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周老爺子就像大多數早年辛勞及至年老艱苦創下家業的人一樣,因為他的勤懇和成功,而受到旁人的尊敬穿越田園生活。他以及他的家庭,在這個村莊因為財富和勤勞名聲,自然而然獲得重要的地位。

200兩銀子固然多,但一生節儉的周老爺子卻認為以自家蒸蒸日上的勢頭,要賺回這一筆銀子,也不過是四五年的事情,但是恰當的揚名的機會,卻不是想就有的。家中年輕人經歷過的人事不多,他們不知道,當一個家庭顯示財富和仁慈,它就有可能越走勢頭越高。這個高度,在他的想望中,不但是小孫子的科舉路走得順遂,還意味著他的後代有一天做了周氏家族的族長,甚至周家村的村長。也許在他或者他兒子的有生之年這個家庭還攀爬不到,但事情做下來了,隨著名望宣揚,隨著小孫子的功名及家庭的地位互為助益,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只是他雖然家看得遠,願意投資,但他這個大家長卻不能完全罔顧家庭成員的意願。他心里惱怒,覺得小輩們都目光短淺。但當一個人恐懼的是衣食不能飽足,他的反抗就是劇烈的。因此爭吵後周老爺子幾經思量,決定目前來說家庭和諧還是最重要,只要這個家不散,孩子們年紀大一點,眼界開闊了,自然能逐漸領會他的用意。

只是心里雖然有了決定,但他近年來受人尊敬,讓他把自己的承諾,尤其是對一村之長的承諾當面收回,也讓他頗為躊躇和難堪。

這一日他如往常一樣坐在天井里的搖椅上曬太陽,思量著晚上找村長如何措辭。這時發生了一件周南生和唐荷已經預料到的事︰老爺子要被趕鴨子上架了。

老爺子隱約听到鑼鼓聲漸行漸近。開始他不以為意。鄉間傳統,過年時總少不了喜慶的鑼鼓。雖然奇怪今年鑼鼓敲起得略早,他也只當村里的後生精力無處發泄,早早就湊上熱鬧了。不想鑼鼓聲越來越近,最後竟似落在自家院中,同時還有人聲喧鬧。

老爺子奇怪,撐著拐杖站起,正待看個明白,重孫孫土豆娃像顆彈丸子一樣沖進來,沖他喊道︰「太爺爺,村長太爺在咱家敲鼓!」

老爺子听得糊涂,門外同時傳來幾聲朗笑,「土豆娃,村長太爺這一把老骨頭,可敲不起鼓嘍。」

村長周五爺進了門向周老爺子作揖,「老哥,今日我來跟你說一個好消息,縣太爺听聞老哥捐贈大筆路銀,連聲夸贊,他老人家特意叮囑,修路事關鄉民便利,宜盡早進行,故著人選了個最近的黃道吉日,兩日後就開工穿越田園生活。老哥慷慨捐銀,不但官府嘉許,村民也是交聲稱贊,這不,咱村里的後生,抬出了過年的鑼鼓,來給老哥拜謝來了。」

饒是周老爺子久經人事,听了村長的話,也不禁愣住了。那一日他明明說的是「咱家為修路捐銀,二百兩嘛……也拿得出,只是……二百兩不是小數,你容我再想想,過兩日再給你準話。」

不想村長轉過身就當他許了準話,還宣揚了出去。如今老爺子也來不及想他是有意還是無意了。他臉上僵著笑容,被村長扶著出了院子,院子里鑼鼓聲及人聲見了他更是高急。村長揚揚手,把院子擠得水泄不通的村民漸漸安靜下來。

「鄉民們,叔珍老哥深明大義,為咱修路捐贈大筆銀子,二百兩!」

村民歡喜聲和鑼鼓聲頓起。

村長又揚揚手,道︰「咱吃水不忘挖井人,各位鄉親,跟咱老哥鄭重道聲謝吧!」

「老爺子了不得!」村民喧嘩,年輕後生賣力地敲鑼打鼓。

情勢騎虎難下。無論有多少為難,周老爺子自覺此時絕不能再說不捐銀的話。于是他只能順勢說了幾句「早年蒙受眾位鄉親幫襯,老周家近年略有出息,自然要回報鄉里」之類的話。

他看一旁村長及村民的架勢,顯然是不看到捐銀不罷休,只好交代一旁僵笑呆站著的徐氏及楊氏,「你們隨我去把銀子抬出來。」

早在村民涌進院子,徐氏等人便呆住了。家里壯男丁都出外干活,周北生也出門拜訪早年學堂的先生,家里三個女人何曾預見過這樣的情形,更談不上應付。徐氏因為早上與公爹談過話,知道他有意退捐,但村民架勢一出,她也明白估計反悔是不可能了,因此面上還維持鎮定笑意。

