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九章 黃巾起義

更新時間︰2012-12-07

時間悄悄的過去了,轉眼間就來到東漢光和七年(184),也就是中平元年。

在古代年味一直延續到正月末,不像現在過了正月初五就要上班。這一日正是元宵節,因為過幾天,戲忠就要離開了,所以荀彧就約戲忠、魏延、郭嘉外加黃敘等人在陽翟城逛燈會,猜燈謎(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字謎」)。這猜字謎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出現,韓非子《韓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分別記載了楚莊王和申無畏以及還無社和申叔展用謎語作答的故事。

五人走在大街上,不時的對答。

這時幾人走到一燈謎前,只見上面寫著「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今天咱們一燈謎對燈謎,怎麼樣?」郭嘉看到戲忠就要回答,就提議道。大家齊說好。

「我先說,我先說。」黃敘听到後,連忙搶答說,「一字三橫加兩豎,萬物生長都靠它。」

「這也太直接了吧。」郭嘉听後說道。

「難道不對嗎?」黃敘不服氣地說。

「也對,也對,」郭嘉想一下也對,只不過語言有點直接。

「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謎,」這是荀彧也說道。

「對,阿敘,你看文若寫得多好啊。」郭嘉听後打趣地說道。原來,倆人所出燈謎的謎底均是同一個字︰「日」。

在觀燈過程中,魏延五人見一群人圍著一盞大紅燈籠爭論不休,便一起擠進去瞧個究竟。

原來燈上寫著一副對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打一日常把用物,並用一謎對出下聯。」魏延一看這則燈謎謎面很是平常,很快就想出了謎底,便上前對出了下聯︰「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

眾人看著魏延寫上這幅對聯後,都迷惑不解。直到听荀彧解釋以後,才知道謎底。原來兩謎的謎底分別為油燈和桿秤。

在逛燈會、猜燈謎的過程中,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魏延等五人準備返回客棧。

「阿熊,你看那座院子大門旁寫著幾個字!」在這回去的路上,黃敘突然道。

「是‘甲子’二字。」魏延因為形意拳練到了一定火候,所以耳聰目明,隔著老遠就看到這幾個字。

「甲子?什麼意思?我看到不少院子大門上都寫著字。」黃敘問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魏延想起馬上就要爆發的黃巾起義,就月兌口而說。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郭嘉等異口同聲的說道。

「這是我在陽關城是听到那些太平教徒喊的口號。」魏延這時才想到,這個時候天平教徒還沒有公然的喊出這個口號,就撒了個謊說道。

「這難道是太平教徒的舉事時間和口號?!」郭嘉迅速反應過來說道。真不愧為「小太公」,一語道破天機。

「今年的三月五號正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難道這太平教徒就在三月五號舉事嗎?!恩,肯定是這樣的!」聰明人不是只郭嘉一個,很快戲忠便推算出太平教徒起義的日子。

魏延听到這二人的對話,被驚得目瞪口呆,自己真是小看了天下人,尤其是三國時代的絕頂人才。

「文若,你是不是向家人提一下我在陽關城听到的那段對話,好預防萬一。」魏延剛提起陽關城,就想起自己在陽關城偷听到那兩個太平教徒的計劃。

「好的,謝謝你了。」荀彧連忙答應道——

這暗中一切都按照張角設想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過偏偏正在漢朝都城洛陽活動的馬元義出事了。

洛陽十常侍府中。

「張侯爺,趙侯爺,各位侯爺,你們看商量的是怎麼樣?」正在洛陽拉攏巴結十常侍的馬元義對張讓等人說道。

「馬道長,這時也不急,我們再商量商量如何?」十常侍之首張讓搖擺不定的對馬元義說。

「那行,你們最好明天就給個準信!」馬元義看著已經被自己徹底拉攏過來的十常侍語氣強硬的說道。

「他馬元義算什麼東西!敢在我的面前吼!」十常侍之趙忠在馬元義走後,生氣的說道。

「不要說別的了,都到這時候了,大家想想辦法,咱們到底怎樣做?」張讓制止了還要發牢騷的趙忠說道。

「咱們和太平道的瓜葛太深了,不行,咱們就做他們的內應。」郭勝想了想說道。

「可是,那太平道徒馬元義現在就對咱們這個態度,以後得了天下還了得!再說,咱們的權勢來自陛下的信賴,如果推翻了漢室,那咱們又是什麼結果呢?!」趙忠反對道。

「趙侯爺說的有道理,那咱們怎麼答復馬元義呢?!」張讓想了一下,也很是贊同肇中的說法。

大家都一時沉默,畢竟那太平教徒手中掌握著自家的把柄。

「張侯爺,各位侯爺,小人有個辦法不值當講不當講?」這是上次和靈帝對答有功才剛剛提升上來的呂強小心翼翼的說道。

「什麼當講不當講?!但說無妨!」張讓不拿煩的說道。

「張侯爺,各位侯爺,依小人看,咱們應當先告發太平教徒。」呂強回答道。

「告發太平教徒?!仔細說說你的想法。」張讓一時難以理解。

「張侯爺,是這樣的,咱們告發太平教徒密謀造反,到時就是馬元義揭發咱們,咱們就說這馬元義污蔑誹謗。就憑咱們的告發有功,你說陛下相信咱們是相信那馬元義?!」呂強進一步解說道。

于是,十常侍就對靈帝撒謊說馬元義的弟子唐周向他們告發太平道教正在密謀造反。第二天,正在洛陽負責聯絡的大方首領馬元義被捕,最後被靈帝下旨車裂而死。靈帝還命令當朝三公、司隸校尉等人追查在皇宮及京師信封太平道教的人,誅殺千余人,又命令各州郡捉拿張角等人。

冀州巨鹿。

「大良賢師,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這是一大漢跑進來說。

「(張)牛角,什麼事!這麼大的人了怎麼慌慌張張的!」此時正在冀州巨鹿準備舉事的張角看見自己的大弟子慌慌張張的跑進來就教訓道。

「大良賢師,咱們的事被十常侍向朝廷告發了,馬元義也被捕了!」這時,張牛角連忙對張角說道。

「什麼?!十常侍向朝廷告發了,馬元義也被捕了!唉!」張角听到後大吃一驚。最後得到張就叫的確認後,長嘆一聲,就一下子的倒在地上。

由于十常侍向朝廷告發太平道教密謀造反、馬元義被捕等一些事,事出突然,張角不得不在提前一個月,也就是在二月提前起義造反,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這場起義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各種勢力紛紛登上歷史舞台,導致天下大亂。

在決定提前起義後,太平道教首領大良賢師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而此時的太平教徒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在張角決定提前舉事後,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太平教徒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不過,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巨鹿、潁川、南陽等地,黃巾軍勢如破竹,攻城奪邑,焚燒官府,,州郡失守、吏士逃亡,取得了很大勝利。

天平教徒的起義震動京都。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這都是後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