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14、114(改錯)

周南生同唐荷商議好後, 第二日就帶著行李及兩百對蠟燭趕往鄰縣。等他到了地頭,已經是天色擦黑, 他尋了一家小客棧住下。當夜他輾轉難眠,既是為思念家中嬌妻幼女, 也是為那未知的前程。

第二天天光初亮,他便早早起床,囫圇用過了早飯,就往隨身布袋里裝了二三十副蠟燭並其他物事出門。

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說服此地的燭火鋪子向他們進貨。這並不容易,客商之間從來有相熟的進貨渠道,人家又不認得他, 不清楚他的底細, 如何會拋卻熟人找他要貨。

周南生便一間間的上門,臉上掛著討好的笑,給人遞過自己的樣品,介紹印字蠟燭的種種優勢。一開始很不容易, 他臉皮終究還有點薄, 他去人家鋪子里搭話,鋪子的人知道他不是來買東西反而是來兜售東西後,莫說掌櫃,就是伙計也沒把他正經看在眼里。情況好一點的時候就是把他干晾著,遇到刻薄一點的主家,干脆冷言諷刺,說他「看起來也是齊頭整臉的後生, 如何來做這上門哄人的賴頭。我是賣了幾十年蠟燭的老人了,從來沒听過什麼印字蠟燭,你莫以為蠟燭上寫幾個字,就能哄騙了錢財去吧?走走走,不然讓衙役把你拿去。」

周南生肺都要氣炸了。這也不是根子里讀書人的骨性在作祟,而只是做人一點基本的尊嚴。好端端的人,如何就有唾面自干的氣度呢。

周南生也正是到這種時候,才真正明白了當年他爹和爺爺白手創業的艱難。

奔波了一天後,他毫無所獲地回到客棧歇息,分外想念家中的唐荷。其實他遭遇到的困境,出發前她便設想到了,也曾向他描繪過。

「攀關系,裝笑臉,逢迎拍馬都是免不了的,」唐荷叮囑他,知道他會難受,也親親他,「畢竟旁人不認識我們,又如何會一上來就同你口若懸河引為知交?你需看懂時機,慢慢打動人。」

她教他適當地送店鋪伙計一點小玩意,讓伙計向掌櫃幫著說他們蠟燭的好話,如果能跟掌櫃直接面談更好,送些更值錢的。為了這個,他們還死皮賴臉從周家鋪子里拿了二十來條臘肉。

周南生原先還不舍得,經過一天的挫折,躺在異鄉冰涼的枕席上,思量了許久,決定還是要下血本。

第二天也許是禮物的功勞,拿人手短的伙計掌櫃們客氣許多,又或許是周南生向人推銷蠟燭慣了,態度上更自然,嘴巴上更會說,因此有幾家接了樣品,問了他家里作坊的詳情。

「作坊佔了半畝地,人工有十幾個,每日做幾百對蠟燭不在話下。」周南生硬著頭皮先把大話夸了。

其實這也是一半的實情。說是一半,是因為唐荷在家正在籌備。她本來還打算跟他一起來拓展生意,奈何家中不能沒有人主持,何況還有年幼的女兒離不得人照顧。因此夫妻倆這才無奈離別。

听了他話的掌櫃一時也辨不明真偽,只是拿了手中的印字蠟燭反復端詳,覺得確有新奇之處,「這樣,你這幾對樣品蠟燭我暫且留下。反正我也曉得你的落腳處了,隨時可去找你再詳談。」

周南生大喜過望,雖然不是實質的承諾和立約,但這算是首個有合作意向的店鋪了。

接下來跑的幾家也比前一日要順利,但是周南生看出來許多店家雖然心動,看到印字蠟燭的彩頭和前景,但對于與他這個異鄉人做生意,都有些躊躇。

歸根結底是不清楚底細,怕遇到騙子。

「其實可以采取一種方式,就是咱們先向店家供貨,等他們賣出去了再結賬。這樣店家的風險少,就會樂意與咱們合作,」在家里的時候唐荷與他這樣談道,但她自己卻又搖搖頭否決了這個做法,「畢竟不是在本縣,咱們地頭熟,不怕人昧下貨款,如今各地交通實在不便,咱們本錢又少,還是不要冒險吧。」

「唉。」夜里周南生忍不住長嘆氣,「可惜也不能在沒人下訂單的就把大批貨長路迢迢地拉過來,不然眾位店家看著有實打實的貨物,也一定樂意做這一筆生意——何況家里也沒把蠟燭趕做出來呢。唉,如果有雙方信得過的中人作保就好了……」

周南生腦中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

第二日一大早,他整了衣冠,打點好了禮物,打听著去尋了王家鋪子。因為在桂縣的時候,他就與王老板立了契約,雙方買賣已經做成了,他以為就不用再跑王家鋪子,因此他倒對本地唯一的主顧不認路。

此前他們商定做買賣的時候,王老板只說讓他半個月內把五千對蠟燭湊齊給他運過來,並提到他別的采買也已經結束,因此周南生猜他與自己是差不多時候離開桂縣,回到本地了。

周南生尋到了王家鋪子,進去張望了沒有見到王老板,心下正失望,店里的伙計見他衣衫整潔,以為來了購得起手筆的客人,便上前招呼。

周南生連忙笑開,「小哥,勞煩你,貴鋪主家可是叫王大福的。」

「這位客人不買東西,倒打听起俺的主家來了。」伙計上下打量他,見他是個體面的年輕人,也不排斥,只回答道,「主家是姓王,你要如何?」

「我們與你們主家是朋友,我從桂縣來的,想尋他敘敘舊,勞煩小哥幫遞個話了。」周南生略略說了他與王大福的來往,又趕緊從布包里掏出了一個小紙包,「一點牛肉干兒,給小哥嚼著吃玩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