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輝煌之章 第六十一章 暗涌(五十三)

對于楊浩來說,走掉一個無能的王玄恕並不算多大的損失,當初他連唐儉、殷開山等唐將都敢釋放,更不用說王玄恕這等只會吃喝嫖賭的庸才了。

這是他的計謀,相對于李淵,王世充更為的多疑,心胸更為狹窄,這就為楊浩提供了可乘之機。所以,他故意讓他們士卒散播消息,迷惑王世充,至于是否能起到效果,這就不再楊浩的考慮之中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只要努力就好。

盡可能的削弱敵人,保存自己的實力,是楊浩的最大考量。而就在放走王玄恕的次日,楊浩在中軍大帳中與諸將商議軍情的時候,接到了各地的軍文。

首先是河東。河東的糧食作物已經播種了下去,生長出了枝葉,看這樣的勢頭,今秋就算河東不會大獲豐收,至少也能滿足百姓的需求,而不至于楊浩再從府庫中掏出糧食。畢竟前些日子,楊浩使用的乃是囤積的軍糧,為了收獲民心,楊浩也無奈行此下策了!

可是他明白,突厥人雖然暫時稱臣,無非是頡利可汗乃是通過兵變取得了突厥大汗之位,地位暫時不穩固。為了安全計,是以他只能討好楊浩,爭取可敦的支持。等他通過拉攏分化消滅等各種手段,將他的政敵消滅,穩定了突厥局勢的時候,一定會再度的南侵。

突厥北夷,並不值得信任啊!太原雖然存糧豐富,可是河東諸郡,飽受戰亂,百姓都需要糧食,府庫的存貨消耗的非常快。如果軍需物資動用過度,當突厥尚或是梁師都,甚至是李淵來襲,那麼河東雖有精兵,可是糧食不足,就無從對敵。無論什麼時候,糧食都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一定要有足夠的存貨才好!

河東的收成,使得楊浩能夠喘一口氣。至于燕王,在諸位大臣的輔助下,不斷的拜訪各地支持隋楊的世家,漸漸的穩定了河東的局勢。

而馬邑、定襄郡在宋金剛、楊公卿的主持下,漸漸的進入了正軌,從太原郡運送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兩地,在緊要的地方,隋軍建立起了堅固的工事,囤積了足夠的糧草,就是為了應付未知時間入侵的突厥大軍。善陽、大利定襄郡郡治等重要的城池已經加固翻新,同時在長城沿線,加派了精兵防守,各個烽火台已經恢復了往昔的功能,可以隨時為後方的隋軍主力隨時報告突厥人的情報,從而做出及時的應對。

而河東郡,在蘇定方、王行本的努力下,蒲阪城變得更高更大,浦津關則由蘇啟把守。蘇定方之所以讓蘇啟把守此關,不僅是因為此關是河東攻擊關中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因為蘇啟對大隋忠心耿耿,斷然不會出現當初李淵西進之時,蒲阪城未下而浦津關守將投降,致使李淵能夠輕松渡過大河攻擊關中的命運。

除了蒲阪這個重要的地方,另一個重要的渡口,龍門,蘇定方也加強了防守,畢竟當初他是在那里逼得李世民跳進了大河,這樣重要的地方,他怎麼會不小心謹慎呢?

至于涿郡留守王伏寶,則在楊浩的指示下,傷勢復原之後,時不時以輕騎偷出盧龍塞,在遼東城、新城,甚至是在高句麗月復地的烏骨城、國內城一帶進行燒殺搶劫。由于王伏寶采取的是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方針,神出鬼沒的幽薊鐵騎令高句麗人大為震怒。

是時,高句麗的軍政大權由莫離支淵蓋蘇文所掌握,面對隋軍的戰術,他只能派出駐守在重要地點,防止隋軍的燒殺。高句麗在大業末年幾次被楊浩征伐,也是耗盡了國力,是以淵蓋蘇文也是想著休養生息,才能在日後擊敗新羅、百濟,一統朝鮮半島,打造一個穩固有利的後方,這樣才可以在中原大亂之際,奪取更多的好處!

可是,隋軍的戰術讓他格外的郁郁。不戰,國土被隋軍騷擾,田地多被焚燒,這樣的後果勢必造成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減少,嚴重削弱了國力!可是要戰,那些狡猾的隋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居然學習了奇怪的戰術,看見遼東大軍出動,就藏在連綿的群山之中,或是茂密的樹林里,令高句麗的軍隊無功而返。

高開道在兵敗之後,帶著張金樹等諸將投奔了高句麗,為了戰略的需要,淵蓋蘇文接納了他。可是高開道的燕軍只余下兩三千人,尚需仰人鼻息,沒有淵蓋蘇文的支撐,他根本沒有糧食活下去。利用高開道抗拒隋軍的騷擾,淵蓋蘇文不是沒有想過,可是他的兵馬不多,還需要高句麗人的幫助!

