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昌攻防

更新時間︰2013-03-05

「大帥,九江軍情急報!」

周曉峰接過劉永福遞過來的小竹筒,展開里面的紙條,不過四個字︰「東風,大雪」。

再從書桌上找出一本黃歷,看了看日子,手指在桌面上敲了幾下,心里已經有了決定,轉頭吩咐道︰

「永福,召集旅帥以上將領前來議事。」

咸豐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湘軍大營全軍誓師出兵,四面齊出。

第一路,周曉峰親領湘軍,黎明領粵軍,江忠源、塔齊布為正副先鋒,總計近四萬兵勇,兩萬余民夫北上武漢,救援武昌。

第二路,周義成率兵南下坐鎮漣水大營,他除了負責訓練新兵增援北方之外,還有許多二線兵馬將被派往湖南四境‘剿匪’,其中更有部分將士率先出發,動向不明。

而此時,回到了湘南一帶不數日的蘇三娘也在忙著接收新兵,大部分竟然都是太平軍舊部,余下小部分除了粵勇和南洋老兵,還有一些投軍不久的讀書人。

「左手打右手,這戲還真不好演啊!」

蘇三娘想到周曉峰的安排,感覺造反簡直成了兒戲,自己人打自己人,只是蒙外人。

「嘻嘻,姐姐,這哪里是左手打右手,就是相公打娘子,哦,錯了,兩公婆打架嘛。」

「死丫頭,就你多嘴,找打!」

湘軍出發時,武昌城已是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數百年來,武漢一直是內陸第一大城,武昌、漢陽、漢口並稱「武漢三鎮」。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漢口從漢陽分出。正德元年,漢口被定為漕糧交兌口岸,後又詔準衡、永、荊、岳及長沙等地的漕糧全在漢口*交兌,漢口由此而成為湖廣漕糧儲存、轉運的中心。

水運之便促使漢口商業及轉口貿易日益繁盛,萬歷時漢口鎮(商業中心)與景德鎮(瓷器)、佛山鎮(手工業)、朱仙鎮(版畫)便並稱四大名鎮。

當時漢口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河最大港口,有「貨到漢口活」一說,詩雲︰「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

九省通衢,享有「楚中第一繁盛處」美譽。

漢口不特為楚地咽喉,雲貴、四川、湖南、廣西、陝西、河南、江西之貨物,皆于此轉輸。

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

清代中期,橫跨亞歐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出現,源頭就在漢口,漢口茶葉出口額居全球第一,國內茶葉壟斷了世界茶葉市場的近九成,而由漢口輸出的茶葉則佔國內茶葉出口總量的六成,漢口被譽為「茶葉港」,茶葉貿易之都。

漢陽、漢口隔漢江而望,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則在長江南岸,與漢口、漢陽隔長江相望。

此時,太平軍已經北上近月,佔領武漢長江北岸一線已半月有奇,數十萬太平軍將將武漢三鎮僅存的武昌圍了個鐵桶般嚴實。

石達開帶領了秦日綱,蒙德恩,張遂謀,賴裕新,傅忠信等將領連續十數日攻城,死傷無算,而守城的常大淳也已經到了兵力不支全線崩潰的邊緣。

「太平王與東王就要過江,再拿不下武昌,我左軍丟的臉面可就大了。大家再加把勁,限期三日之內,定要拿下東門。」

「遵命!」

半月前,石達開率兵出其不意拿下漢陽,馬上又分兵進攻漢口,取下兩地之後,又集中了漢陽、漢口沿江所有船舶,首尾餃接,全軍渡江,圍困了武昌。

此時湖廣總督徐廣縉還在安徽,湖北巡撫常大淳獨當守土之責,統兵守城。丟失江北之後,武昌城中尚有三四萬綠營八旗兵,加上數千地方團練,面對人數相當的石達開所部,倒也能堅持一下。

不過沒多久,洪楊二人統率大隊人馬趕到,扎營漢口,其後太平軍用鐵鏈把大船穿起來,架設了兩道浮橋。北邊一道從漢陽鸚鵡洲到武昌白沙洲,南邊一道從漢陽南岸嘴到武昌大堤口。

