩當當,德文老和尚扶了扶小楚戈的腰說︰你現在和剛開始比起來有什麼區別呢?

小楚戈說道︰我能站起來了,比以前容易多了。而且現在不累了,以前很累,現在越站越舒服了。

恩,德文老和尚嘉許的笑了笑。

你第一步的練習比我想象的要快點,德文老和尚說道,但是還有有所差別的。

小楚戈疑惑的看了看德文老和尚。

德文老和尚說︰你在站一個我看看,小楚戈重新起腿站立起來。

德文老和尚說︰別動,你試著閉上眼楮。

小楚戈試著別上眼楮,可是怎麼也閉不好,一旦全閉上了,身子就不行了。

小楚戈放下腿,搖頭說道︰不行啊,老師傅,閉眼楮就站不好了。

恩,德文老和尚說道︰以後就朝著這個目標練,什麼時候閉上了就好了。

你練了多長時間了?的德文老和尚問道.

三個月零四天了。小楚戈說道。

明天起,練習第二步功夫。德文老和尚說道。

恩,小楚戈高興地點了點頭。

到了第二天早上,小楚戈和德文老和尚來到了練功的地方。

德文老和尚話沒說,就走起了架式,端的是剛猛凌烈,而又變化多端,內提外隨內外相合,拳由心生,心與意合,正是少林寺的絕技之首︰心意把。

少林寺有︰寧傳十套拳,不傳一式把之說。

近代少林寺有傳十三套把,把把不一,把把相連,素有萬拳之母相稱。

關于心意把,藝術來源于生活,武術也是來源于生活,心意把是莊稼把式,一切的招式都來自于耕種作息,以日常生活為原型創造出來的拳法。

但是歷代少林寺高僧把心意把和易筋經相互結合起來,而又分化開來,這就創造出了不同的把式,而把式之間又相互串聯印證,是不可多得的修煉內功拳法,更是少林寺不可輕傳的鎮寺之寶。

因為與易筋經的相結合,心意把在風格上和練習方法上都可成為少林寺的獨家秘訣之一︰騰雲訣。

德恩老和尚自幼習練心意把,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套把式下來得有千把之多,形式各不相同,由此可見功力一斑。

小楚戈練習了三個月的基本功,身體氣機已經基本上排列整齊,算是開始進入練習功夫的基礎,但是或許這樣練習心意把會不會有點早,或者功力不夠?

其實這就是老師教徒弟的高明之處,各門各派基本功萬千不一,但是就是基本功的入門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各種各樣的功夫,或以剛猛之勁入手,或以化僵開始,但觀之源頭,都是奔著一個方向去的,就是剛柔並濟。

小楚戈練習的三個月,每天都重復著簡單枯燥的練習,但是就是這種練習,才會培養出無所不為的內在功力,但是功夫是一步一步練出來的。

德文老和尚傳授了小楚戈一式把,搖 轤。按德文老和尚的用意,孩子小,內功剛剛出頭,這個把式正好用來培養內力的穩定的增長,身法的靈活,是最適合最實用的練功方法。

德文老和尚一招一式的演練著,小楚戈目不轉楮的看著,一連持續了好幾天,德文老和尚從來不問小楚戈記住了多少,也不看能不能做到。

徒弟訪師傅三年,師傅訪徒弟十年。

但是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對于我個人對習武的境界有一個區分,整個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習武並非人人都可練之,一般人所習之武術,雖稱之為武術,其實不武,真正習武之人,或者說是練武的料子,天質,根骨,悟性,資質,以及後天之努力,確實是缺一不可。

如果有了天質,根骨,能夠入門系統的學習功夫,三年的身體力行,勤學苦練,還要有明師的指點,使能達到第一階段。

這第一階段,意指在于築基,基成之後,功夫有所小成,就可建造宏廈。

第二階段在于布圖,乃是看作發展的架式,師傳多人,而人人根據自身特點,就展現不同的趨勢走向,而是稍有偏差,就可能走入歧途。

前代如有楊氏者,根骨質稟都具上乘,只可惜後來著眼偏差,隨後來窮極三十年功力,直至大成,但是終至一腿殘廢,著實遺憾終生。

所以這第二階段至為重要,關系到以後得成就,以我個人認為,寧可推遲觀望,不可以捷足以求速成,這一階段如能搭成正確的發展圖架,未來不可限量,所以勤學苦練,方法得當才是學武之正確途徑。

那第三階段,既是第二階段的延伸,如能達到大成,就即可成為天下一等強人。

第四階段,也是功夫的最上乘,練武者夢寐以求的境界,也是最難達到的境界。此一境界如能登臨,入世可為武術一門宗師,出世亦不難為不死神仙,足可與天地共參造化,魚游于水,鳥翼于空,乃是人生真正的至高境界。

然而師父就要考驗徒弟的品性,悟性,是否能夠使之成功,這樣就要長時間的去磨練打造,最終這樣才會真正的作為正式弟子。

小楚戈每天都用心記下一點,反復揣測,反復練習,此是他並沒有感到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每天的就這樣反反復復,從伸筋開骨到把式的演練。

日子就這樣的反反復復,刮風下雨,陰晴陽缺,德文老和尚也時不時的為小楚戈調姿勢,講道理,說佛法,在練武的同時,德文老和尚也經常帶小楚戈下山,游歷風景,重要的是與這個社會與時俱進。

整整三年,小楚戈就這樣的過著,有時候也和寺里的小和尚玩耍,但是嚴格按照的德文老和尚的要求,不許再人前露出一點功夫,寂寞無聊,倒是少林寺的熱鬧的人群給小楚戈算是帶來一些童年的樂趣。

期間德文老和尚根據小楚戈練習的情況,量身又傳于了兩套把式,在最基本的功夫中,只有這樣,才會一步一步的使功夫打牢使之堅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