在淵蓋蘇文的幫助下,高開道領著為數不多的本部人馬和高句麗軍隊,向著盧龍塞進發,可是隋軍並不出戰,只是利用盧龍塞的險要地勢來阻擋高開道的入侵!高開道欲戰不能,只是空耗糧餉而已!淵蓋蘇文無奈,只能讓高開道撤兵。

可是高開道剛剛撤兵,就被王伏寶引兵攻擊,大敗虧輸而回。這樣的結果,使得淵蓋蘇文大為震怒,可是卻是毫無辦法!高句麗人不善野戰,這是事實,當王伏寶追來的時候,高句麗兵的戰斗力非常之弱,如果不是高開道引本部人馬擋住,恐怕高句麗士卒大部分就損失在盧龍塞外了。

不戰則田地被焚,戰則耗費糧餉不說,還一敗涂地!淵蓋蘇文沒有辦法,只能暗中遣使,向涿郡留守王伏寶表達了高句麗臣服的意思。可是,讓他吃驚的是,可惡的隋人同意了淵蓋蘇文的請求,但使者前腳剛走,隋軍的輕騎隨後就對遼東城進行了騷擾!措不及防之下,遼東城的損失更甚以前!

當初高句麗人對付隋明帝時所使用的計策被王伏寶原封不動的還給了高句麗人!淵蓋蘇文明白了,如今的隋軍不同以往了,他只能努力的發展的國力,以便在未來的大戰中積聚更多的力量,可是談何容易呢?!無奈之下,淵蓋蘇文只能采取最笨的辦法,讓將領帶著士兵駐扎在緊要之地,處處防備隋軍隨時可能的騷擾!

可是,讓高句麗人駐守的時候,隋軍卻是按兵不動,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就在楊浩在虎牢關與鄭軍對峙的時候,遼東城也出現了對峙的局面,只不過是高句麗人防守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隋軍!

雖然淵蓋蘇文一再的提醒,可是高句麗人還是不免松懈下來,而這個時候,又遭到了隋軍的偷襲!還真是,防不勝防啊!

淵蓋蘇文無奈,只能繼續實行這個辦法,同時將那些失職的軍官重責,以儆效尤!

這大概就是涿郡王伏寶最近的情況了,對于這樣的結果,楊浩十分的滿意。高句麗人和突厥人截然不同,突厥人只不過是想要奪取中原的財富,說白了就是一群毫無野心的貪財之輩,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有好吃好玩的,還有美貌的女人供他們享用,就是最為完美的人生了。

可是高句麗人,他們實行的是漢制,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都與中原較為接近,已經不屬于純粹的游牧民族,而是半耕半農,尤其是靠近南方的地界,更是以農業為主,只有北方的扶余城一帶,才有一定的游牧存在!

這個實行漢制卻屬于北方蠻夷的民族,才是最為可怕的!所以楊浩才會深深的忌憚,讓王伏寶不停的騷擾、騷擾,進一步的打擊高句麗的國力,以便在中原戰事結束之後,高句麗不至于過于的強大。

涿郡的戰事順利,而河北的事情也很順利。河北諸郡,今夏風調雨順,看樣子,今秋應該又是一次豐收。當然,讓楊浩心中稍定的是,崔珺然、宇文漪等女月復中的情況正常,在嬸娘的幫助下,那些對于懷孕的女子有著豐富照顧經驗的宮女小心翼翼的伺候著諸人。

至于李采玉,似乎因為宇文漪的關系,倒也融洽,這讓楊浩的心中稍安,他可不想清河又出什麼事情。至于楊吉兒的到來,倒是讓蕭太後非常的高興。雖然楊浩沒有在場,可是也能想出嬸娘一定高興非常,想必,自從明帝被弒之後她的愁眉總該舒展一下了!