楊氏卻完全僵住了。此前她在收貨秤貨,忙得只好把小女兒給婆婆管,村人一來,她以為能留住的銀子立馬長著翅膀飛了,她心里又急又恨,只是雖然萬般不情願,她也曉得這不是鬧騰的場合。

老爺子發話後自顧走回堂廳,徐氏看一眼烏壓壓的村民,把懷中的孫女遞給一旁的四兒媳婦呂氏,又催促大兒媳婦,「走吧。」

楊氏只得面目表情地尾隨。

呂氏笨拙地抱著小佷女,小女圭女圭在她懷里一掙一掙的,不時伸手抓她的臉和頭發,她沒有這種經驗,于是手足無措,不過也正因為此,讓她不用正面獨自面對村民的尷尬和急促。

「四嫂真有福氣,」跟著人群涌進來的一位大嬸笑著對呂氏說道,「婆家殷實不說,日後北生中了狀元,你也跟著做官夫人,到時你們的女圭女圭,就是少爺小姐了咧。」

周圍附和聲不斷。

呂氏抬臉對眾人強自笑了笑,又低下頭假裝專心應付小女圭女圭。

索性沒多久,老爺子出來了,他身後徐氏和楊氏各抬抱著一個木箱子。

「今日當著父老鄉親的面,老漢這就把錢點清捐了。」周老爺子說道,又示意徐氏兩人打開木箱子。

小箱子一開,里面碼得整整齊齊的十兩一個的銀子閃閃地亮在眾人眼前。一個小箱子十個,兩個箱子二十個,整二百兩。

如果周老爹在,他就會看出來這正是前幾日老爺子讓他用碎銀去換來的整銀。

鄉人大多地里刨食,一輩子能掙下的不過幾十兩銀子,十兩一個的整銀,有些更是見也未見過,因此箱子一揭,村民齊齊驚嘆。

楊氏只覺得每一聲贊嘆都像刀子在割著她的心。

直至村長著人把銀子抬頭,村民逐漸散光,她的臉色仍然沒有回轉。她也不理院子里沒有走盡的送貨人,貨也不收不秤了,孩子丟給婆婆,邁步就向院外走去。

「大嫂你去哪?這貨沒秤完呢!」徐氏抱著二妮兒急喊,「妮兒也哇哇叫著要吃了,你不喂娃跑哪去?」

「我不干了!」楊氏腳步不停、頭也不回地答道,「我起七伯娘家做蠟燭,給我女圭女圭掙口糧錢去!」

院子里還在贊周家仁義的鄉民頓時面面相覷。徐氏阻止不及,就喊一旁的呂氏趕緊把楊氏攔回來。

呂氏小跑出院外,才在楊氏面前停住,便听她哼一聲︰「好狗不擋道!」

呂氏何時受過這種當面的羞辱?當下漲紅臉,又羞又急,只好讓開道。

兒媳婦鬧罷工,可是貨還是收。呂氏沒做過,不會做,徐氏只好自己動手。偏偏呂氏也不懂帶小孩,而且飯時到了她還得做飯,因此她只好把哇哇哭的娃兒帶去堂廳里給老爺子照看。

老爺子接過,一模女圭女圭的褲襠,便皺眉道︰「娃兒尿了,不舒坦呢。她娘呢?」

呂氏把楊氏的去向說了。

老爺子雖然有意捐銀,可是被人趕鴨子上架的滋味卻不好,鄉人走後正窩了一口悶氣,偏偏孫兒媳婦還出去作態,這不是給村民知道家里為這捐銀鬧了起來嗎?于是忍了一日一夜的怒火頓時燒了起來,手杖往地上一擲,怒道︰「去把那橫婆娘尋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非常感謝︰fener9907投擲的地雷!!!

隆重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