長江天塹變成通途,太平軍的人馬在上面走,跟在陸地上行走一樣,援兵和物資源源不斷過江,武昌守軍一天比一天吃不消。

常大淳有心要燒毀浮橋,卻派不出敢死隊,沒有一個人敢于應征送死。

「可恨賽尚阿無能!可恨綠營無人,可恨,可恨!」

巡撫大人連道了四聲可恨,面對如此局面,卻又無可奈何。

他早在數月前就建議當時還未解職的欽差大臣賽尚阿要收繳洞庭湖沿岸漁船,阻斷湘江,令太平軍不得入長江。

然而四方援軍龜縮長沙一線,別處防守空虛,太平軍撤出長沙後,輕取益陽臨資口,有得到了洞庭湖漁民的支持,很快就集齊船只,進兵岳州。毫無防備之下,城陵磯失守,繼而被太平軍順勢破城,常大淳只能一路收攏殘兵敗將,倉皇退守武昌。

想到清軍的糜爛,常大淳喟然長嘆︰

「看來本撫今次要死在武昌城下了!」

「轟轟轟!」

一枚枚炮彈隔著江面從北岸飛過來,落入城內,這是太平軍從岳州起獲的火炮,還是吳三桂造反時留下的,現在全成了這些泥腿子的利器。

石達開打出了光火,連放了一天一夜的炮,積攢的火藥都快要打光了。

「翼王,可要支援?」

第二日,楊秀清率領屬下的幾員中軍大將盧賢拔、黃維江、林大基、李俊良、傅學賢、李壽春、侯謙芳、林錫保等人過江視察前線。

一路以來,石達開都是沖鋒在前,功勞看著全軍將士眼中,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前敵統帥,威信直追楊秀清,他也坐不住了,這才帶人過來摘桃子。

「多謝九千歲,明日,武昌必下!」

「好,我和太平王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楊秀清怏怏而去,不過在這不成功就得全軍覆滅的時刻,他也識得大局,不會和將領爭功。

「還有一天時間,大家打起精神來,讓天王看看將士們的本事。秦日綱,明天你親自帶人上,你要是拿不下,我自己上去!」

「小侯要是拿不下東門,提頭來見。」

這次鐵桶合圍已經為期整整十六天,作為太平軍戰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決戰,已經達到了白熱化。

這是一場力量極為懸殊的對決,在石達開看來近,三十萬太平軍要是打不過三萬多清軍,那天軍也太廢了,他自信滿滿。

常大淳將要承受的,是來自石達開的一次次攻擊波,而且是一次強過一次的攻擊波,一次比一次靠近鬼門關。

但頑強的常大淳也不只是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他在武昌城內外的布防非常嚴密,內外兩層壕溝,大壘小壘,層層疊疊,互相護衛,根本沒有破綻,不愧「鐵桶」的稱號!

要想拿下武昌這個鐵殼,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包圍對包圍,用鐵桶對鐵桶,用二三十萬人將兩萬人層層圍住,再想辦法切斷糧道,這樣一來常大淳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方案雖好,前期的效果卻證明進展太慢。一來,天王催得急,嚴令石達開盡快破城,不容他慢慢解決;二來,數十萬人要想長期圍困下去,非得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接應才行。三來冬天即將來臨,冬衣還沒有著落,拖下去也不是辦法。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南邊的那頭猛虎至今沒有動靜,誰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再次發動致命一擊呢?

「只有強攻了,明天秦日綱為第一波,我為第二波,全軍壓上!」

石達開決定重拳出擊,用全面進攻讓常大淳顧此失彼,一舉摧毀武昌城防

這次鐵桶合圍已經為期整整十六天,作為太平軍戰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決戰,已經達到了白熱化。

這是一場力量極為懸殊的對決,在石達開看來近,三十萬太平軍要是打不過三萬多清軍,那天軍也太廢了,他自信滿滿。

常大淳將要承受的,是來自石達開的一次次攻擊波,而且是一次強過一次的攻擊波,一次比一次靠近鬼門關。

但頑強的常大淳也不只是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他在武昌城內外的布防非常嚴密,內外兩層壕溝,大壘小壘,層層疊疊,互相護衛,根本沒有破綻,不愧「鐵桶」的稱號!

要想拿下武昌這個鐵殼,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包圍對包圍,用鐵桶對鐵桶,用二三十萬人將兩萬人層層圍住,再想辦法切斷糧道,這樣一來常大淳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方案雖好,前期的效果卻證明進展太慢。一來,天王催得急,嚴令石達開盡快破城,不容他慢慢解決;二來,數十萬人要想長期圍困下去,非得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接應才行。三來冬天即將來臨,冬衣還沒有著落,拖下去也不是辦法。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南邊的那頭猛虎至今沒有動靜,誰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再次發動致命一擊呢?

「只有強攻了,明天秦日綱為第一波,我為第二波,全軍壓上!」

石達開決定重拳出擊,用全面進攻讓常大淳顧此失彼,一舉摧毀武昌城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