此外,李靖也有消息傳了出來。拜宇文化及所賜,大部分的宗卷被保留了下來。在擊敗宇文化及之後,楊浩接管了這部分資源,其中更是包括了玉璽。隋朝的科技已經足夠的發達,建造的船只又高又大。

在李靖的努力下,依據從宇文化及那里搶來的資料,才得以復原那些高大戰艦。同時,按楊浩的要求,在戰艦之外,蒙了鐵皮,就連船尾船首一些重要的地方,都是蒙了鐵皮。當初,李靖還以為這樣的戰艦必沉無疑,可是實踐證明,這樣的船只的作戰力非常的強大,一般的船只根本無法與它對抗,直接被鐵皮戰艦撞出一道巨大的裂縫。

可是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只是造出了一只戰艦。要知道,在李靖的努力下,山東諸郡的物資任由李靖調遣,他全力制造,當才全力的造出了這個一只戰艦。雖然戰斗力非常的強悍,可是想要在攻取洛陽之前,造出大量的船只並且訓練出一支戰斗力不俗的水師,還是非常的困難啊!

楊浩沉吟,他決定派出使者,前去招降南方勢力。

首先,楊浩將目光鎖定了杜伏威。對于杜伏威,楊浩了解不多,但是知道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起兵,成為了某一支民變軍的首領,並且在後來的戰斗中擊敗了明帝派出去剿匪的大將陳。在明帝被弒之後,他與沈法興、李子通等人在江都一帶鏖戰。原本的時空之中,杜伏威早早的投效了李淵,後來卻因為輔公佑的叛變從而身首異處。

杜伏威既然肯投降李唐,那就證明他是沒有野心的,在楊浩看來,他與孟海公雖然出身不同,可是本質都差不多,都是為了本身的生存及家庭的延續,是以他特意在軍中尋了能言善辯之人,出使江淮。

沈法興,原本是隋臣,也曾經向皇泰帝稱臣,在洛陽小朝廷覆沒之後,沈法興並沒有繼續向楊浩為首的河北政權稱臣。雖然是如此,楊浩還是派出了使臣,前去招撫。至于李子通、林士宏、蕭銑等人,楊浩知道這些人並不像杜伏威、沈法興一般,是以沒有派人出使。

就在楊浩處理諸事的時候,天不作美,鞏縣一帶下起了綿綿的細雨,這樣的天氣,並不適合用兵,更不適合弓箭手出擊,是以無論是隋軍還是鄭軍都守在各自的地盤之中,並沒有大動作。

而此時,洛陽。

王世充首先接到了宋城失守的消息,這個消息讓他大為震驚,他本來以為,他所依仗的,就是王氏子弟眾多,可以為大鄭分憂,更何況王道詢在領取軍令的時候,信心十足。可是他想不到,居然不過月余,宋城就淪陷了。

而就在一天之內,更多不好的消息接連的傳來,梁郡諸縣在孟海公的攻擊之下,居然紛紛投降。

還真的是世事變幻無常啊,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切變得那麼快?讓他有些措不及防!

這個消息讓他十分的震撼,梁郡若失,恐怕淮陽、潁川諸郡不保,如果襄城郡、南陽郡、淮安郡、汝南郡等地再失去的話,洛陽就更危險了。

可是如今該怎麼辦呢?他內有憂患,外有強敵。當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世充感到他十分的無力!他剛剛接到了好消息,可是轉瞬之間,局勢居然就變成了這樣。而就是昨日,他剛剛下達了讓出偃師的命令!

如今情況驟變,偃師該怎麼辦?要?還是不要?王世充的腦海中浮現出這幾個字,兩個決定讓他左右為難!

他不明白,為什麼,他的手下,居然有那麼多的叛徒!這些將領,有投降隋楊的,有投降李唐的!他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不肯老老實實的效忠他王世充?昨日降一兩個,今日降一兩個,後日呢?他不敢去想了!

腳步變得沉重,王世充變得很是煩躁,這個時候,他似乎有些後悔了!

他之所以後悔,不是用人不當,而是後悔當初腦海一發熱,就貿然稱帝!沒錯,那個時候,他王世充的勢力極盛,已經佔據了中原大部,李唐也在他的攻擊之下節節敗退,一些反王,諸如楊士林、朱粲都紛紛尊他為主。那個時候的他,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呵!

可是,那個時候他的勢力雖然極盛,可是也不是無敵于天下啊,更何況,河北還有楊浩的勢力存在,那個人幾乎掌握了整個河北,擁兵也有數萬,乃是他的一大勁敵!當初,他還選擇了最好的策略,挾天子以令諸侯,牢牢的控制住了皇泰帝,準備以皇泰帝的名義,將趙王楊浩招入朝中。

如果他入朝,那麼就進入了王世充的地盤,就算外有強敵,可是只要她王世充還擁立皇泰帝,楊浩就只能乖乖的听令,否則的形同叛逆!如果他不入朝,那麼他就可以以不尊皇命,出兵討之!

不管楊浩采取怎樣的對策,他都能找到借口,一舉消滅這個最大的敵人!可是,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可能了!

那個時候,恰好突厥人入侵,楊浩親帥大軍抵御,以這個借口,他拒絕入朝。本來王世充就可以趁這個機會,聯合徐元朗、王薄等人一舉攻入河北,那可是最好的機會!就算是後來楊浩攻取幽州,也是他入主河北的良機。

雖然他王世充也想稱帝,可是在他看來,還不是時機啊!他認為,將楊浩斬殺,覆沒了隋楊最後的一個根據地之後,才是他王世充稱帝的時候!他只要還擁立皇泰帝,就可以掌握對楊浩的主動權,隨時可以以各種名義詔命他。

或入朝,或出兵河東、遼東等地,總之采取各種辦法極力的削弱楊浩的勢力,那才是最好的辦法!

可是那些該死的大臣,一個勁的,急著勸他稱帝,稱帝!仿佛沒有見過皇帝一般!

他的心月復,韋節、楊續、孔穎達、雲定興、段達等諸位大臣,甚至是大兒子王玄應,二兒子王玄恕也在勸他稱帝!還說什麼,如今中原是為鄭王所有,正是四海歸心,鄭王如不稱帝,恐怕寒了將士的心!更何況,李淵老兒,無能之輩,居然都在關中稱帝,為霸一方,鄭王輔佐幼主,最終擊敗瓦崗反賊,功震寰宇,正是天命所歸啊!

天命所歸?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的背叛朕?王世充的心中無聲的吶喊著,他明白,那些大臣當初勸他稱帝,只不過是為了博取更高的官爵,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在那個時候,這些人才會三天兩頭的往他的鄭王府邸狂奔,在他耳邊叫嚷。

于是他稱帝了,可是也喪失了對河北的優勢!

而在大鄭危機的時候,那些當初力勸他稱帝的大臣卻一個個的呆立在一旁,仿佛沒有听見軍情一般。不僅群臣如此,就是他的幾個佷兒,那些在他當皇帝之後,封王拜爵的王氏宗室居然也沉默。是的,沉默!整個議事大殿一片沉默,死一般的沉默!這怎能不讓王世充憤怒!可是憤怒無益,他王世充命是自己的,還是要想辦法啊!

看來,偃師的鄭軍還是不能撤退。掌握了偃師,就等于關了洛陽的東大門,牢牢的將隋軍擋在偃師外,為此,王世充決定派兵支援偃師。同時,令田瓚率領淮安、潁川郡兵馬,出擊,準備將劉蘭成、孟海公部阻擋在梁郡,令其不能在有所作為。

當然,僅憑這些,恐怕還是無法阻抗隋軍的進攻,為了扭轉這種局勢,他決定派人通知隋軍叛將,將整個計劃提前,這樣才能擊敗在鞏縣一帶的隋軍主力。在王世充看來,梁郡劉蘭成等部的攻勢雖然猛烈,可是並非主力,只是起著輔助的作用。所以他讓田瓚領兵出擊,一來是防止隋軍在南方擴大戰果,同時也是增強鄭軍的信心,以免那些牆頭草再度倒向隋軍。

不過,處于對那個叛將還有一些不放心的緣故,王世充做出了另一個決定,那就是搬取救兵。

如今雖然各地反王仍有不少,可是隨著天下局勢的明朗,只剩下一些較大的勢力,早些時候,王世充曾經派人前去聯絡南方的各大勢力,可是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而這一次,他決定將目光轉向北方,既然不能在南方擊敗隋軍,那麼就讓隋楊的後院起火!

王世充首先想到了梁師都,那人依靠突厥人,佔據了朔方等郡,可以利用突厥的地勢,進攻河東,河東雖然納入了隋楊的手中,可是畢竟是才落入隋軍的手中,或許人心未附。就算人心已附,河東一旦有戰事,或許楊浩會撤兵呢?

當然,王世充最大的依仗,還是李唐!同為舊隋的大臣,他們都是依靠「匡扶社稷」起家,從而成為雄霸一方的勢力,而且,李唐剛剛被隋楊奪取了河東,使得關中被直接威脅。當初李世民還在河東與定楊軍鏖戰的時候,王世充就接見了李唐的使者,讓他出兵河北,牽制隋軍。

這樣來看,李唐對隋楊也是有著深深的忌憚的啊!河東一失,恐怕李唐也是睡不安寢,食不知味,日日思考如何收復河東。既然是這樣,那就不妨與李唐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這個敵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